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惊现13.3个百分点,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用电量一直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上一次出现两位数增长已经要追溯到2014年2月份的13.7%。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这只是一个偶然,究竟是偶然还是另有玄机,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用电量出现两位数增长与工业生产有关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4年3月份开始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开始逐渐下滑,到2015年底开始触底,2016年企稳回升,2017年开始稳中向好。这条曲线大伙看起来是否会觉得有点熟悉?没错,它跟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基本吻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几个非常有意思的措辞来看,2015年稳中有进、稳中有好;2016年缓中趋稳,稳中向好;2017年稳中向好,好于预期。这几个词高度概括了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触底反弹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上升阶段。据数据统计,2018年1-2月工业增加值增长7.2%。其中较突出的有:原煤(5.7%)、发电(11%)、天然气(4.9%)、粗钢(5.9%)、钢材(4.6%)、水泥(4.1%)均较2017年12月有较明显的改善;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7和1.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8.1%,集成电路增长33.3%,工业机器人增长25.1%。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60%以上,1-2月份工业的急速增长极大程度带动了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
也许有人会说,1-2月份全国都经历了严寒天气。那么我们来看,据国家气象报公布数据,今年1-2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月,平均气温-5.3℃,较常年同期偏低0.3℃。2月,平均气温-2.0℃,较常年同期偏低0.3℃。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4℃,共有178站日最低气温达到极端阈值。寒冷的天气确实会对用电量有一定的影响,虽然目前没有明确公式可以计算出气温每下降多少度,全国用电量会增加多少。但终究还是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主导地位,所以这次用电量出现两位数增长与工业生产有直接的关系。
二、火电项目全面复工了?
从用电量、经济运行数据等需求侧来看,需求量快速提高;从供给侧我们来看看是否供需关系成正比呢?日前我们了解到一些火电项目开始复工,其中包括:商洛项目#1机组汽轮机;湖北十堰项目部1号机组汽轮发电机;颍上皖能发电项目;晋能保德2×660MW超超临界低热值煤发电工程等等。火电项目的复工是政策宽松?还是预测到未来电力会出现供不应求,得加快电厂建设的脚步?在国家“电力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中明确指出:“严格控制控制煤电规划建设,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调控并举的原则,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实施“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同时充分发挥电力系统联网效益,采取跨省区电力互济、电量短时互补等措施,多措并举减少新增煤电规模。”可以看到当前政策并没有宽松,排除掉第一种可能。那是不是供不应求?我们看一组数据。
这是2013年-2018年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理论上利用小时数可达8000小时,实际在4000-5000小时之间。按2017年的4209小时来看,发电厂还没有吃饱。利用小时数增加,发电量不就上来了吗?这么说是对的。那么电厂复工除了替换掉落后机组之外,就可能是为了满足发电量快速增长的需求了。按照“电力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预期 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4.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 20 亿千瓦,年均增长 5.5%。”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是4.94%,2017年是6.9%。在这个五年规划的前两年都突破了规划中的4.8%,按照2018年的发展态势,增长率会比前两年还要高。而截止到201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7.77亿千瓦,增长7.6%,也超过规划中的平均水平。看样子似乎是供不应求的趋势,这是否能够解释火电项目的全面复工呢?
从上述的供求关系来看,用电量需求快速提升,考虑到电厂的建设投产周期性较长。电力是不是在不远的将来会进入一个供不应求的时代?各位看官,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