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互联网+”的概念
一、概念提出
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二、基本内涵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传统行业基于互联网平台对企业生产与服务的提升。 例如“互联网+金融”,由于与互联网的相结合,诞生出了很多普通用户触手可及的理财投资产品,比如余额宝、理财通以及P2P投融资产品等。
第二部分 电网企业对“互联网+”的理解
其实“互联网+”在电网企业中早有应用,例如变电站无人值守、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电能信息采集、企业微信、外网门户等都可看做是“互联网+”的具体应用,只是此类应用仅是基于内部管理或应用的简单延伸,且多数仅局限于电力企业信息内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移动应用等技术为能源企业进入了能源互联网时代提供了技术支撑,电力企业作为能源企业的主导者,对“互联网+”的需求更为迫切,开展“互联网+”在电网企业应用领域的探索与研究,促进电网企业生产、管理、服务模式的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
第三部分 “互联网+”在电力企业内的应用领域探索 国务院《“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为电网企业在发、输、配、售及用户服务等方面基于“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互联网+”需与电企实际工作结合,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简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具体探索方向如下:
一、“互联网+”在发电侧的探索 分布式电源接入管理
分布式电源具有波动性高、可控性差的特点,可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提升分布式能源数据采集、监测、保护、控制、负荷预测及调控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互联网+”在变电侧的探索 变电站移动智能巡检
结合智能可穿戴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巡检、检修有序操作及无纸办公,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 一是通过智能可穿戴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实现智能巡检与检修,最大限度地避免漏检、错检,实现检修操作智能化,防止检修误操作;二是通过一线作业全过程电子化处理,实现无纸办公。
三、“互联网+”在配电侧的探索 配网移动运行检修
借助互联网与移动应用技术,建立生产管理现场运行检修“互联网+”新模式。 一是计划巡检方面,实现巡检计划任务现场接收,处理结果实时反馈;二是现场检修方面,实现工作票电子签发、检修全过程电子记录;三是故障智能研判方面,结合PMS、电网GIS、调度自动化、营销、95598配网抢修、用电采集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运维检修提供智能分析与故障智能研判,自动制定对应的检修策略。
四、“互联网+”在用电侧的探索 营销移动作业
传统电力营销应用局限于企业信息内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场交流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电力外勤服务人员无法在办公室外完成各种信息管理工作,导致现场数据与系统数据不同步问题严重。为此可通过无线虚拟专网、互联网与移动作业技术,实现业扩报装、现场勘查等业务全过程电子化实时处理。 一是实现现场业扩报装申请,通过电力外勤人员或移动终端实现现场业扩报装申请;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与APP应用,实现与用户面对面的网上业扩报装;三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现场勘查与用电方案制定,并通过虚拟无线专网或互联网实现处理结果与信息的实时上传;四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现场收费、欠费停复电、计量装置装
拆等现场作业数据实时交互,实现营销现场作业数据采集实时化。 电力用户用能分析与智能用电 通过整合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及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相关业务数据,综合运用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移动应用等多项技术手段,结合智能采集设备实现用户用能分析与智能用电。 一是通过用电数据分析与挖掘(用电趋势分析、用电习惯分析、负荷特性分析、用能分析),实现用电户用电智能分析,为用户合理用电提供建议;二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等技术,结合APP应用,采用智能采集(智能插座)控制设备,实现电力用户用电设备智能控制。
五、“互联网+”移动办公的探索
利用互联网、移动应用、统一安全接入平台等技术,改变电力企业员工传统办公模式,通过用户加密认证、移动密钥等手段,实现电力员工移动办公,打破信息内网对企业办公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第四部分 “互联网+”技术支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