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市场

请登录

注册

国际石油公司转型路径对电力行业的启示

2019-01-14 15:07:34 能源研究俱乐部 作者:邱丽静
A A
全球能源正向清洁、低碳、多元化转型,石油行业将在碳约束收紧、需求增速稳中趋缓、替代加快等多重因素角力下生存、变革与发展。

全球能源正向清洁、低碳、多元化转型,石油行业将在碳约束收紧、需求增速稳中趋缓、替代加快等多重因素角力下生存、变革与发展。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以壳牌、BP、道达尔、埃克森美孚、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等为代表的国际石油公司加快转型,一方面强化油气核心业务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能源市场,在战略导向、投资重点、技术研发上向低碳业务倾斜。我国石油公司,特别是国有油气企业,要借鉴国际石油公司的转型路径与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在油气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环保治理与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重任以及业务特点,稳油增气、提质增效,提速非常规油气开发,围绕核心优势布局新能源业务,积极探索综合能源服务,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

01

国际石油公司转型动因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中,全球范围内,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扩大,终端能源消费中电气化程度不断提升,同时,汽车行业变革渐进冲击石油消费。这些因素导致石油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市场份额呈下降态势。因此,尽管国际石油公司对石油消费峰值何时到来尚有不同认识,但均努力开拓传统业务之外的市场空间。

(一)碳排放约束带来严峻挑战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为实现到本世纪末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巴黎协定》目标,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碳税、可再生能源补贴等政策,支持可能生能源发展,增加高碳排放行业企业的排放成本,引导社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油气生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油气消费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排放源。因此,碳排放约束将给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据伍德麦肯兹公司预测,未来十年内国际石油公司约50%以上的生产将受到碳成本的冲击,全球性油气开发项目在“碳约束”下,考虑到地理位置、生产周期等条件的差异,单桶原油完全成本将提高1~12美元,且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成本也将大幅提升。

(二)可再生能源竞争力提升

全球可再生能源规模庞大,增长迅速,成本不断降低,将对石油消费产生冲击。从2000年到2016年,全球风电、太阳能、水电发电装机年均增幅分别为22%、40%和3%。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规模达2179.43吉瓦,同比增长8.35%,这也是连续七年的平均增长率。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达1273.54吉瓦,同比增长3.9%;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384.62吉瓦,同比增长31.6%;风电装机容量达513.55吉瓦,同比增长9.85%;生物质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08.96吉瓦,新增装机新增5.28吉瓦,同比增长5.09%。BP在近三年的展望里大幅上调了风电和太阳能到2035年装机的预估值,上涨达到150%。

同时,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将越来越具有优势。IRENA计算,全球范围内2017年投运的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水电、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热发电、大型地面光伏的加权平准发电成本(levelised cost of electricity,简称LCOE,以2016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除水电、地热发电成本上升以外,其他技术自2010年以来都有明显下降。其中,陆上风电2017年LCOE为6美分/千瓦时,比2010年下降25%;大型地面光伏为10美分/千瓦时,比2010年下降72%。目前化石燃料的发电成本范围为5至17美分/千瓦时。据IRENA预计,未来2年内,太阳能发电成本还将减半,最优的陆上风能和太阳能光伏项目可能以3美分/千瓦时或更少的成本提供电力。到2020年,所有商业形式的绿色能源发电成本范围在3至10美分/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较传统化石燃料将更有竞争力。在成本持续下降的推动下,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对油气行业的冲击越来越明显。

(三)电能替代加快

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电力作为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在各国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常规能源通过转化为电力在终端利用,能源消费电气化水平日益提高,主要体现为电能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2016年电能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8.4%,较2000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较1980年上升7.5个百分点。同时,自1999年以来全球石油消费占比持续下降长达15年,目前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

未来电气化程度将继续提升。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2030年,电能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分别为18.9%、21.3%。国内研究机构国网能源研究院预计2040年前后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突破30%的“天花板”。2018年10月18日,壳牌发布《“天空”远景报告》,预测未来50年,最重要的能源系统趋势是电气化,最终能源的电气化率将提高三倍以上,全球发电量达到当前水平的近五倍。到本世纪70年代,电力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将占到50%。

受此影响,石油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综合国际能源署(IEA)、美国能源信息署(EIA)、BP、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等多家权威机构预测,2040~2050年,世界范围内,除煤炭外其他燃料消费量均呈增加态势,石油消费增速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化石能源将各占四分之一,清洁能源将主导世界能源需求增长。

(四)汽车行业变革影响石油消费

全球原油消费主要涵盖交通(汽车、卡车及船舶、火车、飞机等)、非燃烧(化工)、工业燃料、建筑、电力等五个领域。其中,交通是主要的石油消费领域,现阶段其消费量约占石油消费总量的50%。据预测,汽车行业变革将渐进冲击石油消费,化工领域将承担起石油消费的主力。

目前,已经有多个欧洲国家提出未来10年至20年内停售燃油车的计划,将大力推动新能源车和电动汽车的发展。据IEA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世界汽车总销量的30%。BP等石油公司认为,未来二十几年内,汽车燃油的需求会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以及汽车燃油利用率的提高而减少。为此,多家机构已经下调了石油长期预测,认为汽油等化石燃料需求将在2030年以后开始减少。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数据显示,到2040年,技术发展和电动汽车推广很可能令全球市场的石油需求削减1300万桶/天,甚至超过当前沙特的石油日产量。面临电动汽车和更省油车辆的崛起带来的压力,石油企业要找到其他的方式来巩固自身市场地位,并建立品牌价值。

02

国际石油公司转型战略定位分析

近年来,为顺应能源转型趋势,壳牌、BP、道达尔、埃克森美孚、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国际石油公司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自身特点纷纷提出转型战略,推进低碳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布局。其转型发展战略呈现出多元化、绿色低碳化、融合化特点,见表1。

国际石油公司转型路径对电力行业的启示

国际石油公司转型路径对电力行业的启示

01

壳牌

2018年,壳牌公司发布了最新能源转型报告,面对世界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的变革,以高山、海洋和天空三种情景的分析为基础,分析了不同业务板块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风险和机遇,提出了确保世界领先地位、业务架构向低碳能源过渡、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等三大战略目标,期望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更好应对能源变革。壳牌公司通过油价和碳价的压力测试,分析了不同业务板块应对变革的弹性,确定了低碳能源转型期间,上游、一体化天然气和下游等不同业务的中长期发展策略。在此之前,壳牌公司提出在2035年碳排放量减少20%、2050年碳排放量减半、2070年能源系统净零排放,在2050年将新能源资产占比提升至50%以上,并计划自2018年起,每年投资20亿美元将新能源业务产业链延伸至发电及电动汽车充电桩领域。

02

BP

早在1997年,BP就公开表明了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从而使BP成为第一家承认气候变化,并承诺为应对气候变化而作出实质贡献的油气公司。20年来,BP成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践行者。2017年2月,BP明确了未来业务的四个发展重点,分别为:在上游,持续增加天然气供应和低开采成本原油;在下游,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下游业务增长;在多个领域展开风投及实现低碳目标;展开全集团的现代化进程。今年4月,BP发布了《全力推进能源转型报告》,阐明其迈向低碳未来的承诺。BP计划在2025年将其在生产运营过程汇总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持或低于2015年水平,并已设定了到2025年实现350万吨可持续减排的目标。另外,BP还设定了名为RIC的行动框架,即Reduce(降低)、Improve(优化)、Create(开拓),意味BP将降低生产运营中的排放,优化产品以助力客户减少排放,开拓低碳业务。未来BP将重点关注高级移动出行、电力和存储、碳管理、生物及低碳产品、数字化变革五大领域的投资。

03

道达尔

出于对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未来判断,道达尔2016年便制定了公司低碳发展路线图,把企业社会责任、环境问题和公司战略紧密结合,从组织结构、发展战略、研发支持上推动公司的低碳业务。针对低碳转型发展的需求,道达尔确定了目标,即到2035年低碳业务占比达到20%,并具有营利性。由此,道达尔制定了公司的低碳发展路径:一是提升能源效率。持续减少生产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并为客户提供使用高效能源的解决方案、产品与服务。二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未来20年,道达尔将拓展电力贸易业务和能源储备,在生物能源(特别是生物航油)领域成为领军者,并在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寻找潜在的发展契机。三是降低现有生产结构的碳强度。逐步退出煤炭业务;坚定天然气发展战略,并严格控制甲烷排放;创新并推广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存储技术,支持碳定价机制等。

04

埃克森美孚

与欧洲石油公司低碳战略有所不同,埃克森美孚选择以提高效率为主的低碳发展战略,以达到减少石油和天然气排放量的目标。该公司坚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中心,认为化石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佳途径是技术进步和采用能效计划。自2000年以来,埃克森美孚虽然在能源效率和低碳技术方面投资超过80亿美元,但投资重点一直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业务或替代燃料上。80亿美元的投资中,约40亿美元用于上游油气领域提高运行效率和减少碳排放量,余下的40亿美元投资在下游的提高效率和减排。近年来,为应对投资者压力,埃克森美孚对气候问题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承认气候变化对公司的前景构成了真正的直接挑战。2018年,埃克森美孚首次发布碳排放报告,公开讨论气候变化和环境政策的影响。其制定的“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战略”包括四个方面:减轻运营中的碳排放,开发可扩展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低碳解决方案,参与气候变化政策(包括美国的碳税立法)。

05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2018年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将名字从“Statoil”更改为“Equinor”,删除“Oil(石油)”一词,此举旨在表明其转型为可再生能源公司的决心,也是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致力将自己打造成全球最环保石油公司的努力之一。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认为低碳发展将使公司在未来更具竞争力,正拓展可再生能源业务,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和提高能源效率。该公司对外表示,公司目前碳排放强度为10千克/桶油当量,低于行业平均的17千克/桶油当量,其目标是在2030年前降至8千克/桶油当量;专门创立了一支规模可观的可再生能源领域风投基金;要在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整体支出的比重,从2017年的5%提高至15%到20%。

03

国际石油公司转型实践与路径

在转型中,国际石油公司一方面强化油气核心业务竞争力,包括降低油气业务成本与碳排放水平,动态优化石油业务上下游布局,大力发展天然气和非常规油气;另一方面积极布局低碳业务,包括投资开发新能源和储能,提前布局综合能源服务,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等(见表2)。进一步比较可以发现,欧洲大石油公司更加积极发展新能源业务,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转型重点则在于以技术进步和提升能效为主,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实现低碳发展。

(一)降低油气业务成本与碳排放水平

能源低碳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阶段,国际石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仍严重依赖于传统油气业务,正努力通过寻找优质储量、提升能效与技术水平等多种方式降低油气生产成本和碳排放水平,提高采收率、产品质量和整体效益。此前约3年的低油价期间,国际石油公司持续降本增效,操作成本平均下降超过30%。

从公司层面来看,壳牌和道达尔于2015年7月与阿曼政府及美国玻点太阳能(Glasspoint Solar)公司合作,在阿曼的阿迈勒油田开展太阳能蒸汽驱油提高采收率与光伏发电联产项目。自2010年开始,道达尔新项目不再放空燃烧天然气,2016年其业务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39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10年减少了23%,计划2020年燃烧量较2010年下降80%,到2030年彻底停止放空燃烧。10年来,埃克森美孚内部研发团队已将钻井效率提升超过80%,累计节约成本20亿美元,研发投入获得可观的效益。国际石油公司还投入巨资研究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二)前瞻性优化石油上下游业务布局

2014年下半年,油价进入下行周期,国际石油公司改变过去向上游倾斜的做法,收缩上游业务,剥离高成本、低采收率油砂项目以及其他“非核心”资产,强化炼化业务。从投资比重看,炼化投资占公司投资的比重从2013年以来呈持续上升态势,从11%上升到2017年上半年的18%。具体举措包括:一是板块组织上更加重视炼化业务,比如,埃克森美孚将炼油与化工分开成独立板块,BP则将炼化业务基于区域设立燃料价值链(FVC),作为独立的业绩单元,赋予其更大的授权。二是发展高端和高附加值的高性能化工产品,促进石油由能源向资源的转变。三是优化炼油产能在全球的布局。剥离低效资产或非战略资产,使炼化产能向“需求高增长区”及“原料优势区”集中,提升炼油集中化程度和装置利用率。

这种布局的调整使国际石油公司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导致新增油气储量萎缩;另一方面炼化业务利润显著增加,有效支撑了公司整体业绩。2014~2016年,国际石油公司炼化业务利润增加32%,占总利润比重由22%增长到97%。即使2017年上半年在油价有所回升的情况下,炼化业务依然实现了8%的增长,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仍然高达60%。

2017年开始,随着油价企稳回升和下游升级改造逐步完成,国际石油公司加大对上游的关注。从上游并购市场看,2017年以来全球油气并购市场开始回暖,全年共完成交易360起,交易总额近1700亿美元,较上一年分别增长21%和13%。再如,BP将2018年上游板块投资占比大幅提高9个百分点至86%,创近3年最高水平。

(三)重点投资转向天然气和非常规油气

国际石油公司加大对上游业务投资中,重点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深海、非常规和天然气等项目,专注强化优势领域的竞争力。其中,2017年,页岩油气资产交易数量为160起,交易金额达600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双双上升。页岩油气资产仍是上游并购市场中最主要的交易资产类型。

从石油公司战略实施层面看,BP提出今后的业务上游领域要突出天然气的战略地位,在2017~2021年计划投产的16个新项目中,有12个为天然气项目,其中,在2017年的7个油气生产项目中,有6个是天然气项目。2018年,BP又以105亿美元收购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在美国的陆上页岩资产。壳牌计划到2035年把天然气产量在全部油气产量中的比重提升至四分之三,并已斥资530亿美元收购了英国天然气集团(BG),其促进天然气业务再上台阶的战略思路非常明确。埃克森美孚收购的重点集中在美国页岩油、巴西盐下深水领域,以及莫桑比克4区块的权益,继续充实天然气业务。道达尔提出未来20年天然气项目数量将超过石油项目。

(四)进军与传统业务契合度高的新能源和储能领域

新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显著。近几年,国际石油公司在转型路径上明确新能源的战略地位,纷纷宣布投资计划和采取收并购措施,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并明确天然气业务与新能源的协同关系,优先发展与自身优势协同性高的新能源业务。

其中,2016年,壳牌、道达尔分别整合新能源与发电业务,成立了天然气、电力与新能源板块(事业部);壳牌重点投资生物燃料、氢能、风能等业务,提出每年新能源研发预算达2亿美元,占到其每年研发预算的五分之一;道达尔表示每年将投资5亿美元用于发展可替代能源,投资覆盖太阳能、风电、生物燃料、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2017年,BP、壳牌和道达尔的新能源业务投资额占公司总投资的比重均已超过3%。埃克森美孚把重点放在投资生物燃料上,比如提高藻类制油技术规模化生产水平,力争在近中期实现约1万桶/日的产量,同时继续探索农业废料在合成燃料中的应用等。BP则将生物燃料作为新能源发展主方向。挪威Equinor计划在未来12年内增加120亿美元用于投资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

此外,国际石油公司在发展新能源业务的同时,也投入大量资金进军储能市场。比如,2017年,道达尔公司大幅提高了对美国光伏发电及欧洲储能电池等项目的投资水平,埃克森美孚和FuelCell Energy公司合作研发燃料电池技术。2018年,壳牌风险投资公司向德国储能方案提供商Sonnen公司注资6000万欧元,并自2018年起每年投资20亿美元将新能源业务产业链延伸至发电及电动汽车充电桩领域。

(五)强化油电氢多能供应网络

1.增加石油销售终端

2017年,国际石油公司共新增近1800座加油站,同比增长1.6%。2018年,壳牌提出计划在2025年前将加油站数量增加四分之一达到5.5万座,重点在中国、印度和墨西哥。BP也宣布将通过大力发展终端,快速抢占墨西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燃油业务的零售份额,未来5年将在中国新增1000座加油站。

2.投资充售电等业务

投资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是国际石油公司投资高级移动出行战略的一部分。2017年,壳牌和Ionity达成合作协议,2019年之前将在欧洲的高速路上建立80个充电站点;同年壳牌收购英国家庭能源和宽带供应商First Utility,进军英国能源零售市场,开展对居民售电业务。今年以来,BP在高级移动出行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布局:在分别向生产移动式EV快速充电系统FreeWire Technologies、超快速电池公司StoreDot投资500万美元、2000万美元后,7月同英国最大电动汽车充电公司Chargemaster达成协议,收购其100%的股权,这笔收购的规模约合11.4亿元人民币,Chargemaster在英国有6500多个充电站,并且还拥有充电桩设计、建造、销售和保养业务。

3.建设加氢站点

2013年,道达尔、壳牌与德国戴姆勒等公司结成“清洁能源伙伴关系”,启动“氢气流动”项目,计划到2023年将德国加氢站增加到400座。实际上,国际石油公司在增加传统加油站点时,也在为油、电、氢综合服务站的中长期业务转型提前布局。

(六)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

技术创新是油气企业的立身之本,国际石油公司纷纷投资科技领域,依靠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育核心竞争力,占领未来制高点。在低油价时期,国际石油公司上游地面工程和数字化的研发投资不降反增,特别是机器人、无人机以及移动互联方面的投入,较以往有2倍甚至3倍的增长。同时,新能源技术研发也是国际石油公司未来的重要投资方向。除此之外,他们还加强碳捕集与封存、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等技术研发与应用。

1.大力发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埃克森美孚和美国FuelCell Energy公司合作,将燃料电池和化石燃料电站“结合”,研发成本更低的碳捕获技术,以实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提高发电量的目的。壳牌投资13.5亿美元的Quest碳捕集与封存项目正在测试启动,拟将超过10万吨的压缩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两家公司均表示,如果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用于燃气电站,取代燃煤电厂,能够降低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BP投资的Solidia公司研发出了一种可帮助水泥和混凝土行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通过用二氧化碳替代水来加速混凝土的固化,可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降低70%,生产用水的回收率提高至60%~80%。

2.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8年,道达尔与谷歌、壳牌与微软公司分别合作,在石油行业推行人工智能的应用,其中,壳牌的人工智能普及战略集中于加油站管理、设备维护、定向井钻井、员工交互等四个领域人工智能化,壳牌还希望将AI集成到可以执行检查的机器人中。埃克森美孚正在开发用于海洋勘探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根据2018年6月发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TOP500,全球排名前三的隶属于私有公司的超级计算机,全部来自石油公司,分别是:埃尼石油公司、道达尔以及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这充分体现了石油行业智能化竞赛的提速。

3.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

长期以来,油气贸易与运输需要经历复杂流程,伴随繁琐的提单制度和文书工作。石油行业目前认为,利用区块链技术处理原油贸易,可以降低原油贸易的成本,提高贸易的安全性。一些石油公司、石油交易公司和银行在尝试创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交易平台,如BP与创业公司BTL正在扩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天然气交易试点。2017年,BP、壳牌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宣布联合开发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实时能源交易平台,保障从交易入场到最终结算的实物交易过程,日前该平台投入运营。

04

对我国石油公司转型的启示

为顺应能源低碳转型趋势,国际石油公司已未雨绸缪,夯实油气核心业务,积极布局多元化低碳业务和技术。具体实施中,他们循序渐进、谨慎选择新业务。我国石油公司,特别是国有油气企业,当前正面临油气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环保治理与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等多重任务,在推动转型发展中,一方面需要借鉴国外石油公司的转型战略和经验,启发转型思路,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自身的角色定位、体制机制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的差异,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业务特点,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企业转型之路。

(一)加强对前沿低碳技术研发的规划引导

当前,国内电力、油气、煤炭等能源央企正按照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目标开启企业转型之路,重视布局前沿低碳技术和业务,争取未来发展主动权,如研究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氢能利用、生物燃料等。但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普遍耗资巨大,且基础研究具有同质性。国家需要加强对能源央企低碳技术研发方向的规划引导,避免技术研发的力量分散和国家队之间不必要的竞争。

比如,当前多家电力央企与油气央企都在开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三大石油央企都在改进逸散甲烷回收与利用、新一代生物燃料等技术,可加强相关方面的分工合作,确定一家牵头单位组织基础研究,不同企业分头开展适用性改良。目前,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多家央企攻坚氢能源及燃料电池技术,即是一种示范。总体上,石油公司应加强科技投入,注重新技术、新材料在油气领域的应用,强化勘探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二)稳油增气 提质增效

在我国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当下,上下游一体化的国有石油公司将面临重组,上游勘探开发业务将越来越成为国有石油公司生存和发展之基,稳油增气、提质增效是其企业转型的坚实基础。近年来,行业内油田老化、资源品味下降、开采成本升高、资源接续等问题凸显,亟待加大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力度,着眼战略性新发现,落实规模有效储量,控制递减率,提高采收率,实现资源良性接替,通过能效提升、技术和管理创新降低油气开采成本、碳排放水平,推动传统油气业务链优化增效运行。

天然气作为低碳转型的过渡能源,其战略地位已成共识。无论从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优化能源结构、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必要性,还是从国外大石油公司的转型经验来看,增加天然气比重应是国内石油公司推进低碳转型的现实首选。国内石油公司要在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时机下,加强对天然气田开发,特别是加强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利用管网资源优势加快终端渠道布局,大力拓展下游终端市场。此外,为了弥补国内天然气供应的不足,国内石油公司要加大对LNG的投入。

(三)提速非常规油气开发

从世界范围看,“页岩气革命”将世界带入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并举的时代,近几年国际石油公司对上游非常规油气的投资比重明显加大。在我国,非常规资源量远超常规油气资源,深海油气、非常规资源将是国内石油企业增储上产最现实的资源和主要增长点。近年来,我国非常规油气开发商业化进程加快。2018年,中石油集团非常规资源开发规模显著扩大,全年5000米以上深井、超深井达500余口,水平井达1500口;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中石化集团涪陵页岩气田年产能超过100亿立方米,2018年以来已累计投产新井71口。但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差,开采难度大,开发成本相对高,加上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还处于跟跑阶段,非常规业务仍在局部领域探索。国内石油公司需强化勘探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油田、油服、装备制造等上游全产业价值链,努力破解非常规油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的技术和经济瓶颈,提速非常规油气开发。

(四)围绕核心优势布局新能源业务

新能源业务虽被视为未来发展的增长点,但其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渐进性。BP、壳牌、道达尔、埃克森美孚等公司并非将发展新能源业务作为低碳转型的唯一路径,其注重核心业务与新能源业务的协同性,对新能源业务采取“普遍关注,重点投资,注意把握节奏”的策略,目前无论在项目投资上还是在研发投入上,新能源业务所占比重普遍尚小。

在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市场已被电力企业大幅占据,国内石油公司进军新能源业务的选择需要慎重,短期不宜采取国际石油公司收并购成熟新能源项目的策略,但要重视发展与油气勘探开发、运输、贸易、炼化、成品油零售具有协同效应的新能源业务,如利用光伏电站为油气田供能,利用勘探优势发展地热,利用海洋作业优势发展海上风电,利用售油网络布局充电桩等。从中长期看,新能源业务技术经济性不断提升,发展新能源业务能够成为国内石油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积极探索综合能源服务

在低碳业务布局中,国际石油公司普遍涉足新能源发电、储能、电动汽车充电业务等电力业务,具备了供应油、气、电等多种能源的能力。这意味着,石油公司具有发展成为综合能源供应商的条件。相比国际石油公司,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更具有终端网络优势。同时,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逐步放开、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以及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国内综合能源服务业正在起步,国内石油公司参与综合能源服务的条件逐渐成熟。

实际上,国内石油公司已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探索,比如,中国石油集团成立旗下电能有限公司,开展供热、供电、电力技术服务、售电等多种业务;上海石化入围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在加油站试点和推广充换电业务等。但是,目前这些业务多面向石油公司内部,旨在降低自身用能成本,对外业务规模尚小。在能源市场化和油气体制改革中,石油公司可以系统谋划,利用行业资源优势,探索天然气发电、充电、加氢等更高级的综合能源服务业态,开源节流,为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奠定基础。

(六)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石油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上下游业务,优化配置资产,有效对冲油价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近几年,我国石油公司“引进来”与“走出去”已进入新阶段,但仍需抓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方位加强油气合作,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借“一带一路”契机,一是推动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等重点油气合作区建设,加强在非常规油气开发领域的合作,不断提高海外油气权益产量。二是加强油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构建油气进口通道多元化的格局。三是推进炼化“走出去”,目前国内炼化产能过剩,要学习国际石油公司优化炼油布局、发展清洁燃料和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市场全球化的模式。四是提升合作层次,从传统的产业合作向技术、资本和人才等方面合作提升。五是推进油气交易市场建设,提升中国作为油气进口大国的价格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余岭,张军贤等.国际石油公司重拾增势转变发展策略[J].国际石油经济,2018(07):1-6.

[2]杨智勇.低油价下国际石油公司向低碳能源转型的实践探索与启示[J].当代石油石化,2018(06):1-5.

[3]胡梦怡.国际石油公司低碳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研究[J].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18(01):21-26.

[4]徐玉高,张正刚,林益楷.国际石油公司低碳战略的实践及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18(01):72-80.

[5]侯明扬.石油公司如何实现转型发展[N].中国石油报,2018-04-17.

[6]刘月洋,余岭,石洪宇,康煜,薛源.国际石油公司发展新能源业务的做法及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18(07):5-11.

[7]刘满平.改革40年看油气产业历程[J].南方 能源 观察,2018(10):40-53.

END

原文首发于《能源情报研究》2018年11月

原标题:独家 | 国际石油公司转型路径分析与启示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