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欧盟和日本作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他们的能源安全战略/政策在发达国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中国和印度都是新兴经济体成员,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强可比性,特别是两国同样面临着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和对进口原油依赖性越来越强的严峻形势。因此,选取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四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安全战略/政策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他们的一些经验作为对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取向的借鉴。
A美国
美国能源安全体系是建立在预防发生石油供应大规模中断的基础上的,总体思路是稳定并减少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实行进口来源多元化;注重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实现国内能源供应品种的多元化;大力研发和应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在减少对潜在的不可靠能源供应地的依赖的同时,加大对世界主要能源产地和供应线的控制和影响力。美国的能源安全保障措施经历了从相对单一的军事保障过渡到军事、外交、经济等多途径的过程,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区别;能源安全保障从单一的石油品种转向石油、天然气等各种能源;保障视野从中东走向全球。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能源安全政策中有明显的军事成分,保障措施以军事保障为主。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1个月后,卡特宣布“任何外界力量想获得对波斯湾地区控制权的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生存利益的挑战,将受到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任何必要措施的反击”。
1980年建立了快速反应部队,以便反击苏联对海湾地区任何可能的侵犯。1981年的国防部报告明确提出了保卫石油运输通道的重要性,“外国石油供应大规模遭到破坏对美国造成的损害不亚于一场严重的军事冲突,甚至一场战争。这样,通向外国石油产地——中东、西非、北海、拉美和东南亚—的通道成了美国安全的关键条件。”美国政府在加强军事力量、保证石油供应的同时,还实行了一个旨在通过取消对国内石油价格控制、促进能源节约、支持替代燃料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来减少石油进口的非军事能源计划。
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能源安全保障措施有所调整,对能源事务的行政干涉有所减少,认为任何行政手段都不如市场机制有效,许多政策措施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只能加重企业负担,因此采取对能源产业放宽限制的措施,只提出目标和原则,并帮助扫除影响市场正常运作的障碍。另外,政府强调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国内石油需求、促进国内石油生产、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及进口来源多元化等多方面来保障美国的能源安全。
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进一步完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下取得足够的能源,保证美国的外交政策永远不会被外部的能源供应者所胁迫。主要表现在:(1)重视依靠国内能源。2001年,美国出台了新的能源政策,更加重视依靠国内能源资源,重点放在鼓励传统能源的生产上,强调增加国内能源供应,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开放部分阿拉斯加北极国家野生生物保护区、落基山脉周边、墨西哥湾进行石油开采,提高国内油气产量;继续强调煤炭在电力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发展核电的重要性,简化审批新建炼油厂和发电厂的手续;重视节能和提高能效;改善和新建能源基础设施;增加政府战略石油储备。(2)国际方面:加强同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产油国的贸易关系;加强同海湾产油国的关系;加紧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关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石油动向,努力减少对OPEC、委内瑞拉的依赖,进一步接近沙特阿拉伯。能源政策的对外扩张性和军事化趋势继续加强,越来越多地使用军事手段保障石油和其他能源的稳定供应,干涉范围从最初的波斯湾扩大到世界其他主要产油区,包括里海盆地、中亚、非洲和拉美。
2010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了美国能源安全全面战略,扩大本国生产、提高能效。政府公布了在能源安全方面的工作重点,包括扩大外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发以加强美国的能源独立性,持续了20余年的美国近海油气开采禁令至此画上句号。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减少对化石能源和海外石油的依赖,更加依赖于本土能源和清洁能源,同时可以增强经济独立性,促进经济恢复,增加就业。同时,政府还宣布了汽车和卡车燃料标准以及“绿化”联邦政府车辆,在未来10年内减少汽车产业对从中东和委内瑞拉进口石油的消费,提高汽油能效是重要手段之一。2011年3月,美国发布了《能源安全未来蓝图》,将美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发与保障美国的能源供应,减少石油进口;安全有序地扩大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和生产;确保多样化能源的发展;开发替代石油的生物燃料和天然气。第二部分为向消费者提供降低成本和节能的选择,发展更高效的交通工具,节省汽油成本。政府制定先进汽车、燃料、技术、高速铁路和公共交通的近期投资计划,包括设置新的燃油经济性标准,为发展先进车辆创造条件和政府带头购买先进汽车。第三部分为“创新,走上清洁能源的未来”,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清洁能源市场和改善建筑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