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业化运营,大规模地走向市场应用。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真正意义上可实现产业化的新能源汽车只有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也成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进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但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是多样的,任何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都可能改变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混合动力汽车并不是其产业化发展的唯一趋势。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市场预期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热度不断高涨,国内众多汽车厂商包括国内六大汽车集团及奇瑞、比亚迪、吉利等民营汽车企业纷纷推出发展计划,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如图所示。
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产业链构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策略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实现既定的产业化发展目标,就必须抓住未来10-20年这段难得的机遇期,克服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阻碍因素,如关键技术、资金及人才的缺乏等。为此,我国政府及相关企业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
1、完善产业规划,严格市场准入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政府部门需要制定详细的产业规划,引导产业化发展。现在的情况是国内一些省市,如北京、上海、重庆、安徽相继制定了各自的产业规划,而国家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仅有科技部制订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展阶段规划,且内容较为空泛,缺乏良好的指导性。因此,我国要尽快细化完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化的战略方向、发展重点、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对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性能、成本削减提出阶段性目标,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
当前国内企业纷纷采取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但不少企业实际上根本就不具备研发能力,也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是外购关键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以迎合政策和市场需求,谋求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这种现象是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要严格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制度,对那些不具备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要坚决禁止其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杜绝产业重复投资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优化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结构。
2、培育市场需求,完善补贴政策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目前制约我国推动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难点在于市场需求的严重不足。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必须建立在稳定和成长的市场需求上,培育市场需求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和汽车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如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程;适时、分层次、分地域的推进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一旦提高,企业进行其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必将提高。
3、增进产业内合作,组建技术产业联盟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新产品的开发需要更多的分工,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单个企业已经无法在所有技术领域保持优势,必须依赖更多的外部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共享创新利益。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体系虽然己经形成,但是产业内的合作程度不够,各企业大多各自为政,缺乏合作的意愿,造成了在标准制定、企业间协作和整体系统规划方面均有所欠缺,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不高。企业要加快产业化进程,必须主动寻求合作对象,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降低自身的产业化风险及成本,加快产业化进程。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配套产业
基础设施与配套产业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本保障,离开了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将无法使用。因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配套产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投入、企业专属与合作共建等方式。
作为启动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政府投入在示范运行和前期产业化推广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初期,企业对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相对谨慎,政府应当承担基础性的推动作用,通过政府直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才会积极投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深入而客观地剖析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总体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并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汽车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