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普及阶段,充电桩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淘汰进程也已经开始。7月9日,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充电桩运营企业北京富电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电绿能”430087.OC)正式终止挂牌,富电绿能的公告表示,截止2018年6月29日,富电绿能未能按照规定时间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因此被新三板进行了终止挂牌交易处理。
不过,今年2月28日,富电绿能曾发布2017年度业绩快报,公司业绩2017年营收9.03亿元,同比增长82.0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153.03万元。看上去业绩颇为不错,对于公司为何在业绩预告大增、净利润4000多万元的情况下依然未能按期披露上市公司业绩,以致从新三板退市?7月19日,富电绿能董事长庞雷在电话中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新三板流动性较差,不利于企业融资,为了更好地从资本市场融资,富电绿能决定从新三板退市,下一步准备到港股上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富电绿能在新三板的退市,意味着充电桩行业已经远离资本追逐的风口,在资本越来越多向几家头部企业聚集的当下,能否打开更多的融资渠道将决定企业的成败。
新三板融资难拖缓扩张节奏
从首个对外宣布盈利的充电桩企业到从如今从新三板退市,对于富电绿能来说,不过短短两三年光景。网络公开资料显示,富电绿能是富电集团旗下公司,成立于1995年,前期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医疗器械、工程机械销售等业务,近年全面转向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直流/交流充电桩、异动充电车、智能充电站和智能充电桩的制造,超级充电站解决方案的提供、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业务。庞雷从2015年10月至今任富电绿能法人代表和董事长。
在汽车行业的人士眼中,富电绿能堪称是社会资本布局公共充电桩领域的典型企业之一,承接了多项大型PPP项目。2015年,通过资产置换,富电科技成功入主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京威力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将上市公司改名为富电绿能,成为充电桩第一股。
2015年1月,富电建成了北京最大的光伏智能超级充电站。截止2015年年底,富电科技在北京已建设1200根公共充电桩,10座充电站。2016年,富电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富电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成立,拿下吉利新能源汽车在北京地区的总代理权,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少有的打通车、桩、人产业链的企业。富电绿能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公司营收4.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2.70%。
2016年,富电绿能宣布在充电桩的高频使用下,其已成为首个实现盈利的充电桩企业。富电对外宣称:富电科技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已建设投运超3000余台充电桩,100多个智能充电站,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前三。同样在2016年,庞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富电绿能在充电桩领域的庞大规划:2016年预计将建设710个超级充电站,建成28800根充电桩,市场占有率争取达到70%,投资规模将达35.5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还要翻一番。
但蓝图易绘,落实不易。2016年以来,富电绿能两次发布融资公告,想通过发行股票融资8亿元人民币,但均未能成功,最终在2017年,富电绿能获得投资6700余万元,实际募得资金不足最初预计的9%。虽然富电成为北京市第一批获得充电桩补贴的公司,但对于其业务扩张计划而言,仅靠补贴远远不够。
2017年,融资失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并直接影响了富电在充电桩布局上的进一步扩张。北京市充电设施公共管理平台的信息显示,截止2017年底,富电在京上线运营的充电站共有12座,安装并运营充电桩269台。从充电桩行业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其他充电桩领域同行大力扩张的背景下,富电也已被挤出充电桩行业第一阵营。新三板融资的低效率促使富电决定转战其他资本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充电桩行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透露:“富电绿能2016年的盈利主要是靠销售吉利新能源汽车,但2017年,富电和吉利新能源出现分歧,失去了吉利新能源汽车的代理权,也因此失去了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庞雷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2016年,富电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是3665辆,在销售板块业务上共实现销售收入38560万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77.76%。
融资需求的紧迫在2018年进一步显现,7月,富电正式发布退出新三板的公告。对于富电绿能运营艰难的种种传闻,庞雷在电话中予以明确否认:“2月份我们发了2017年业绩预告,可以看出公司整体业绩的状况。虽然失去了吉利新能源的代理,但我们还代理奇瑞、广汽、长安等多家新能源汽车,私人充电桩的安装业务已经超过5万多个,市场份额25%左右。今年我们是主动进行业务调整,今后大力发展充电桩和动力电池材料。公司战略调整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和说法。”
对于退出新三板,庞雷强调是为了企业更好融资而主动选择的退出,下一步富电准备到港股上市。“目前国内的融资大环境不太好,港股相对好一些。”庞雷表示。在流动性较差的新三板,融资打折和高流产率一直是最大的痛点,从今年初开始,融资难导致新三板迎来一轮“摘牌潮”,截至5月底,新三板挂牌数量净减少了300多家,退市转投A股、港股、海外资本平台,都成为新三板摘牌企业的选择。
大玩家时代
不过,在上述充电桩行业人士看来,富电绿能如今的处境,意味着充电桩行业“大浪淘沙”的进程已经开始,虽然充电桩行业仍有补贴可领,但不具备雄厚资金实力或稳定融资渠道的玩家,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在这位充电桩行业人士看来,2014-2016年这三年,充电桩行业刚起步,大家都有些盲目乐观,一下子进来很多企业,国家电网、做光伏的,做充电设备的,甚至还有互联网行业的,只要能拿到投资者的钱,就往充电桩领域砸。暂时看不到盈利前景、盈利模式不明不要紧,新兴行业不都这样嘛,关键是站对风口。但2017年以来,大家对充电桩领域的投资热情开始减弱,尤其是投资界逐渐意识到,单靠充电服务实现盈利基本不可能,而想通过布局充电端口汇集足够多的消费人群,拓宽产业链赚钱又为时尚早。而充电桩运营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也发现,光一个保证布局的充电桩的正常运营都非常头疼。
“靠充电服务根本挣不到钱,设想中的靠数据、流量平台挣钱又太遥远,充电桩企业怎么办?只能靠从外部融资,但这两年投资界对于充电桩领域的投资比以前谨慎多了。最终,还是哪些背靠大集团、母公司实力雄厚的玩家才能继续玩下去。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今后在充电桩行业将更难生存,充电桩这个行业的特性就决定了,它是资本、背景雄厚的大玩家才能玩得动的行业。”该充电桩行业人士表示。
近年充电桩行业的发展表明,行业生存环境并不乐观,核心城市拿地难,充电桩建成后燃油车占位严重,不同企业充的充电桩不兼容,使用支付难统一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有充电桩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国内超过80%的充电站使用率都低于5%,甚至有一部分比例的充电桩使用率为零。充电桩利用率低,也进一步加大了充电桩企业的运营成本。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充电桩行业目前已形成龙头,以国网、普天、上汽安悦3大央企或国资背景的运营商;以及特来电、星星充电两大民营运营商。其中,特来电的充电桩为10.5万台,国网公司的充电桩为5.65万台,星星充电为3.15万台,三家充电企业构成充电桩行业第一阵营。第二阵营的充电桩数量远不及第一阵营,第二阵营第一名中国普天拥有充电桩1.51万台,第二名上汽安悦1.13万台,第三名浙江万马0.48万台,第四名比亚迪0.46万台。剩下的企业均不足2000台,其中,南方电网为2118台,富电科技1179台。
排名靠前的充电桩企业,要么是国家电网这样的“巨无霸”,要么是背靠整车企业的上汽、比亚迪,星星充电的背后是知名经销商集团万邦集团,特来电背后则是国内铁路电力设备的龙头供应商特锐德。没有其他行业稳定的利润支撑,这些企业很难实现在充电桩领域的快速扩张。
而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公共充电桩的扩张开始放缓。2017年全年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6054台,相较2016年月均增长量下降1000多台,增速稍有放缓。主要影响因素是运营商由重建设转向重运营,提高充电设施利用率。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综合部主任张帆也曾多次呼吁,相较于车桩比的问题,充电桩的利用率问题同样值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充电桩利用率低,目前充电设施行业绝大部分的运营商是不盈利的,只有个别的有一些盈利方式,比如说专用类的公交厂站、出租,或是一些特定的充电厂站是可以盈利的。“就算车桩比达到1:1,若充电桩利用率仍低于15%,也就意味着大量的充电桩将闲置,这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张帆表示。
尽管在2020年500万台充电桩的国家规划下,充电桩行业还有很大发展空前,千亿的行业规模也是业内公认,但充电桩这块蛋糕,显然越来越不好“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