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煦达新能源主导设计的国内首套MWh级梯次储能系统成功接入了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的大数据平台。系统的投运相当于在用户侧给配电网系统建了一个蓄水池,基于退役动力电池的技术开创了低成本锂电储能时代的里程碑,实现了储能商业化推广价值,梯次利用储能系统成为目前最具经济投资价值及大规模推广基础的用户侧储能系统。
据了解,由上海煦达新能源主导设计并参与投资运营的国内首套MWh级基于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工商业储能系统,已经连续运营一个季度,在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布《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规定》后作为首个接入用户侧储能智能并网互动平台、接受平台并网调度管理的用户侧梯次电池储能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率提高,产业部门的用电强度逐渐提高,电力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越来越大,这给电力供应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加之新能源发电比例的不断提升,导致大量易波动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并入到传统的电网中,使电网受到巨大的电流冲击,造成电网频率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等问题。电网公司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来采集和调度各个区域和设备的用电,通过设备和平台对电网进行调节,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和供电安全。
据悉,江苏省电网通过大数据运营平台的实时监控数据建立模型,可在必要时对储能系统进行部分接管,消纳波动。系统正常情况下自动执行削峰填谷运行策略,在电网用电负荷少时,储能系统吸收电网中过多的能量。电网用电负荷多时,储能系统放出电能来补充电网供电缺口。储能系统可以为电网平滑运行进行保驾护航,进一步减少电网公司在调度备用设备的投入起着巨大的贡献。
电池储能技术进步和成本逐步降低以及需求侧的商业模式成熟,使得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凭借其快速功率调节以及兼具供蓄能力的特征,在平滑间歇式能源功率波动、削峰填谷、改善电压质量以及提供备用电源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大作用,是配电网实现对广泛接入的分布式能源灵活调节以及网络优化运行的关键所在。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该MWh级梯次储能系统由9套20kW/122kWh储能基本单元并联组成,共计180kW/1.1MWh,率先实现了梯次储能的商业化运转,由此探索出一套技术+商业的盈利模式,开启商业储能新时代。
“其成功投运标志着锂电池储能系统成本进入1元/Wh新时代,用户侧储能应用真正具有了商业推广价值。”煦达新能源总经理李剑铎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铅炭电池的系统成本为1.3—1.4元/Wh,锂电系统为2元/Wh。相较之下,梯次利用储能的成本优势明显。”
另悉,该项目主要用于削峰填谷,以合同能源管理的商务模式跟客户分享峰谷价差带来的收益。“该项目峰谷价差为0.78元/kWh,自投运以来每天产生大约625元的峰谷价差收益,预计5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此外,通过浅充浅放的运行策略来保障电池安全、可靠性,延长系统使用寿命。该储能系统的预期寿命可达8-10年,全投资收益率预期在12%以上,具有很高的商业推广价值。”李剑铎说。
在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领域,煦达新能源目前已率先在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等地实施了相关项目。李剑铎进一步表示,鉴于今后退役电池数量将成倍增长,2018—2019年梯次利用储能将步入发展的春天。“预计2018年梯次利用储能成本将下降至0.8元/Wh,2019年将降至0.7元/Wh,届时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还将大幅提升。我们已在提前布局市场,与新能源车厂、动力电池厂商开展合作。”
据了解,由上海煦达新能源主导设计并参与投资运营的国内首套MWh级基于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工商业储能系统,已经连续运营一个季度,在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布《用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规定》后作为首个接入用户侧储能智能并网互动平台、接受平台并网调度管理的用户侧梯次电池储能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率提高,产业部门的用电强度逐渐提高,电力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越来越大,这给电力供应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加之新能源发电比例的不断提升,导致大量易波动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并入到传统的电网中,使电网受到巨大的电流冲击,造成电网频率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等问题。电网公司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来采集和调度各个区域和设备的用电,通过设备和平台对电网进行调节,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和供电安全。
据悉,江苏省电网通过大数据运营平台的实时监控数据建立模型,可在必要时对储能系统进行部分接管,消纳波动。系统正常情况下自动执行削峰填谷运行策略,在电网用电负荷少时,储能系统吸收电网中过多的能量。电网用电负荷多时,储能系统放出电能来补充电网供电缺口。储能系统可以为电网平滑运行进行保驾护航,进一步减少电网公司在调度备用设备的投入起着巨大的贡献。
电池储能技术进步和成本逐步降低以及需求侧的商业模式成熟,使得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凭借其快速功率调节以及兼具供蓄能力的特征,在平滑间歇式能源功率波动、削峰填谷、改善电压质量以及提供备用电源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大作用,是配电网实现对广泛接入的分布式能源灵活调节以及网络优化运行的关键所在。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该MWh级梯次储能系统由9套20kW/122kWh储能基本单元并联组成,共计180kW/1.1MWh,率先实现了梯次储能的商业化运转,由此探索出一套技术+商业的盈利模式,开启商业储能新时代。
“其成功投运标志着锂电池储能系统成本进入1元/Wh新时代,用户侧储能应用真正具有了商业推广价值。”煦达新能源总经理李剑铎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铅炭电池的系统成本为1.3—1.4元/Wh,锂电系统为2元/Wh。相较之下,梯次利用储能的成本优势明显。”
另悉,该项目主要用于削峰填谷,以合同能源管理的商务模式跟客户分享峰谷价差带来的收益。“该项目峰谷价差为0.78元/kWh,自投运以来每天产生大约625元的峰谷价差收益,预计5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此外,通过浅充浅放的运行策略来保障电池安全、可靠性,延长系统使用寿命。该储能系统的预期寿命可达8-10年,全投资收益率预期在12%以上,具有很高的商业推广价值。”李剑铎说。
在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领域,煦达新能源目前已率先在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等地实施了相关项目。李剑铎进一步表示,鉴于今后退役电池数量将成倍增长,2018—2019年梯次利用储能将步入发展的春天。“预计2018年梯次利用储能成本将下降至0.8元/Wh,2019年将降至0.7元/Wh,届时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还将大幅提升。我们已在提前布局市场,与新能源车厂、动力电池厂商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