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论电力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

2017-12-18 13:07:46 大云网
A A
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面对新的工业革命、能源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电力企业纷纷表示要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向社会发声的既包括电网企业,也包括发电企业。在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管住中间
      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面对新的工业革命、能源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电力企业纷纷表示要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向社会发声的既包括电网企业,也包括发电企业。在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架构下,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作为电力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格局、业务界面定位比较清晰。电网企业核心业务为输配环节并可参与竞争性售电业务,发电企业除了发电领域,还可以介入售电侧及增量配电网业务,简单讲就是“大分工、小交集”的市场结构。当前能够搅动市场广泛关注的改革热点主要集中在“小交集”这部分,由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小交集”内产业形态、业务模式的创新,而这种变革正代表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方向。
      传统能源服务为迎接新的挑战,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成为电力企业共同的选择。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政策指导下,有着不同改革发展定位的电力企业最终目标是殊途同归吗?这种新的变化,值得思考。这就需要我们细致研判当前能源服务发展的新趋势,结合电改改革精神和行业发展现状做出正确的回答,电力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是不是发展的必然?转型的新目标与电力体制改革的主旨精神是否相一致?加快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的主要路径有哪些?以下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综合能源服务的内涵及主要模式
 

      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综合能源服务”统一的定义,在一些理论文章或工作实践当中也有将“综合能源服务”与“能源综合服务”表述混用,尽管这两个概念只是词序上有所区别,在笔者看来表达的内涵基本一致。国外使用较多的相关概念包括Multi-carrier Energy Systems,Multi-vector Energy Systems,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和Energy Systems Integration。关于对综合能源服务的理解,目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其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次是指综合能源,涵盖多种能源,包括电力、燃气和冷热;第二层次是指综合服务,包括工程服务、投资服务和运营服务,并强调综合能源服务包含资金、资源和技术三要素。以上的定义或理解基本能够涵盖目前国内综合能源服务的理论探讨方向和改革的基本实际,虽然这种理解并无不妥,但与电力企业转型发展的产业变革趋势、技术内涵、业态升级仍具有一定的偏差,需要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其实质,把握好其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一)综合能源服务的内涵
 

      综合能源服务是适应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和消费方式多样化变革的需要,将供能侧的多种供能方式和用能侧的多种需求响应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的能源服务创新模式。如果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理解就是:
 
      由此可见,供能侧与用能侧可以组合出很多种的综合能源服务方式,能源综合服务商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综合能源服务本质上是由新技术革命、绿色发展、新能源崛起引发的能源产业结构重塑,从而推动的新兴业态、商业模式、服务方式不断创新。综合能源服务具有综合、互联、共享、高效、友好的特点。综合就是集成化,包括能源供给品种的综合化、服务方式的综合化、定制解决方案的综合化等。互联是指同类能源互联、不同能源互联以及信息互联,以跨界、混搭的组合方式呈现。共享是指通过能源输送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以及信息和增值服务,实现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交换与互动。高效是指通过系统优化配置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从传统工程模式转化为向用户直接提供服务的模式。友好是指不同供能方式之间、能源供应与用户之间友好互动,可以将公共热冷、电力、燃气甚至水务整合在一起。综合能源服务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世界各国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综合能源发展战略。
 
(二)综合能源服务的主要模式
 

      综合能源服务概念的提出虽然是近几年的事,但综合能源的实践却是早已有之,比如能源企业在其产业链上下游由业务领域延伸、拓展所形成的纵向一体化,都具有综合能源服务的雏形和基本特征。但真正具有综合能源服务内涵的现代模式还是刚刚崭露头角,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能源服务的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以及为能源供给、消费提供技术服务支撑的公司都有可能发展为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综合能源服务可以从不同视角来划分类型,如果从经营跨度分类,可以分为产、供、销一体化以及其中某两个环节组合的综合能源服务类型;如果以提供能源的种类属性划分,可以分为传统能源、新能源及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相结合的综合能源服务类型,等等。本文主要探讨电力企业的转型,因此以转型源体(原主导业务本体)的角度来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供给端延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为社会提供电力、油气、燃气、热能等能源的企业处于能源生态链中的供给端,在过去的产业格局中基本上仅负责“生产”,不参与流通和消费环节的业务,当然由于能源的细分行业不同,有些供能是产供销一体化的。新的能源体制改革和区域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变革,为供给端实施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政策、制度和技术保障,进而使多元化的综合能源服务企业成为可能。供给端延伸型其实质是多能互补、多法并用基础上的综合能源服务,比如新奥是以燃气为主导,同时往燃气的深度加工——发电、冷热供应方向发展;协鑫以天然气热电冷系统、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储能技术、节能技术、低位热能结合为一体,提供多种能源服务。
 
      就发电企业而言,本轮以电力市场化为主导的改革,放开发电量计划、放开售电市场,引导发电企业向售电产业链延伸。因此发电企业为迎接能源革命、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经营定位和经营模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其中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体系、向综合能源企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大唐集团的目标是通过2—3年时间构建适应市场、统一协调、机制灵活、决策高效、体系完整的营销体系,建立“总部宏观指导、省级公司经营决策,基层发售电公司组织实施”的营销管理管控体制。目前大唐集团已经成立了17家区域性的营销公司和三家区域的售电公司,开始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挺进。
 
      网络传输端升级型的综合能源服务。按照新电改关于网运分离的政策,电网企业从过去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转变为负责输配环节业务,其盈利模式也由收取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转变为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在电网企业放开售电侧的同时,允许参与售电侧竞争性售电业务。电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主要压力不仅仅是盈利模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消费端的能源消费方式、电能替代、服务竞争带来的影响。具体而言,这些考量因素包括分布式能源、多能联供等新能源异军突起,电能替代领域的电动汽车、煤改电等广泛推广,售电公司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技术平台的激烈竞争,使得电网企业的传统业务、新兴业务都不得不向综合能源服务供应商的方向发展。
 
      广东电网公司在综合能源服务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实践。以珠海金湾东增量配网试点项目、顺德西部工业园为切入点,积极拓展分布式能源、多能联供、水气电热多表集抄等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建成投运城市公共充电站、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站及充电桩,并上线运营基于互联网+的充电智能服务平台以及“粤易充”手机APP。积极推动电能替代,建成南网首个港口船舶岸电项目。南方电网成立了广东电网综合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新成立的综合能源投资公司增加综合能源、增量配网建设与投资、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投资与运营、市场化售电、能效服务等六个新兴业务经营模块,为广东电网开展综合能源业务搭建投资、运行、管控平台,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由传统电网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
 
      消费端衍生型的综合能源服务。售电侧放开后,目前国内已成立了1500多家售电公司,其中绝大多数的售电公司尚未开展实质性业务。在这些售电公司当中最有可能发展为综合能源服务商的是具有增量配电网投资,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这类公司的定位是综合
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必然性分析
 
(一)迎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必然趋势
 

      能源生产革命主要是指能源形态的变更,以及人类能源开发和利用方式的重大突破。人类经历了两次重大能源革命,第一次是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使煤炭逐渐取代薪柴;第二次是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和汽车的普及使石油逐步取代煤炭。新的能源生产革命要求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目前国内的能源供应体系相对独立,为满足多元供给保障体系的建设,必然会催生综合能源服务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对传统能源服务提出了转型的挑战。
 
      能源消费是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与居民生活消费等部门消耗的各种能源资源。能源消费革命侧重于从能源消费侧入手,要求生产或生活中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或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改变能源的形态、能量密度、清洁程度等,提高消费终端的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重点是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主要表现为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进节能减排,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城乡新型电气化、低碳城镇化,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实施光伏(热)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农林固废资源化利用;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终端能源消费智能化、高效化水平,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必须将经济发展理念从追求数量和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能源消费约束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我国能源发展正进入从总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的全新阶段,能源服务方式的变革是必然的。发展综合能源服务,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治理大气和水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更是增加能源公共服务、提升服务水准、最终惠及全体人民的需要。
 
(二)适应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能源革命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国际经验表明,高碳发展并非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低碳发展之路可以通向现代化。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和未来发展形势都充分说明,推动能源革命,实现低碳发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新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形成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在《巴黎协定》框架下提出到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早日达峰的目标,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目标纳入国内能源革命战略。我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曾经提出到2020年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15年已下降38.3%,“十三五”再实现下降18%的预期目标,到2020年可比2005年下降约50%,超额实现国际承诺目标。我国在提高单位能耗和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在世界范围内令人瞩目,为实现这系列目标,必然要求国民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都要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建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高效、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取代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高排放和高碳能源体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承载能源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必然产物
 
      目前能源供应模式已从集中式逐渐向集中式、分布式、微电网、户用式等多元供应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能源互联网在技术上成为必然。另外,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支撑着能源高效互联以及用户侧的友好交互。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就是要打破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和能源体制,通过能源互联网这种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能源生产、消费、体制变革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能源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同时把横向的多能互补和纵向的源、网、储等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我国能源服务格局的变革,综合能源发展势在必行。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的产物,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是能源供给、消费过程中承载能源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产物。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新能源和互联网的融合将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能源供应将向分散生产和网络共享的方式转变,集中式的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网络相互结合互动。用户侧的分布式储能设备,依托新能源、储能、柔性网络和微网等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灵活接入及生产、消费一体化,形成“源—网—荷—储—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互联网+”的智慧能源供给、需求网络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电力企业必将逐步转变为综合能源服务运营商。
 
(四)电力企业落实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还原电力商品属性。电力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改变的是服务模式、服务外延,发生交集的是竞争性服务领域,并未改变对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的改革定位。发电企业包括“五大发电”和“四小豪门”,在电改前处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五大发电”即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国家电投集团,“四小豪门”为华润电力、国华电力、国投电力与中广核。近两年来受新电改的政策推动,发电企业在售电侧改革中获益较多,纷纷成立独资或合资的售电公司,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至于投资增量配电网业务方面,由于国家能源局仍在推进试点阶段,所以目前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发电企业已经成为售电侧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转型发展的步伐在加快。
 
      对于电网企业而言,在新电改之前,几乎完全负责输配售环节,售电模式基本为发电企业售电给电网企业,再由电网企业售电给用户。但通过电改,将输配与销售环节分开,输配环节的电价由政府核定,这就是政府对电网企业自然网络型的垄断优势予以规制。电网企业由单纯的电力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与其自然属性没有相关性,而是参与国家放开的竞争业务领域部分,新电改增加了用户对中间环节的可选择性。按照“大资源”、“大能源”观,电网企业经营多种能源、拓展新兴业务,为客户提供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和高效便捷稳定清洁的能源供应,实现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的转变是必然选择。
 
推动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政策建议
 
      综合能源服务是未来能源供应商转型发展的趋势。与当前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路径相对照,电力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与电改方向并行不悖。在能源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应抓住机会,科学做好自身定位,创新电力企业发展模式,推动电力企业的战略创新、管理创新,从传统电力企业走向新型综合能源服务企业,实现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一)深入推进“互联网+”在能源服务领域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平台服务与数据价值凸显。电力企业应对电力市场改革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寻求主动转型成为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路径。通过能源能效服务将能源产业所有参与者关联起来,以服务为导向,实现更加全面的“互联网+客户服务”,争取分阶段推出更多“互联网+”客户服务应用,包括用能咨询服务、用电行为数据服务、能效分析预测、节能服务以及智能家居等用能服务;信息推送精准服务、停电精准管理、用电生活圈、客户相册、积分商城、电动汽车智能服务、电子票据服务等优化体验;以及电费“余额宝”、理财投资服务、能源保险服务、信贷服务等电力金融业务。同时,在数据资产价值挖掘方面,推出企业用电信用评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评估等业务。
 
      受能源互联网发展影响,未来中国市场,新能源的增长能力和市场份额都将超过传统能源,而能源服务、电能和跨界服务也将迅速崛起。相关资料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能源产业链、能源管理和能效提升产业链的增加值将达到12.3万亿元。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将成为新电改后电力企业竞争的新蓝海。

(二)加快新电改中与价格机制相关改革举措的落地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所确定的重点任务正在次第展开,但距离同步实现改革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应对重点环节、重点任务加大改革力度,优先解决突出问题、瓶颈问题。在完成全部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标准核定后,尽快让新的价格形成机制付诸实施,使得电力交易“有价可循”。优先解决当前电力交易试点中反映出的问题,完善电力交易规则,优化监管方式,让电力交易市场体系尽快健全起来,使得电力交易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活跃的多买多卖的市场结构。进一步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放开的节奏,在价格核定、运营模式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加快建立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落实在部分地区开展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试点的任务目标,形成电力用户辅助服务价格机制。只有在电力市场体系中建立起综合能源服务的价格机制,才能使电价既反映电能质量,又能体现电力系统的各种辅助服务,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才能通过价格手段、价格信号等市场化手段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三)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能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装备制造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和先进大型装备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应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力争在煤矿高效集约开采、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先进油气储运、高效清洁发电、新一代核电、海上风电、太阳能热发电、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输电、大容量储能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通过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带动技术进步。充分利用我国市场空间大、工程实践机会多的优势,以煤层气开发利用、油气资源高效开发、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电、大规模间歇式发电并网、智能电网、核燃料后处理等技术领域为重点,加快重大工程技术示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一要统筹安排关键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做到“投入有重点、投入有产出”。二要建设良性的科技生态系统,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和学术环境,紧密跟踪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进展,适时推行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三要加强实验研究平台建设,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引导内外部优势力量协同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四要打通成果转化链条,提高新技术应用水平。
 
(四)强化市场导向 满足客户不断升级变化的需求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电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将逐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电力交易市场和能源衍生市场为载体,多方交易主体参与,提供多种能源服务的电力产业生态体系。电力企业适时推进管理创新、战略创新,应将满足客户的优质服务作为市场开发的重中之重,根据用户类型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将用户分为大客户和居民客户两类。针对大客户,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各种电价方案和电气设备方案的优化组合,电力、燃气、燃油最佳能源组合方案以及全方位的节能协助服务,帮助客户改进设备,实现节能目标。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提供各种组合套餐。
 
      售电业务上游承载发电、输配电、分布式等供给端,下游承接工商业、居民、园区等多维度客户,未来企业将是电力大数据资源的管理者与利用者。基于这些海量数据,利用云平台充分了解用户形式多样的能源诉求,有针对性地为用户定制创新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实现不同用户的节能减排和电能成本降低。也可进一步延伸拓展金融衍生业务,满足用户在电力使用过程中相关的金融服务需求。未来电力企业与售电公司比拼的不仅仅是售电,更应该比拼全方位、综合性的能源服务。
 
(五)深化国际、国内综合能源服务的业务交流合作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范围、渠道和方式,提升能源“走出去”和“引进来”水平。当前世界能源版图呈现供应方和需求方同时“多极化”“多元化”的纷繁局面,综合能源服务成为新的主流模式。美国OPower能源管理公司、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经营模式以及德国RegModHarz项目管理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些公司在个性化账单服务、基于大数据与云平台的节能方案、构建各方共赢的商业模式以及根据用户类型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策略、注重技术研发提高能源效率、建立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和虚拟电厂等方面都具有成熟的经验。
 
      在国内电力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可以加强技术、资源、人才、机制、标准制定等多方面的合作。围绕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合理预测、定位未来相关领域的需求量和需求方向,通过交流合作,为实施综合能源服务提供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保障。鼓励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开展投资并购,优化制造产地分布,发挥资金、市场优势,打造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集群竞争新优势。
 
(六)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在新一轮电改背景下,开放合作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创新转型的驱动力,而混合所有制改革则是电力行业提速发展的重要契机。电力企业作为新的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在保证核心业务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可在部分竞争性业务领域考虑引入混合所有制改革,获取外部资源、资本的同时,有利于规范公司治理,逐步建立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针对竞争性业务,可以放开经营主体,电力企业可组建混合所有制的合资公司,通过采取国有资本与其他社会资本共同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形式,调整与优化资本结构,引入民营资本,盘活存量。同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不同类型资本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