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首批55个国家级“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逐步落地推进,我国正迎来一个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城市发展新时期。国发能源院和绿能智库初步预计,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意义很大。
能源互联网即“互联网+”智慧能源,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多条生产线+集中调度中心+运输通道+消费终端,依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生产,产品通过集中调配分发到各自的应用终端。互联互通的各条生产脉络上既有传统的化石能源,也有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这是一个超级集成的能量网络,输送的内容大部分是电力,还包括部分热、冷、气等多种能量源。所有能源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的支撑下,统一调配,互为补充,形成一套智能化、可共享的能源供应体系。
图1. 能源互联网的构成
能源变革促能源互联网站上“风口”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能源供应体系带来的问题逐渐凸显,更加高效和环保的未来能源体系将越来越受到推崇。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助推下,能源互联网俨然成为了“风口”,有望迎来高速发展的机会,成为新时代能源领域的主角。根据国际研究机构埃森哲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互联网的总市场规模将超过9400亿美元,约占当年GDP的7%。
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始于2015年。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目标,在2016年-2018年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能源互联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2019年-2025年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并建成较为完善的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图2. 能源互联网的特征
国发能研院和绿能智库调查发现,截至2017年5月,国内注册能源互联网的企业将近4000家。截止今年6月,共有284个能源互联网项目在工信部进行了申报,投资总额约达3498亿元。
从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来看,国企是能源互联网中项目的主力。国企申报项目数量为157家,金额为1976.21亿元,占总金额的56%;民企申报项目数量为83家,金额为897.81亿元,占比21%。其余包括地方政府、科研机构等进行的项目申报,占比为23%。
图3. 国企、民企、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申报能源互联网项目个数
图4. 各申报主体在能源互联网项目中的资金投入(单位:亿元)和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