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刘文慧
2018年6月,英国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现场,工程队正在进行选址勘探。21个勘探点,机器深钻取地质样本,每一米取一次样本,最深达135米。
在中国广核集团牵头的中方联合体、法国电力和英国政府所签署的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中,中方将控股投资布拉德韦尔B项目,推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在英国落地。
此时,距离郑东山第一次接触英国核电已过去8年。2011年,现任中广核英国公司总经理的郑东山时任中广核副总经理,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他跟英国地平线核电开发公司的高管见面,就投资合作开发英国核电项目进行交流。不过,受政策等影响,项目最终未能成功合作。
看似短短8年,实质是中广核全力开拓全球核电市场的重要时期。期间,有过希望,有过波折,有过失败。英国,是希望的开始,最后也实现了中广核海外核电项目合作第一次落地。
这也是中国核电从技术到管理第一次真正被世界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斥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消除意识形态、文化等差异带来的不理解,如何适应和融入所在市场环境,又如何把握和平衡企业利益与项目合作,在中广核开拓海外核电市场的过程中,这些问题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势必将为更多国际项目合作提供经验借鉴。
A“地平线”背后的不了解
2018年6月,泰特现代美术馆,毕加索1932展览正在展出,之后这里还将迎来梵高的展览。如果不提醒,观赏者很难意识到,这座屹立在泰晤士河边的美术馆,实际由已退役的燃煤电厂改造而来。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2012年英国政府制定了新的《能源法案》,以支持包括可再生能源、新核能、燃气、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多元化能源架构建设。
1956年,英国 Calder Hall核电站投入运行,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投运的商用核电站。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2017年核能发电已占英国总发电量的五分之一。从长远看,关核电是英国清洁能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国对清洁能
到源的补贴机制是投资者最看重的一点。如今,大部分核电机组面临退役,这使得英国核电市场的空间增大,世界核电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英国。
2011年9月,郑东山第一次接触英国地平线核电开发公司时,公司股东为两家德国企业:意昂(EON)和莱茵(RWE)。后者邀请中广核加入合作开发英国核电项目。“谈了好几种方案,包括三家各1/3的方式,或者他们两家50%,中广核50%。”郑东山回忆。当年年底,郑东山亦带队到英国,深入探讨合作方案。
只是,德国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宣布弃核,政策也波及德国企业海外核电业务。
2012年2月底,地平线核电开发公司的两家股东决定出售公司。在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前一小时,公司董事长给郑东山打来电话,表示抱歉和感谢,并希望中广核能参与到公司竞购中。
对于地平线开发公司的转让,英国政府对竞购者提出包括必须具备核电技术等要求。日本日立、东芝西屋联合中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广核联合法国阿海珐成为三位竞购者。
很多年后,人们所看到的是日本日立收购成功,便直觉认为中广核落败了。事实上,那次竞购中,中广核最后实并未提交竞购标书。
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英国政府对中广核提出特别的要求,即不能控股核电项目,且必须跟西方知名核电企业合作。
在郑东山看来,这两个要求,本质上一是对中国企业进入英国核电市场设置了门槛,二则体现出英国政府对中国核电企业的不了解。
放弃竞购的三个月后,郑东山带队到英国,在解释自己放弃竞购原因时明确表示“这两个要求我们没办法接受。偌有量管这现西这我可以在这儿投资,但是你似乎仅仅限于我在这个地方做一个财务投资的。我们中广核不是财务投资者。”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广核选择放弃英国市场。相反,郑东山发出邀请,希望对方能实地参观中国的核电项目。
2013年4月,英国核能主管部门相关官员拜访中广核,实地参观了大亚湾核电站。参观后,对方表示没想到中国已经有这么好的核电站。
郑东山介绍了中国核电究竟是好在哪里。“第一,在偌大一个汽轮发电机厂房里,那么多设备和管道,你有没有看到一点跑冒滴漏?没有,这说明我们设备质量好,质量好说明我们维修做得好、管理做得好,这个没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和维护水平是做不到的。第二,你只看到大亚湾这个项目,如果你到过我们中广核其他项目现场,你会发现经过三十年发展,我们积累了很多你可能意想不到的东西。你可以从WANO、IAEA等国际核电相关组织了解到这些信息。”
一个月后,郑东山收到英国核能办公室的来信,言明“欢迎中广核到英国投资核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