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提出,给许多传统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传统需要转型,时代呼唤变革,这是每一个身处传统行业的人,都必须要面对的历史性课题。
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吴秀媛认为,想要弄清楚“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首先要认清“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所谓“互联网+”,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通过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组织优化,产生化学反应和放大效应,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她进一步解释:“‘互联网+’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思维;不仅是一个行动,更是一种精神;不仅是一个新经济形态,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对于三农信息服务人来说,要站在“互联网+” 的风口上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准确定位,找准支点,遵循规律,勇于变革,做一个“互联网+三农综合服务”的积极开拓者和推动者。
预知未来,先看历程
那么,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与“互联网+”是什么关系?如何促进“互联网+三农综合服务”?吴秀媛认为,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需要先回顾一下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的发展历程。
12316三农综合服务(以下简称12316服务),是指依托12316专用号码或品牌,综合利用政府平台及社会化平台,发挥农业组织体系、资源体系和专家体系等优势,以专业系统、社交网络及新闻媒体等为载体,以数据集中、资源共享和应用协同为要义,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以制度、机制创新为保障,面向三农开展综合服务的总称。
12316三农综合服务是从信息服务开始起步的,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始逐渐向综合服务方向发展。从本世纪初开始,12316服务大体经过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探索时期(从本世纪初到“十五”期末)。主要特征是多平台、多载体相互支撑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各级各类农网门户很快建立起来;语音平台在部分市、县开始示范应用,他们与地方网站、媒体相互配合,实现了与农民的高度互动;一些地方的传统媒体也纷纷开办农业专题节目(栏目),与农业部门的信息平台开展资源合作;电信运营商也与农业部门合作,利用多种方式尝试开拓农村市场。
第二时期,模式初建时期(“十一五”期间)。其主要特征是多种载体开始围绕农业部门的主导平台发挥作用。在这一时期,农业部门建成了一批省级“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了语音、短彩信、视频等多个应用系统,实现了以平台为中心,多种载体汇聚服务。在平台方面,实现了省、市、县纵向服务的一体化;在渠道方面,实现了多种终端(电脑、电话、手机)、多种媒体(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等),以平台为枢纽发挥作用;在应用方面,实现了政府承载公共服务,市场承载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这一时期农业部门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农业部提出了“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思路,并规划实施了“三电合一”工程,12316服务专用号码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正式启用,并很快成为知名服务品牌。
第三时期,模式基本成熟时期(“十一五”期末至2014年)。这一时期以农业部立项建设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标志,其主要特征是12316中央平台的统领性地位凸显。中央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是“一门户、五系统”,即:“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门户(包括12316实名用户服务系统)、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监管平台、12316语音平台、12316短彩信平台、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双向视频诊断系统”。此后,12316中央平台还根据农民需求,建设全国三农综合信息服务移动门户系统——三农信息通,这是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在移动客户端上的延伸。是为手机等各种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一个“三农”领域的集“资讯+互动服务+APPStore+APP定制”为一体的农业新媒体和移动应用集群,覆盖资讯、数据、工具、社交、平台等领域的应用。12316中央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各省(区、市)服务资源的整合及应用、推广,目前,已有12个省数据接入中央资源池,全国12316服务“一盘棋”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综合服务应体现行业本质
吴秀媛认为,经过三个时期的建设,农业部门初步形成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三农综合服务模式和平台体系。而回顾三农综合信息服务的十余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出12316服务有许多共性特征,概要讲主要有三个方面。
特征之一,政府主导、社会协作。平台多是由政府部门搭建的(或合作共建的),服务是政府部门组织社会力量提供的,因此,12316总体上是公益型服务。
特征之二,以面向分散农户、小规模经营户、兼业户的服务为主。由于需求比较分散,就需要组织专家团队,12316总体上是体系型服务。
特征之三,适应农户的使用习惯。由于农民最常用的是通讯工具,因此,12316多是语音、短彩信、视频等较为常见的应用,后来引入了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应用,但总体上看是简约型服务。
吴秀媛认为,12316是应运而生的,它的诞生有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要求。十余年前,“三农”面对的问题是农业不强、农村不活、农民不富,人民期盼政府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信息服务。12316以其简单、方便、及时以及专家服务的专业性等优势,较好地满足了“三农”的需求,于是,它很快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
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三农”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问题是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组织化等需求接踵而至,要求信息化应与之相结合、相同步。也就是说,12316服务要与时俱进,要体现“互联网+”的新要求。具体囊括了四个方面:在公益型服务基础上“+市场机制”,找准市场化服务的切入点,引入市场主体参与12316建设、服务与运营;在搞好体系型服务基础上“+高端精细”,向深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发展;在强调简约型服务基础上“+用户体验”,更加注重用户参与,提升用户体验、粘性,增强服务的扩展性;探索打造综合型服务,实现“+利益杠杆”,面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开展“杠杆化”的生产要素和各类商务服务,把新型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出来,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一图五通”实现转型升级
在新的背景下,“互联网+三农综合服务”需要12316全面转型升级。这包括:由主要面向农民(散户)的一端服务模式,向生产者、消费者“两端”服务模式转型;由“专家——农民”的信息服务模式,向“数据服务+生产要素服务+各类商务服务”的综合服务模式转型;由以部、省平台和专家团队为重点的体系型服务模式,向云服务模式转型;由主要以政府资金支持模式,向以市场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模式转型。
其中,吴秀媛重点强调了“一图五通”新应用的探索与试验。她介绍,一图即“一张图”,是农业资源智能采集与分析应用的简称,主要在河南、河北试点。从2014年6月份开始,协调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及市场化运营公司,以区划所遥感数据、区划和地籍数据以及河南省农机GPS智能调度系统为依托,开展了农业资源“一张图”的试点示范。“一张图”首先解决数据采集的问题,数据采集上来后,系统进行深度分析,分析成果按照政府(管理者)、合作社(生产者)、渠道商(农资、农产品经营者)和市民(消费者)四个层面服务。今年将在吉林扩大试点范围。
“五通”,首先是“一卡通”,是农村金融服务智能应用的简称,与“一张图”系统在同步试点。当前,制约农企、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是资金短缺。为此,信息中心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以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组织为对象,以“一张图”中的信用系统为入口,基于企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过程数据、财务数据等,为农企、合作社授信,开展“政、银、保、社”协作的、集基础信贷服务、保险服务和其他生产要素打包服务于一身的“一卡通”服务。目前,这一试点已在河南舞阳、河北定州两个市、县展开。
第二是“一网通”,是智慧农业、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协同应用的简称,并在吉林省开展了试点。吉林省12316服务运营公司,去年以来连续承建了淘宝“特色中国”吉林馆、京东商城吉林服务中心,这为深入研究将12316信息服务应用、智慧农业应用与电子商务应用联为一体、整体发挥作用提供了契机,信息中心指导该公司开展了协同应用试点。该公司目前对已经建设智慧农业应用的供应商,进行数据对接;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处理,推送至电商平台,给农产品制作“身份档案”;与此同时,平台再将电商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反向推送至供应企业,为其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这一试点应用受到了供应企业、电商平台和网购消费者的欢迎,该模式运行不到半年,线上农产品交易额就达到了1.3亿元,参与企业(合作社)达到800多家,产品达到3000多个。
第三个“一证通”是农产品诚信评级应用的简称,由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在批发市场开展试点。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作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的社团组织,具有链接生产与市场的作用,开展农产品诚信评级体系建设有着明显的优势。为此,信息中心与市场协会一道研究实施了“红手印计划”(农产品诚信评级体系建设的别称)。这个计划主要利用批发市场建立的台帐追溯制度为切入点,为农产品建立一套规范的“五档一报”数据,五档就是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物流过程、交易过程等五个方面档案,一报就是产品检验报告。红手印平台对“五档一报”数据进行智能评级,并生成电子标识码,供管理者、消费者等查询和监管。“红手印计划”改变了原来“自证式”的农产品追溯,将数据统一汇集到公共诚信平台上,形成“公证”的局面,并实现了全程农产品生产、流通“透明化”。这个计划目前正在几个批发市场示范,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的“端到端”交易。
四是“一站通”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应用的简称,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包含完整的服务、孵化、推介、联盟、监管等功能,将其概括为一个系统、五个中心。一个系统,即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系统;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汇聚资源、筛选产品、培训指导、远程服务等任务;孵化中心,主要承担数据接入、信息服务、模拟运营、全程质控、在线溯源、店铺优化、产品提升、活动推广等任务;推介中心,主要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社交网络平台等,开展品牌推广、产品推广等方面服务;联盟中心,由部省两级组织、打造“农产品供应商联盟”,使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在产品标准、质量、价格等方面相互协调,抱团取暖。监管中心,主要由部省两级对“一站通”系统产品质控、诚信情况、市场运营等进行实时监管。
最后一个是“一号通”是12316集成应用的简称,目前正在12316中央平台试点。经过部、省两级的共同努力,目前12316服务系统已经成为集语音、短彩信、视频、实名用户、合作社经营管理、门户网站等于一身的综合服务平台,并形成了统一的中央“资源池”,实现了各省数据共享。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移动客户端(APP)以及社交网络平台的建设。目标是要拓展更多的通道,开发更多的应用,集中更多的数据资源,为打造12316服务云平台、实现12316服务的“一号贯通”服务奠定基础。这一应用现在正与前五个试点、示范项目捆绑推进。
总体来说,“一图五通”是动态试验示范,需把顶层设计拿到实际中去检验、修改、完善,待上述应用经得起各方面检验,在全国已经达到一定的推广程度时,申请国家支持建设12316服务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处理中心及公益型应用系统,使之成为“互联网+三农综合服务”的重要支撑。
“互联网+”对于农业的影响远不止这些,通过分析,我们能看到互联网在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中展开了一副充满想象力的画卷。而画面的内容又绝不停留在你所看到表象中,就像10年前三农综合信息服务所经历的一样。新的时期,“互联网+”再一次渗透着三农综合服务的方方面面,这是一段始终保持动态的经历,需要不断关注,才能不错过每一个过程。
本文刊载于《中国信息化》杂志2015年第5期(2015年5月10日),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