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交易

请登录

注册

能源互联网将颠覆传统能源应用格局

2015-06-17 16:56:23 大云网
A A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其中特别指出我国环境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已达到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其中特别指出我国环境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已达到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驱使我国必须探索一条低消耗、小破坏、少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建起高楼大厦业也见得青山绿帐。资源能源趋紧受限不只是我国面临的严峻课题,更是世界各国不可回避的严酷挑战。全球能源资源分布失衡、市场需求难调、传统能源消耗殆尽等问题日益突出,正成为世界经济继续前行的绊脚石,更成为世界局部地区争端和冲突的主要导火索。
  一、能源互联网将重构能源供给、分配、消耗体系
  目前,世界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浪潮如火如荼,人类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正呈现出一种跨越空间和时间隔阂,走向统一协作的趋势,下一步能源全球化也将是大势所趋、众之所望。人类迫切希望有一种技术,将世界各个角落的能源生产普遍连接起来,在公共平台上进行能源的共享、交易行为,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能源交互、流动和再分配场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提出建立全球分布式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的具体内涵可以阐述为三点:一是大连接。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全球能源生产设备、第三方服务商、消耗终端以及人广泛连接起来。二是大平台。以集中平台聚合普遍相连的机构、组织、人和物理设施。三是大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被用于深度挖掘平台累积数据,开发出适用于能源生产、消耗的个性化、多样化解决方案。能源互联网能够有效联通能源的供给、分配、消耗环节,打破供需失衡局面,加快能源流转速度,提高资源能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以时间、空间、网络三维空间变革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建立新的坐标映射。
  二、能源互联网是新能源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能源变革和信息技术的交替作用绘就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宏伟蓝图。打破能源资源约束上限和加强信息利用智能化、自动化是三次工业革命的源头活水。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在探索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同时,也在考虑走一条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新型能源发展道路,即能源互联网。因此,能源互联网也与当前盛行的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五大特征:一是大众生产。随着轻型新能源生产设备的出现,每个个体都可作为能源生产者接入能源互联网,形成分布式能源生产格局。二是协同共享。丰富的供给将有效推动能源协同共享的发展,形成有余和不足的良好互动。三是轻型移动。能源互联网将重塑能源获取方式,以连续不间断的覆盖打破固定接入端口的束缚,实现随时随地补充能源。四是高度集成。能源互联网将能源的生产、分配、消耗高度统一地集成在一起,实现信息流的顺畅流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率。五是深度服务。传统的能源“供给-消费”单一结构将被改写为“供给-服务-消费”多元结构,众包、定制、大数据应用等多样化服务将全面渗透进入能源领域。
  三、我们将如何发展能源互联网
  面对能源互联网扑面而来的发展气息,我国需要在夯实基础设施、创新应用和模式、完善外部环境、强化支撑配套等四方面应做好应对:一是夯实基础设施。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广泛在全国开展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创新应用和模式。以市场为主体,鼓励并引导市场发展新应用和新模式。三是完善外部环境。以点成线、线动成面,渐次、分布、分区域推动企业、社区、园区等的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并制定有关能源共享、交易的政策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四是强化支撑配套。加大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有效降低使用成本;重点加强新能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能源互联网相关人才培养,构建理论型和实用型并举的人才体系。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