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8年,很多省份发布了电力交易规则,并对偏差考核情况也做出调整,截至目前,从已公布偏差考核范围的27个省市来看,5%的偏差考核数量最大,全国有12个省区市实行,其次为实行3%以内免考核,为11个省市。广东和山西实行2%免考核,国际化金融之都上海虽然虽然还未放开售电公司的注册,但偏差考核已确定了±4%-±2%,(注:考虑到7月至9月为暑热季节,用电量比较高,偏差考核调整为±4%,其他月份为±2%,河北省的计算限额为4%),而用电大省实行的是6%-2%的弹性范围。目前河北已经开始试运行,七月份开始实施。
对于偏差考核机制,有人褒贬不一,有人说,偏差考核令很多售电公司为此铩羽而归,黯然退场。也有人说,考核机制应该设置的严格一些,这样才能筛选出真正的实力强大的售电公司,才有售电公司存在的价值。
现阶段采取偏差考核的方法解决电量偏差问题已经成为各地规则的首选,售电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偏差。
1.在用户侧做好电量预估是能有效降低用电偏差,对历史用电数据、能耗情况及生产计划进行分析,做好电量申报,从根源处降低了偏差考核的风险
2.尽可能扩大代理用户量,似的从总体偏差考核的风险就降低。
3.售电公司可以找伙伴签署电量互保协议,在交易中转让或获取偏差电量把偏差电量转嫁出去(仅限于在放开电量互保的省份中使用)
4.做好负荷预测,在用户端引入配电监测的设备,实时读取电量数据,然后结合历史用电量,加上企业的生产情况,引入电力大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得出负荷曲线和预测结果,对偏差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