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业务流程的改变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2014-11-08 22:46:33 大云网
A A
一、IT环境下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风险是风险的一种,满足一般意义上风险的含义,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审计风险总是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是根据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来确定
一、IT环境下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风险是风险的一种,满足一般意义上风险的含义,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审计风险总是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是根据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但注册会计师如果仅把注意力放在审计业务本身的风险上,忽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审计程序设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难免发生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件并受到社会公众指责。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使伞球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智能化,生产的柔性化全球化,非群体化。由于信息的传递方式的极大改进,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20世纪末,公司治理中出现所有者缺位、经理层越位的反常现象。社会公众对审计作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审计人员应承担揭露管理层舞弊的责任的呼声日益强烈。社会环境的压力和职业“适者生存”的法则促使审计执业界全力探索新的审计方法。2003年年底IAASB正式颁布首批审计风险准则,标志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克服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中的不足,着重强调注册会计师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审计程序。
 
    二、IT环境下业务流程再造
 
    (一)业务流程再造的起源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劳动分工原理”,指出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加产量。事实上,分工论蕴涵了最朴素的流程理念。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基于3c[即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即三个“C”]为特征的三股力量使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工理论和分工管理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愈加突出。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分工”管理思想对企业信息和数据的肢解上。由于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独立单位各自拥有信息,企业的信息也被分割成数据碎片,这就大大增加了统一业务流程中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传递难度。而且原有的科层制管理造成的流程分工过细、追求局部效率、流程环节冗长、部门壁垒森严等现象也使分工理论和分工管理越来越难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的实践成了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催化剂,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因此诞生。
 
    (二)业务流程再造的诠释
 
    再造(Reengineeting)的概念起源于MIT在1984--1989年间进行的一项名为“加世纪80年代的管理”的研究,是基于前面提到的3C为特征的三股力量对企业的影响加大,分工理论和分工管理、科层制管理也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而发起的。该研究项目旨在借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力为企业管理指明方向。之后,迈克尔·哈默等人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作了积极的探索。詹姆斯·钱皮在其著作《企业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中,首次对业务流程再造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性的进展。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