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果发布会 大佬们说了些啥?

2017-03-02 14:26:11 国家电网报
A A
2月22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当日,合作组织发布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白皮书》《跨国跨洲电网互联技术与展望》《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与展望(2017)》三项创新成果
2月22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当日,合作组织发布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白皮书》《跨国跨洲电网互联技术与展望》《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与展望(2017)》三项创新成果。本次发布的三项成果深入分析当今世界清洁能源、电网技术、跨国联网等情况,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体系、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为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下面看看各位大佬对此有哪些看法。

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可持续性能源转型

——访德国工程院院士弗兰克˙贝伦特

记者:王颂 宋伟杰

“现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张宏伟且具体的图,这张图就是发展合作组织给出的一张图——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战略构想,而是一个愈发清晰的有具体实施方案的计划。”2月22日,德国工程院院士弗兰克˙贝伦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谈到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挑战时,贝伦特坦言,首先,要在法律上、政治上达成一致,并且建立一个合适的体系,这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第二,要建立一个相对健全的金融体系,电网互联的投资巨大,对于投资者来说,有很好的预期收益很重要;第三,是要赢得更多人的共识,由于各国的政治利益不同,会有很多不同的建议和意见,从联合国的角度出台相关的规定可能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最后还有安全问题,包括网络安全和线路本身的安全,应该尽早把安全问题提上日程。

对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贝伦特表示:“从整体来看,白皮书从更高的角度谈到了技术、经济、法律及三网融合等问题,从更广阔的角度阐述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现途径,为全球互联提供了解决方案。”

当前,世界范围内都在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倡导安全、清洁、更可持续地使用电能。贝伦特介绍,201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约占30%,到2025年这一比重将增加到40%~45%。他说:“德国联邦政府设立了一系列能源政策目标,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80%,同时要减少一次能源消费量,而且要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占到德国总用电量的80%。我们希望创造一个电气社会,这也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宗旨。”

贝伦特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智慧能源整合平台,可作为推动可持续性能源转型的重要工具。使用清洁电力代替煤、油、气,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和效率,并从局部平衡转向大规模配置,可以促进低碳、清洁和可持续能源的发展,缓解资源限制,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全球安全、清洁和更加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已经赢得广泛共识,近一年来的发展形势大好。贝伦特认为,下一步,核心成员应该积极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南美洲实现能源互联互通前景美好

——访智利驻华大使贺乔治

记者:陶思遥

“能源问题是全世界政治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2月22日,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果发布会上,智利驻华大使贺乔治表达了对世界能源发展、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高度关注。他认为,过去的能源发展方式对大气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战略,加快能源互联互通,是实现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对南美洲来说,能源互联互通,前景十分美好。

贺乔治对合作组织与智利的沟通合作充满期待,他表示,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电力的远距离输送和电网发展。“相对来说,智利是一个小国,地形狭长,宽度约170公里,长度却有2400公里。目前,智利有北方电网和南方电网两个电网,能源企业主要集中在北方,而人口密集地区主要在南方,这就造成能源输送效率低的问题。”贺乔治说,智利正在计划把南北方电网连接在一起,并希望合作组织能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贺乔治坦言,曾经,智利认为要发展就必须依靠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并不现实。然而现实是,智利是拉丁美洲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能源需求与日俱增,但同时本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匮乏,需要大量进口化石能源才能满足能源需求。

“现在我们的看法已经改变了。”贺乔治介绍,智利正在加快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战略,2014年,智利能源部部长提出了太阳能发展计划。“智利是全世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沙漠地区的太阳能密度很大。此外,智利太阳能发电每千瓦时2.5美分,极具成本优势。”贺乔治对发展太阳能信心满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来到智利。因为我们不光拥有资源优势,能够满足众多企业的投资开发需求,同时太阳能富集地区主要是政府拥有土地,投资者不需要通过第三方去谈判,可以直接与政府沟通,便于投资开发。”

贺乔治的心中已经描绘出南美洲能源互联的图景。从巴西的圣保罗到智利,再到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南美大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让各国合作的潜力巨大,南美洲实现能源互联互通,前景十分美好。

以新技术更好地支撑电力传输

——访斯坦福大学教授弗里德里奇·普林兹

记者:李婕茜

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离不开特高压骨干网架的建设。而实现这种大规模、远距离的电能输送,必须依靠大量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

弗里德里奇·普林兹教授介绍,目前,电力传输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很大程度上和硬件相关。在过去几十年中,普林兹教授及他所带领的实验室在电力传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中一项核心研究与电缆绝缘层有关,涉及结构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领域。普林兹教授说:“我们正尝试将电子信息行业的智慧和传统材料结构技术融合起来,推进新绝缘层技术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支撑电力传输,为全球能源互联打下坚实基础。”

在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普林兹教授曾设想,未来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储能单位,每一栋住宅都配备电动汽车,他们不仅是终端用户,也参与发电环节,智能化调节电网峰谷,共同构成高度发达的电网信息系统。在谈到保障该系统科学有效运行时,普林兹教授认为目前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是智能化,高效率传输信息、调节电网,必须依赖大量传感器获取有效数据,从而产生智能化决策来决定电力的分布和传输。第二是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线路损耗。他表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建设特高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的其中一个原因。同时,所有这一切也都是为了推动更高程度的集成化和智能化,保障未来的供电系统更加安全稳定。

对全球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三网融合,普林兹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保障,推动形成全球能源、信息、交通,即“瓦特、比特、米特”的融合发展,实现高度电气化、智能化、全球化和人本化,是一个非常宏观且复杂的问题。问题直指目前全球共同面对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挑战。尽管许多亚洲、欧洲国家已经实现了电力互联互通,但实现大范围的洲际互联甚至全球互联,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需要投入非常庞大的研究资金和力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最后,普林兹教授建议加强国家和地区间交流合作和区域经济体建设,建立相应的国际组织、专业机构、区域经济体与政府间合作机制。他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将建立互信互利的国际合作机制和统筹协调的政策体系作为八大战略重点,是十分正确且明智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强政治互信,增进发展共识。

努力形成特高压技术国际性标准

——访国际大电网委员会秘书长菲利普·亚当

记者:王颂

“各国和各大区域电网的互联是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当前,欧洲大部分电网已经连接,这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有着积极的影响。”电力工程出身、在高压技术等方面有着多年经验的国际大电网委员会秘书长菲利普·亚当,阐述了欧洲电网互联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借鉴作用。

亚当说:“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是2012年,刘振亚先生在当时表达了构建洲际输电大通道,推动全球能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构想。这让我很惊喜,这为欧洲电网进一步发展以及解决相关能源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对世界能源格局和发展方式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值得电力行业的同行共同研究和实践,这也和国际大电网委员会一直以来所做的工作是吻合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大型输电网把负荷中心、用电中心和大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心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些输电网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家之间以及能源市场之间的互联。”

亚当表示,目前电网技术水平很先进,但在创新直流输电技术等方面还有进步空间。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特高压技术“走出去”过程中,不同国家对特高压技术有着不同的标准。对此,亚当给出了答案,“标准非常重要,努力构建形成国际性标准,制定通用的准入准则,将其适用范围最大化,使这一标准在推动合作、加强市场贸易中发挥最大化作用,这也对下一步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信息通信技术也必须支持电力系统,我们还需要更好的系统来管理这些高压电线,更好地服务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谈到电网互联带来的效益时,亚当表示,电网互联可以保障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效,降低运行成本;推动多种电源互补调剂;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有利于拓展能源电力市场,以及提高电网整体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已经得到广泛共识,大家都在为参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努力。”亚当说。

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访可再生能源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卡伯格

记者:朱宇

在本次全球能源互联网成果发布会上,来自多个媒体的记者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福岛核事故产生影响的关注。对此,可再生能源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卡伯格表示,日本人民正在承受福岛核事故造成的损失,这不止存在于环境方面,也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事实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机遇。卡伯格认为,正因为福岛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人民开始更加关注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利用。

卡伯格表示,当谈到经济发展问题时,人们一般用生产力等因素来衡量,从而忽略了环境方面的作用,而事实上,环境问题是必须予以考虑甚至是更加重要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机遇,但也存在挑战。在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卡伯格曾经表示,经济型问题和成本问题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时至今日,卡伯格依然坚定地认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个“是否会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速度的问题。他提到,在中国和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已经看到了成本降低的例子。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技术的应用,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运行中得到更多的经验,“我们预见到成本的持续下降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都将出台最适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更快的发展。”

卡伯格十分肯定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作用。他表示,合作组织成立一年以来,传播全球化清洁能源的理念和想法,为全球经济发展和未来规划带来很大的价值。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传播和发展,可以解决全球长期以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但他同时表示,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的重大挑战不止在技术层面,更在于政府间的支持和配合。除此之外,在市场上,对于运营商、投资者和开发者来说,投资如何获得回报也是他们关心的问题。因此,技术、政府和市场是全球能源互联面临的重大挑战。

卡伯格在提及全球能源互联时,特别谈到了特高压的作用。他认为,长距离的电能输送如何减少损耗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特高压技术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特高压不仅是中国在技术上和工业上的需要,在国际上也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特高压正在帮助其他国家实现远距离、低损耗、低成本的电力输送。”

发展全球能源互联需要耐心和信任

——访爱迪生电气协会副主席劳伦斯·琼斯

记者:宋伟杰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与展望(2017)》中提到,在能源互联方面,北美未来发展态度相对保守,处于观望状态。对此,劳伦斯·琼斯先生笑着说:“我不这样认为,只能说我们更加谨慎。”

目前,美国已经实现同加拿大、墨西哥等周边国家的能源互联互通,发展基础和建设成效都较为领先。但面对全球能源互联这一新的理念,琼斯认为,需要继续做好理念的解释传播工作,大家理解、认同后才会践行。

沟通,是琼斯反复强调的一个词。能源转型是全球范围的概念,同时也具有区域性特点。当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电网乃至消费者时,个体特征、地区文化特点就必须考虑在内。所以,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达成理念上的共识,沟通的另一方面是理解,不同国家基于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能源发展政策、技术等道路,但为实现全球能源互联这一共同愿景,各国要加强协作。“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全球能源互联是一项耗费巨大的工程,各国在开展国际合作时要经过多轮谈判,反复协商,互相妥协才能达成长期合作关系。”琼斯解释,相互协作是解决重大挑战的关键。

琼斯看好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前景,他认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有兴趣参与。“这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琼斯评价,这一平台不仅实现知识共享,并且信息公开透明,更加便于各国之间信任的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的设计和建设,必须是多方共赢,参与各方成本共担、利益共享,这一过程需要各国之间信任最大化。”

琼斯说,各方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期待很高,但是如何满足各方需求和管理预期,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他认为,下一步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平衡不同机构、组织间的利益,加强沟通,达成共识,实现双赢。

期待与全球能源互联网有更多合作

——访气候议会秘书长尼古拉斯·邓洛普

记者:彭慧文 刘早

再次来到中国参加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成果发布会,气候议会秘书长尼古拉斯·邓洛普依然很兴奋。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好心情来源于两方面,第一,他越来越确信,清洁能源开发中心正在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转移;第二,中国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与气候议会的使命不谋而合,他期待着更多的沟通与合作。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人类诞生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时代,也许就在本世纪,全球气候就将上升3摄氏度、5摄氏度,甚至8摄氏度,这是不可承受之重,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发展清洁能源的原因。”邓洛普对记者表示,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应该更早地停止使用化石能源,我们所需要的能源供应如何保证?分布式的屋顶太阳能发电当然很重要,但这还不够,它只能满足我们40%的电力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跨国、跨洲的互联电网,来平衡全世界的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空间。

邓洛普认为,利用跨洲的互联智能电网消纳清洁能源,并不存在技术性障碍。“我们所需要的技术都已存在,而且其中的一部分是在中国诞生的。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价格越来越低,甚至在不久的未来会比化石能源还要便宜,清洁能源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

“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互联互通及清洁能源消纳最需要的是政府的支持与政府的行动。”邓洛普表示,目前最大的障碍来自于政治层面,尤其是化石能源产业对政府部门影响巨大。“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来自美国。在美国议会中,石化行业的话语权很大,他们正在影响政府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作为。”邓洛普说,气候议会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从政治层面推动全球电网的互联互通,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他很高兴看到中国在这一方面提出了相同的想法,因此,他希望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能够和气候议会开展更密切的合作,和各国政府部门进行探讨与交流,共同促进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

让可再生能源流向世界经济

——访国际水电协会主席理查德·泰勒

记者:邱实

2月21日,北京迎来2017年第一场春雪。国际水电协会主席理查德·泰勒提早来到会场,给了记者充足的采访时间。

身材高大挺拔的泰勒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英国绅士风范,谈起自己投身30余年的水电事业时,他表现出了十足的热忱,泰勒说:“水电的发展历程超过100年,技术成熟先进。相比风能、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水电的使用效率较高,我们对它的了解也是最深入的。水电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存储电能,并且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因此,可以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互补,在供需不平衡的时候发挥作用。”

“无论是水电还是其他可再生能源,并非都分布在需求中心,这就需要将能源和市场连接起来,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应运而生。”泰勒说,“特高压输电在最近几年表现卓越,这也使得许多大型水利项目成为了可能。”在了解中国三大直流将四川水电运往华东负荷中心后,他赞叹道:“中国在特高压方面取得的成果正在为世界设定一个标准。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帮助下,特高压项目在其他国家也得到了复制,如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送出工程,其线路全长超过2000千米。”

地区互联也是国际水电协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泰勒说:“今年5月,我们将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阿迪斯阿贝巴举行第六届世界水电大会,主要议题就是水电的相互联接,将是地区间甚至洲际间的安全可靠联接。”他表示,国际水电协会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够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开展合作。

对于此次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果发布会,泰勒充满了期待。“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展非常迅速,成立近1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国际水电协会的合作伙伴都知晓并支持这个倡议。”当记者问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时,他表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得到了联合国的大力支持,并且有世界上众多国家政府参与,能够跨越国界,将世界联结。未来,世界电能会更加充足、清洁、友好,以不危害地球气候的方式满足世界电力需求,同时让尽可能多的人用上电,把国家和地区联接,让可再生能源流向世界经济。

“这是一个伟大的使命,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正为此不断努力,国际水电协会也已经准备好,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支持。”泰勒肯定地说

三网融合下应建立开放式数字平台

——访埃森哲亚太资源事业部总裁瓦伦丁·德·米格尔

记者:邱实

2月22日,埃森哲亚太资源事业部总裁瓦伦丁·德·米格尔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果发布会。米格尔提到了一个关键词“ITOT”,即信息技术和运营技术。

会后,米格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来北京的飞机上,他看到一篇澳大利亚某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访谈,该公司的天然气生产设施每秒钟要收集16万个信息数据,并通过分析将数据转变为信息,用这样的信息来改善电网,实现电网自我修复。米格尔说,这就是一个将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结合的实例。

“不同于以往,今天我们生活在由更大合作伙伴和协作关系组成的价值链中。能源服务商需要建立起更为广泛的生态系统,联合专注于数字软硬件和服务的高科技公司,确保监测、控制、交易、服务消费者和互通环节更为高效。在这样的生态系统里,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必须非常重视由各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的生态系统,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运营技术集成和一体化。”米格尔说。

“此次发布会上提出的能源、信息、交通三网融合发展路径,同样需要将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结合,建立开放式的数字平台。”米格尔对三网融合概念非常感兴趣,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对数据的分析和使用将成为能源互联网成熟度的关键,分析“瓦特、比特、米特”背后的洞见将提升决策能力,推动世界经济从传统工业向新型网络经济发展升级。

自动化、储能等技术的出现已经使得电力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力量重心发生了变化。随着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和行业颠覆者被赋予了更大的权利。米格尔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系统内能源服务商,需要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建立在开放式的数字平台上。”这种开放式平台可以催生很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让分布式发电、插电式交通工具、智能家居等互联互通,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并激发新的服务需求。

数字化技术也给商业模式本身带来变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改变了很多企业的商业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打造各种各样的平台,实现体验化的经济,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考虑把新的商业模式整合进来。”米格尔说,“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能够直接助力电力生产,带来巨大市场,吸引很多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例如,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进军能源领域,这些行业的界限正在模糊并消失,恰恰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崛起。今天的电力行业与以往的电力行业已经非常不一样。”

特高压为能源互联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

记者:马佳

“特高压技术将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坚强的技术基础。”2月22日,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举办的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说道。当前,中国大规模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如何,怎样将电网互联互通的成熟经验运用到世界其他地区,杨昆有着独到见解。

中国特高压已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这是不争的事实。“从第一条特高压交流线路投入运行到现在,已经过了8个年头,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共建成13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杨昆提到,在这些工程中,南方电网经营区域有2项直流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有“五直六交”11项特高压工程。中国特高压工程输电线路总长度已经达到1.9万公里,总输送容量达到8500万千瓦。单向线路的能力不断提升,直流输送的距离可达2200公里,输送容量达到800万千瓦。

谈到特高压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杨昆说:“经过8年的实践,无论是特高压1000千伏的交流工程,还是±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从技术层面上看都是先进的、成熟的。特高压所具有的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损耗低这些特点非常鲜明,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以西南区域水电送出为例,杨昆表示,在西南地区共有5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将源源不断的电能送往南方和华东的负荷中心。近些年,这几条线路每年汛期都保持连续稳定满载运行,年输送电量1400亿千瓦时。他介绍,目前,中国在建的特高压工程,还有2条交流工程、7条直流工程,总长度1.5万公里,输送能力达到7000万千瓦。“‘两交七直’工程完成之后,在中国的华北、华东将形成特高压交流环网,一个更高电压等级的电网将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坚强的支撑。”

当前,能源转型、清洁发展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呼声,全球电力的发展向智能清洁转型的脚步越来越快,特高压高效配置能源资源的潜力有目共睹。杨昆认为,全球各大洲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基本上都在特高压输送能力的范围之内。“特高压技术,包括柔性直流和多段直流系列技术等,将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坚强的技术基础。”

能源信息交通三网融合将对未来产生革命性影响

——访山东大学校长张荣

记者:陶思遥 宋伟杰

2月21日,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一届二次理事会会议间隙,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校长张荣。作为合作组织理事会单位代表,张荣非常看好全球能源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前景,他说:“今年1月,刘振亚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会谈,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形成许多共识,也为合作组织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抓住能源发展这个制高点,会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在特高压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研究与实践基础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提出了以能源、信息、交通三网融合发展、推动世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是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这是非常有远见的发展思路,对未来产生的影响是革命性的。”谈到能源、信息、交通三网融合,张荣说:“信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而航空、高铁等交通领域的飞速发展拉近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让跨国、跨州的交流合作更加便捷。信息网和交通网已经基本实现全球互联,但多年来能源的流动传输并没有像信息、交通那么畅通,能源互联网发展明显滞后,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张荣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系统,也不仅仅是一项电力技术,它是一种面向未来、更加合理的能源配置方式,一种更加充满活力的经济形态,会催生出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文化,会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被问及对三网融合发展的预期时,张荣表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难题,需要各方齐心协力攻克难关。从目前看,局部的融合已经实现,比如,智能电网实现了信息网与能源网的融合,高铁则是交通网和信息网的融合。特高压的创新发展为能源互联奠定了技术基础,三网融合完全具备实现的基础。”

张荣的信心与山东大学在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进展密不可分。山东大学与国网山东电力及其他相关单位共同组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张荣介绍说,中心成立以来,在能源互联技术、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及管理等相关技术、面向未来的新一代电力电子技术和电能传输技术,以及能源互联涉及的政策法律和国际关系问题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其中,碳纤维大容量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更是走在世界前列。

“协同创新中心搭建起联合攻关的平台,以三网融合为课题,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为方向,不同单位、不同学科有了共同的目标,将凝聚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更大合力。”张荣表示。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