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交易

请登录

注册

杨福颂:“互联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痛点”与对策

2015-06-02 12:11:59 大云网
A A
5月16日,为传播信息社会理念、增进信息社会共识,迎接第十个世界信息社会日到来,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主办,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协办组织的2015信息社会发展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来自中央部委
5月16日,为传播信息社会理念、增进信息社会共识,迎接第十个“世界信息社会日”到来,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主办,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协办组织的“2015信息社会发展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来自中央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代表400余人参加会议,围绕“互联网+与创新驱动”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杭州市经济合作办公室副主任杨福颂出席会议,并作题为“从‘痛点’看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在信息经济发展未来以及“互联网+”的浪潮下,政府在有些领域要做到“放心、放手、放开”;同时,也要利用政府的优势来推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做到拥抱“互联网+”、拥抱云计算。拥抱大数据。
杨福颂:“互联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痛点”与对策
  以下根据现场演讲整理: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收到信息社会50人论坛的邀请,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作为一名基层的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具体工作人员,是怎么看待“互联网+”在区域创新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上午听了很多专家的演讲,我很受启发,在从宏观层面上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痛点在哪里?二是面对这些痛点,政府应该怎么思考、应该怎么做?
  应当说,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我不再一一赘述。我主要谈三点,第一个是O2O之痛,第二个是考核之痛,第三个是新增长点之痛。现在网络上有比较流行的名字,我把O2O之痛概括为“想说爱你不容易”,把考核之痛叫做“一万个对不起”,把新增长点之痛称为“亲爱的,你在哪里”。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特别是在以阿里巴巴、华三通信等企业的依托之下,杭州的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速度非常之快。目前,杭州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6万美元,第三产业占比已经很高,人均收入也达到了4.5万左右,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接近60%。综合各方面数据来看,我个人认为杭州已经完全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进入了新时期经济的初级阶段或者起步阶段,也可以说进入了企业快速成长的发展阶段。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在体制创新和环境营造方面依然面临着镇痛。比如说,
  痛点之一是O2O之痛。目前,杭州市电子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1.8亿上升到2014年的6.09亿,已经成为一个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这个数据在全国很多城市都还没有统计,所以也没有可比性。在整个宏观经济不是很好的情况下,2014年杭州市网络销售依然同比增长30%。从近三年的线上线下应收额和杭州市实体经济变化来看, 2012年的网商数量为30万,到2013年达到40万,2014年为43万,增速放缓了;但是,网上销售额以每年500亿的速度在增加,线上销售占线下销售的比例由2012年的32.2%上升到2014年的54.4%。大家可能觉得,杭州的线上和线下交易发展的都非常好,是这样的吗?不完全是这样。目前来看,线上销售在高速的成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对来讲,线上向线下转移比较容易,比如19楼、淘点点、蘑菇街、快的、滴滴等等一系列以互联网理念来主导“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高速增长。但是,线下向线上转移非常难。前段时间,杭州最大的综合体之一和阿里巴巴签订协议,但是他们的销售额并没有像原来预想的那样高速成长,反而2014年的销售额是负增长的。在杭州,类似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通过这些,我想说明的是传统企业如何进军互联网是需要深度思考的,需要真正从理念上、从路径上、从模式上进行颠覆和创新,仅仅只是上个网或网上销售可能不会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顺利。
  痛点之二是考核之痛。当前,我们的宏观数据都是各个街道、社区和乡镇的数据加总,属于规模经济的概念,是通过全国上下大搞工业、乡乡镇镇办企业形成的。但是,当前经济发展很困难,企业增长很慢,但是我们依然面临诸多考核目标。比如,固定资产投资考核指标大概是每万人3亿元到6亿元、招商引资的目标是每万人1.5亿。不仅杭州地区是这样,据我了解,中西部地区的考核要求也很高,这些考核指标的制定都是按照每年10%~15%的增幅计算出来的。我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政府部门、当地的市委、市政府已经知道经济业态在转型,而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问题是,对新兴业态、新兴经济的统计监测还没有跟上来,却依然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从这一点上看,到底是在加速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在制约信息技术的发展。
  痛点之三是新增长点之痛。互联网大潮风起云涌,大家都在寻找本地的新增长点在哪儿。我们常常在讲,新增长点就在边上,我们看的到,却无可奈何。以杭州为例, 我们知道GDP是由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部分组成的,从增速来看,去年杭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6.2%,出口增幅为9.8%,消费增幅是8.7%。有些经济增长,现有的统计口径是没有涵盖的,也是杭州的亮点所在。比如说投资,杭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大概200多亿,研发强度超过10%,但这些钱都不能纳入到投资里。另外,VC、PE等风险投资大概有300多亿,也没有纳入到经济体系里面。在出口领域,杭州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比较迅速,大概有10.3%的出口没有纳入到经济增长里,这里只是C2C领域,不包含B2B业务。消费领域也是一样,2014年C2C网络零售顺差为2088亿,占线下销售额的54.5%,也没有统计到消费里去。所以,单纯看消费增长仅为8.7%,但是网民消费增长达到12.5%。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一样,刚刚前面说的是人均4.5万,但是把网上顺差计算进去,大概每人增加3000~5000的收入。所以,所谓的新增长点之痛,就是杭州市新经济增长已经占到整个经济总量的1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很难在现有的经济模型中把它充分地体现出来。
  在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我认为这点非常符合当前东部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符合欠发达地区实现转型升级和弯道超车的需要。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提出,我认为这是推动“互联网+”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领域的一个里程碑。5月7号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我认为也是切准要害,真正能够发力经济。所以我认为要真正准确地理解好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就像上午杨部长讲的一样,在“互联网+”的时代,一是要洞察问题把握规律,这一点大家很好理解;更重要的是第二条和第三条,界定地位明确问题、提升能力夯实基础,这两点是地方政府或者经济主管部门在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时候需要思考的。
  从我个人工作实际来看,我认为有三个“放”和三个“拥抱”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是政府主管部门面对“互联网+”的大潮一定要放心。第二个是一定要放手,第三个是一定要放开。
  所谓“放心”,我认为是要尊重企业家,尊重民营经济。企业家是创新的主力军,企业是创新的主平台,对于杭州60%以上的民营企业来讲更是一个创新的主战场。因此,一定要把企业家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去鼓励他们,尊重他们,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对“互联网+”浪潮下各种新的商业模式,我们要真正理解和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最近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里有三条原则,我认为写的非常好,积极推动,逐步规范,加强引导。积极推动就是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更好的准确理解怎么样积极扶持产业发展;对于逐步规范和加强引导,我认为要慎重,这一点不是政府的强项,特别是“互联网+”已经超出了政府部门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所以,规范引导要在有利于“互联网+”,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这个大前提之下进行。
  所谓“放手”,我认为是要真正尊重市场规律,特别是尊重“互联网+”的规律。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规律,或者说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规律完全不同于工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它们两个有巨大的差异。所以,要真正按照互联网经济发展规律来推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体现出来,杭州市也在努力做一些探索和尝试。比如,2014年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杭州市大力推动“四单一网”(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通过简政放权,将原来45个行政部门的14000多项审批减少到4200多项,减少幅度达到75%以上,2015年将继续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简政放权的成效也很显著,2014年冬季杭州新增企业5.36万家,同比增长35%,今年一季度新增1万多家企业,同时增长40%以上。
  所谓“放开”,我认为是要放开垄断市场,放开政府的采购市场。在座的很多都是搞信息化行业的,我很喜欢信息化。我确确实实感觉到现在的政府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完全放开,杭州也在做一些探索和尝试。比如,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建设杭州的政务云平台;全城免费WIFI的开放也是引入了社会资金,包括杭州的慢行交通(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来进行引导和推动的。我认为,在老百姓关心的医疗、教育、交通、环保、民生服务的各个领域还可以加大力度,可以进一步放开让民营资本进入。
  “放心、放手、放开”是不是等于政府主管部门什么都不用干了呢?我个人感觉不完全是这样。“放心、放手、放开”说的是要放掉工业时代的传统理念和传统模式,转而要用互联网理念和精神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具体怎么做,我认为可以用三个“拥抱”来概括:拥抱“互联网+”、拥抱云计算和拥抱大数据。
  第一,拥抱“互联网+”就是在理念上要由发展传统工业经济转到发展互联网经济,刚刚说的三个痛点一定要努力改进。我非常高兴地跟大家报告一下,杭州市正在努力探索。比如,我们正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构建指标体系,力图把网络销售纳入到现有的统计体系里面,我认为这一点是亟需尽快改变的。因为如果不能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我们就无法理解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就不利于互联网高速发展,也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成长。在考核体系上也要下功夫,一定要做到精准发言,不能乱作为,现有的政府主管部门和信息化相关部门仍然是按照过去的考核体系来指挥工作,如果不把考核体系调整过来,以适应“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我们就很难做到夯实基础,或者说号召是一码事情,干活又是一码事情,二者很容易脱节。所以,我觉得拥抱互联网或者说拥抱“互联网+”,除了改变传统的理念以外,更重要的是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第二,拥抱云计算就是在发展互联网经济过程中把传统的工业经济中的环境营造转入到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也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杭州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部分尝试。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经过几年的推动,目前已经有26个部门的56个项目在统一的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政务云平台上开展。
  第三,拥抱大数据是经济主管部门适应信息经济发展、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一点,我们经常搞不明白。虽然国务院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领里面讲的很好,“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是各地政府的事情,我去过很多地方,也了解了当地的一些做法,我感觉很多地方做的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许多地方把信息公开、数据共享和数据开放三个要素搞混了,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不展开讲。另外还有属性的问题,现在推动政府数据开放碰到最头疼的问题是企业有需求,政府放不出去,条条框框很多理由都不让你开放。在数据属性问题上,我觉得要深入研究,我们应当确立数据的所有权是纳税人,数据的管理权为政府,数据的使用权是各个部门。从属性上和法律上把它确定下来,否则,我们的行动就跟不上去。另一方面,信息经济的发展动力或者说“互联网+”的发展动力问题也需要解决,能不能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给企业土地和资源转向给企业数据。把政府所掌握的中小企业相关数据放在一个平台上开放给有能力的企业,让他们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来为中小企业服务。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卫生、医疗、养老、教育等相关数据集中在一个大平台上,通过大数据的挖掘为杭州市的老百姓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但是,这些事情仍面临一些困难。由于涉及到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许多部门会以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理由来阻碍本部门的数据开放。实际上,我认为,只有更加开放和透明,数据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这也是很专业的问题,时间关系,我不详细讲了。
  总的来说,在信息经济发展未来以及“互联网+”的浪潮下,政府在有些领域要做到“放心、放手、放开”;同时,也要利用政府的优势来推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做到拥抱“互联网+”、拥抱云计算、拥抱大数据!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各不相同,我所讲的难免有点儿管中窥豹、以点带面,不同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