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8个采购包
2007年,万钢赴任科技部,其上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委会汇报ITER计划有关情况—ITER计划也是第一个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以国家名义参与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
作为ITER七方的成员之一,中国也争取和承担了相应份额的ITER采购包任务。实际上,采购包谈判是ITER计划谈判中的重头之一。
“尽管我们对托卡马克装置有研究,但ITER将是第一个电站规模的核聚变实验堆。我们根据经验,判断哪些是关键技术,尤其是未来聚变整堆工程所必需的技术,从而去争取相关核心部件。有些核心部件技术过去我们没研发过,但以后建堆必须具备。”段旭如介绍,“当然,谈判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各方都积极争取承担核心部件采购包的制造任务,与此同时各方也要做出适当让步。”
最终,中方确认承担的ITER采购包任务有18个,包括极向场与环向场线圈导体、包层第一壁与包层屏蔽块、脉冲高压变电站、诊断系统等。科技部直属的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简称中国ITER执行中心)负责落实ITER采购包国内加工制造任务,遵照《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招标采购。
这些部件多是首次制造,对参与方来说,唯一可以考的就是设计图纸。从图纸到实物,再到合格认证件,需要针对性进行技术研发和工艺设计方案研究。据介绍,科技部投入4.67亿元用于采购包关键技术与瓶颈技术的研发。
以东方重机为例,其承担ITER计划中中方采购包任务全部220件各型包层屏蔽模块、部分磁体支撑等制造任务。2009年,东方重机开始协助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制包层屏蔽模块,历经五年基本掌握关键技术、解决关键工艺等问题,2016年开始包层屏蔽模块全尺寸实验件的制造,直到2018年3月16日,东方重机最终完成包层屏蔽模块全尺寸实验件的研制任务。整个研制过程,耗时将近10年。
业内人士透露,ITER采购包合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经济效益上的贡献并不大,单靠一个项目无法发挥规模效应。对这些制造企业而言,承担ITER采购包的意义更在于提升材料研发、工艺设计、装备制造能力以及企业跨国项目管理运作能力。
在参与ITER计划的这十年中,我国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高水平的国际合作,融入了全球聚变研究的合作网络,推动了我国聚变科技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超导线材、超导磁体低温技术等方面,我们已拥有了国际先进的研发或生产,在服务ITER计划的同时也带动了这些领域及相关行业的技术升级。”在ITER十周年活动上,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张杰感慨道。
2015年,中国第一个采购包顺利交付,并实现了百分之百国产化,产品质量满足项目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