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曾经组织了在上海的十几位创业者一起晚餐,讨论了是否要去硅谷的问题。这些公司都还不大,但其中有一些迫切感受到需要去硅谷。我总结他们去硅谷的理由:在国内无法产生新的创意,业务发展遇到瓶颈,希望到硅谷寻求灵感;有些人把手头的游戏或者互联网广告公司卖掉,接下来准备做风投或下一次创业,先到硅谷去发呆一段时间;有的人觉得现在国内一线城市招技术人员太难太贵,到硅谷能找到比国内性价比更好的技术骨干,甚至CTO;有些想进军国际市场;一些风投机构,感到国内的初创公司估值太高,硅谷或美国的初创公司技术更好、估值更合理;风投机构看多了C2C(Copy to China)公司,索性直接到源头投资。
以色列之风小而强劲,中国风险资本越来越热衷。最近在一些资本会议上结识了一些投资以色列的基金,他们直接投到以色列的TMT初创公司;有的投资人会直接成为以色列风投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有的直接投资孵化器;有的寻找当地政府背景的创业支持机构合作,以获得更早期的投资机会。
另外一股大风来自印度。印度是下一个中国,移动互联网处于普及期,那里类似10年前的阿里巴巴发展的环境,或者正逢小米诞生之前的发展阶段,目前它正在成为中国手机厂商的海外主战场,对于阿里来说,是寻找到印度版的阿里、京东,并且狠狠下注的时机。印度用户都讲英文,给百度和腾讯留下的空间不多。印度是一个高度分散自治的市场,只有互联网才能带来真正整合的机会。如今中国的北京和深圳之于印度,正如十年前硅谷之于中国。
与纪源资本的合伙人童士豪交流,也是一拍即合:目前投资与创业的一个大风口,来自国际化和全球化。
硅谷一直扮演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全球创新中心地位,但这两大功能正加速向中国转移,然而硅谷的另外一个作用被人们忽略了,即硅谷的大学和创业社区,吸引了来自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之间,能够迅速建立起信任和合作关系,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技术领域、不同的专业素养进行快速的交流,从而形成了一个不断产生新思想和创意的“热带雨林”。硅谷主要是世界级创业团队迅速匹配和发生化学反应的地方。
为什么阿里和腾讯在电商、社交游戏领域已经做到世界级,却还要不停投资美国的初创公司?我认识的一些优秀的投资人,如嘉御资本的卫哲,除了自己做投资很成功之外,还做美国优秀风险资本的LP。无论对于中国的一些巨头公司,还是对于中国的投资机构来说,这样做一方面是围绕其核心业务建立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是能在第一时间捕获到行业内产生的“新颠覆者”,从早期加入到新的初创团队和技术引发颠覆的过程中去。
跨境电商是个巨大风口。每年中国有上亿人到境外购物,平均每人花费上万元,其实就是上万亿元的市场。这样的消费需求如果能引入国内,会是非常好的创业机会。从更大的背景来看,其实跨境电商就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国际贸易。如果说中国在过去的30年成为全球贸易体系最大的受益者,那么目前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技术和公司,还有最大的消费市场,完全有可能在跨境电商方面让中国和全球经济受益,也带来无数的创业机会。
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市场,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世界,将来会数倍于美国。在中国成功的公司,未来在其他国家也有复制的价值,如果说短期内全球影响力还赶不上美国,最起码对一些新兴市场是有用的。
其实互联网天然就是一个全球市场,关键是能否做到全球垂直整合。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创业团队选择在中国创业,譬如说我看到一个设在苏州的新加坡公司,其创始人团队是马来西亚人、德国人和华人,他们从事的专利数据的产品服务中国和全球的用户。
今年入选福布斯3030的一位加拿大籍华人,在美国创业成功,视频搜索技术主要服务于B端,限制了其成长空间,他最近将这一技术带到中国,调整商业模式,面向C端更广大的用户群和市场,在上海已经开始再创业并且很快融资成功。
中国资本市场的泡沫成倍提升了科技公司的估值,也加快提升了中国资本对优秀科技公司、技术、团队的并购需求。我认识的一位创业者,最近把其公司一半业务出售给了一家上市公司,令这家上市公司的估值翻了数倍。他也加入了这家上市公司,接下来将会从硅谷等地寻求更多的收购对象。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在资本市场上的崛起,以及新三板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一个巨大的加速器作用正在形成。中国资本市场如果能及时做出重大改革,会加速中国向全球创新中心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