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CIO如何应对“萨班斯”

2014-11-08 21:54:04 大云网
A A
 很多人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比作《萨班斯法案》的中文版,它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对于CIO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个
 很多人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比作《萨班斯法案》的中文版,它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对于CIO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原定于2009年7月1日起实施的这套规范,将延至2010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
  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可以说非同小可,很多人将其比作《萨班斯法案》的中文版。这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客观上提升了对信息安全的需求。
  据IDC预计,2007~2011年,国内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市场将以22.4%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有业内人士表示,近2~3年内,国内市场将迎来一个需求迅猛增长的时期。而对于CIO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方面,CIO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和降低风险,一方面又对多数CIO们脆弱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直以来,CIO大致分为两类,技术出身和管理出身。技术出身的CIO懂技术,对新技术的理解快、上手快;管理型CIO擅沟通,也能够更好地理解领导意图。
  在任何机构,CIO是信息技术管理者的角色,既有管理的成份,也有信息技术的成份,如果脱离了技术而纯粹谈管理,很多时候就会盲目做事,不符合技术发展趋势,方向没有把握好就去盲目建设系统,其成功率要相对低一些。当然,如果纯粹就技术而技术也不合适,太强调技术的先进性,不考虑实际业务的需求,未来的系统建设可能会变成曲高和寡,最后不仅没有推动业务的发展,反而阻碍了业务的发展。
  IT技术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种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一定要结合日常的管理、业务需求去应用,这就对CIO提出了三重要求:要懂IT,还要懂业务和管理。所以技术背景出身未必能做好CIO;业务或者管理背景出身也未必做不好CIO。还是要分两方面来看。第一是非技术背景,经过自学,掌握了IT技术方面的核心方法、理论,对技术整体发展有前瞻性的把握,如果这样,再加上在管理、业务方面的专长,把管理、业务、IT三者融于一体,完全可以做一名很出色的CIO。如果是纯技术背景的CIO,要注意不要过分强调技术,追求技术的先进性、高水平,而要加大对可用性的分析。
  如今,随着信息化在企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管理型的CIO开始多了起来。随着信息化系统的逐步完善,要懂得IT治理,是对CIO们提出的又一个新高度。这就要求CIO们不仅深谙管理学问,还要精通各种IT技术,关注前沿技术的趋势和应用。如何平衡管理和技术,做到既懂管理又精通技术,是信息化对CIO们的新挑战。
  在如今的信息化水平下,即便是国外较为发达的状况下,一谈到IT相关问题,大多数人想到的仍然是管理与控制,而不是“治理”。
  国外尚且如此,那么国内呢?我们到底需不需要IT治理呢?IT治理真的只是一个概念吗?IT治理的确“上能通天”,可是对于务实的中国CIO来讲,更需要的是“下能达地”。
  在中国,CIO的定位依然是技术部门的管理人,并没有把他们放在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的位置上,自然也就体现不出这个角色的业务价值——充分利用IT能力;帮助企业的业务部门,提高业务价值。
  企业形态不同,认责机制也大相径庭。在小型企业,CIO和IT部门可以相对多地参与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决策,能实现较为集中的IT管理。而更多的企业似乎都是分散式管理,即每一个业务管理人都有自己对IT的专有权利,或者取决于业务部门以及上级的信息委员会来进行协调决策的。
  决策完成之后,真正的责任衡量也就是绩效的考核,却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业务部门仍掌握着较大的话语权,IT本身的成果、衡量的指标,却大多由市场所控制,CIO并没有机会去领导企业制定、支持和保证正确的IT投资决策。
  虽然看到了IT治理的必要性,可这能给CIO一直以来的尴尬地位和隐忧带来多少缓解,似乎前景并不乐观。IT治理到底是良药还是苦果,全看我们怎么行动。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但愿IT治理到了中国,不要变成中国CIO的负担。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