|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11月纯电动客车生产18113辆,环比大增176%

2018-01-02 10:43:19 来源:第一电动汽车网 作者:宋爱菊
A A
年底效应在纯电动客车领域显现。根据工信部合格证产量统计,我国纯电动客车11月共计生产18113辆,同比微降2%,环比10月的6568辆大幅增长176%。  从2017年1-11月月度产量分布图可以看出,11月是截至目前唯
       年底效应在纯电动客车领域显现。根据工信部合格证产量统计,我国纯电动客车11月共计生产18113辆,同比微降2%,环比10月的6568辆大幅增长176%。
 
 
  从2017年1-11月月度产量分布图可以看出,11月是截至目前唯一实现月度产量过万的月份。随着2017年即将结束,年底翘尾现象再次出现,而这一现象已成为近几年的年底“惯例”。
 
  
 
  年底效应的背后总是有政策的推动。今年11月关于2018年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的消息在网上盛传,随后由财政部牵头拟定的2018年补贴调整方案流出,新能源客车成为调整最大的细分领域,降幅高达40%以上。政策调整再一次牵动客车企业紧绷的神经,厂商抢装车辆及集中交付订单等促使了11月产量冲高,但按照往年趋势,12月才是一整年中的产销最高峰,因此可以预测2017年12月产量或高达3万辆左右。
 
  而由于补贴调整政策的推动,2017年产销量或突破年初车企的悲观预期(年初多数车企预测2017年产销7万辆左右)。截至目前,纯电动客车1-11月累计产量52365辆。
 
  宇通/比亚迪/中通累计产量排名前三
 
  车企方面,就11月产量来说,宇通、比亚迪、中车电动分别以4194辆、2926辆、1449辆排名前三,中通客车以单月产量1265辆排名第四。从单月产量水平看,只有前四强产量过千,银隆、北汽福田等产量均在千辆以下。
 
  
 
  从1-11月累计产量看,宇通客车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不仅是目前唯一一个累计产量过万的企业(1-11月纯电动客车累计产量12109辆),而且市场份额也提升到了23.1%。虽然新能源客车领域的产销不具规律性,产业发展不均衡市场不成熟,但新能源补贴还是扶持起了一批优秀的实力企业,在工信部于11月28日公示的2016年第二批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中,宇通客车以补贴资金58.53亿元成为最受益企业,补贴资金的发放有助于企业进一步的生产制造和研发,进一步巩固其优势地位。
 
  
 
  不过除了宇通稳坐第一之外,亚军宝座却时常变动,上个月排名第三的比亚迪1-11月以累计生产纯电动客车5806辆排名第二,中通客车则以累计5153辆排名第三。截至目前,纯电动客车产量前三强和2016年保持一致,说明强者市场地位基本稳固。
 
  中车电动1-11月累计生产纯电动客车4206辆,同比增长84%,份额上升至8%;银隆新能源则以3114辆排名第五,市场份额5.9%。北汽福田累计产量2729辆,排名行业第六,市场份额5.2%;第七名上海申龙客车1-11月累计生产纯电动客车2201辆,市场份额4.2%。厦门金龙1-11月累计生产纯电动客车1598辆,排名第八,市场份额占比3.1%。
 
  2017年1-11月各企业纯电动客车市场份额
 
  
 
  截至目前,2017年的行业前十强相比去年变动较大,除了前三强及北汽福田、厦门金旅之外,中车电动、银隆新能源、上海申龙、厦门金龙和东风汽车都是前十强的新面孔。去年行业第四的南京金龙今年的行业排名十一,北汽福田由去年的第五降至2017年的第六名,去年的第六名厦门金旅今年落至行业第十。
 
  由于纯电动客车占据新能源客车86%的份额,对其进行重点分析,不再进行整体新能源客车领域的分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燃料电池客车自4月产量10台,9月份产量5台,10月份产量4台之后,11月产量大幅增加至74台,其中上汽商用车贡献了40台,北汽福田产量29台,青年汽车产量5台。
 
  此外,4月的10台燃料电池客车由佛山飞驰生产,9月和10月的燃料电池客车均由上汽商用车生产,11月的生产厂家增加了青年汽车和北汽福田。燃料电池客车的生产厂商不断增多,可见,燃料电池客车正在逐渐走热。
 
  燃料电池车作为新能源领域唯一补贴不退坡的技术方向,正在引起行业的重视。第一电动曾调研佛山飞驰、上汽商用车及青年汽车等企业,他们多认为燃料电池商业化的进度要比人们预想的要快。(详见《燃料电池车离商业化运行还有多远?看这五家客车企业如何准备》)
 
  此外,据第一电动了解,宇通、比亚迪、中通等企业的燃料电池客车也在储备生产之中。
 
  2017年的最后两个月,由于补贴退坡的影响,纯电动客车的产量再次大受波动,全年有望破8万辆,不过最后两个月的集中爆发必然透支2018年的市场需求,2018的纯电动客车产销或再度走低。而补贴不退坡的燃料电池客车正在逐渐走热,新能源客车的技术之路将走向何方,还需企业及市场不断探索。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