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唐地位特殊,在这里推进的电改政策对全国都具有示范效应,同时也是了解改革思路及高层推动电改决心的窗口。
京津唐 京津冀
在长篇大论开始之前,我们先明确两个称谓:京津唐 京津冀
河北省在电网结构上分为南部电网和北部电网,河北南网属河北省电力公司管辖,河北北网(冀北五局)连同北京、天津电网共同归属于华北电网公司管辖,被称为京津唐电网,是由华北电力调度中心统管的一张网,只是后来天津电网设置独立调度,华北电网公司也和其他五个区域公司一样,变成了国网华北分部,而华北网调依然保留。所以说,完整的京津冀应该包括河北南网,但相对来说京津唐更具备尽快建设区域市场的条件。
京津唐的重要性
京津唐电网是全国唯一跨行政区的省级电网,由北京、天津、冀北五市所在电网以及山西、内蒙、东北辽宁地区点对网电厂组成。建国以来,始终坚持“华北保京津唐、 京津唐保北京” 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运营,以保障首都安全可靠供电。
同时,京津冀北及周边地区资源与负荷分布不平衡,需要统一进行协调管理;冀北地区新能源发展迅猛,需要京津唐全网进行消纳。
总之,京津唐电网是保证北京首都安全可靠供电的坚强后盾,也为促进环渤海湾京津冀北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往事随风
2016年7月19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了《关于做好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要按照股份制模式,组建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
2016年7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国能综监管〔2016〕445号),要求统筹做好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试点,尽快制定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方案。
随后,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联合工作组于8月23日内部下发“关于征求《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虽然直至今日,也未成立京津冀电力交易中心,但是这份《建设方案》中对京津唐的远景规划还是值得我们一读的。
该《方案》对现货市场的预期安排是,2017年9月市场仿真,2018年1月模拟运行,6月正式运行。对结算机制2016年至2017年,采取日清月结,逐步缩短;探索市场主体自行结算。
我们接着看实际的交易情况
2016年
2016年8月12日,华北能监局正式印发《京津唐电网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暂行规则》(华北监能市场〔2016〕354号),京津唐成为中发9号文以来首个启动的区域电力市场。
2016年10月17日,发布了《2016年京津唐地区电力直接交易公告》,标的为2016年11月、12月的电量。
2016年10月31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发布京津唐地区首次电力直接交易结果,符合准入条件的119家电力用户和京津唐地区36家发电企业通过双边协商的市场化方式,在交易平台自主进行交易。最终达成双边交易295项,交易电量61亿千瓦时。
值得注意的是:
1、 该次交易并未在“京津冀电力交易中心”进行,而是在首都、天津、冀北三个交易中心进行,并由北京交易中心统一协调安排;京津唐被分为四个区域,即《公告》所称的:京津唐燃煤电厂主要分为华北电力调控分中心直接调度(华北直调)、北京市电力调控中心调度、天津市电力调控中心调度、冀北电力调控中心调度四类。
2、 除传统使用外来电的北京外,按范围成交成为主流——主要是交易平台所在地的发电机组和当地用户成交,甚至本市发电机组和本市用户成交,而京津唐最好的、成本最低的点对网机组,成交却寥寥无几。比如,天津成交的15亿电量中,有9亿是市内电量,占60%;冀北成交的22亿电量中,有17亿是区内电量,占77%。
3、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则作为北京地区唯一的用户代理了本次直接交易。《交易公告》中明确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代理北京十个郊区非居民电力用户参与本次交易。
本次直接交易没有出现售电公司的身影。
2017年
两次都是采取双边协商交易方式,电力用户自愿选择与区内或区外电厂交易。其中对于冀北电力用户,明确了选择售电公司参与交易时,在同一交易周期内(原则上为年度)只能通过一家售电公司代理购电,且通过售电公司购电的用户不得再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
同时对售电公司参与的交易电量也有明确规定:同一投资主体(含关联企业)所属的售电公司,参与冀北地区直接交易电量总量不应超过冀北地区直接交易电量规模的 5%。
2017年7月19日,《2017年8-9月京津唐地区短期电力直接交易公告》发布。我们将两年的三次双边协商交易情况对比:
2017年的三次交易都有余量,均为天津、冀北区内电量。这主要因为《交易公告》规定发电企业直接交易上网电价即为双边协商的直接交易价格,区外电厂因其相对较低的发电成本及上网电价,较区内电厂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成为资本逐利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