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充电标准,全球主要有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CE标准、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SAE标准、日本电动汽车协会的CHAdeMO标准以及我国的国标。
笔者特整理此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标准进行全面解析,反映出各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激烈竞争。

国内“三龙治水”
经过笔者收集和整理,我们国家的充电标准主要由三个体系组成。
第一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国标体系(GB),如下图:

国标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即充电设施的通用要求,交流接口,直流接口以及充电设施与电池管理系统间的通讯。
第二是国家能源局制定的标准,也称为行业标准,主要对充电设施的试验做出了规范,如下图:

第三,国家电网也分了一杯羹,如下图所示:

该标准主要用于国家电网对充电桩的招标以及验收,也称为企业标准。
从2012年起,我国开始对市场上混乱的充电标准和体系进行管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和努力,基本上实现了统一,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间各方利益的博弈,这里就不多提。
国际“欧美日主导”
说了国内的情况,我们说说国际。
首先是欧洲,主要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CE标准,如下图,对直流和交流的充电设施及充电桩尺寸进行了规定。

然后是美国,采用SAE标准,如下图。SAE标准大部分与IEC标准兼容,但具备更强的实践性。

最后是日本,如下图:

需要指出的是,上文中提到的IEC和SAE规定的通讯方式是PLC方式,而日本和我国都是采用CAN的通讯方式。
“四仙过海,软硬件皆不同”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各个地区和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充电标准,可谓是“四仙过海,各显神通”。
下图清晰地展示了美,欧,中,日四个国家和地区充电接口的不一致性。无论是交流或者直流,都不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上图只是反映了各国在硬件接口上不同,实际上在软件上特别是通讯协议,各个国家也不一致。
小结
电动汽车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标准的竞争。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话语权。我国在标准制定上,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这几年的重视和努力,可以说是搭上了末班车。
充电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全球充电很难实现完全互联互通。由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各方利益间的博弈时有时现。
那么这些标准能否实现大一统呢,至少在短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
原标题:解析电动汽车全球充电标准,一统天下只是痴人说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