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市场

请登录

注册

传统的能源发展模式是否正在走向穷途末路?

2018-07-17 08:53:41 能源研究俱乐部
A A
传统的能源发展模式是否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随着全球能源技术的迭代和能源服务模式的层出不穷,业界对于传统能源模式的发展空间有着诸多担忧

传统的能源发展模式是否正在走向穷途末路?随着全球能源技术的迭代和能源服务模式的层出不穷,业界对于传统能源模式的发展空间有着诸多担忧,进而引发了对于能源行业新业态的热烈探讨。

虽然对于各种新业态的释义仍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佐证哪一种必然繁荣,但普遍认可的是能源生产和使用方式终将被彻底颠覆,不是被这种技术就是那种技术,不是被这种模式就是那种模式。因而,从政府到企业,都在积极做着各种探索和尝试。

政府在顶层设计上的行动更早一些,除了在综合规划中有所体现,还制定了分领域的指导文件。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了《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重点强调要培育能源发展新动能。

同时,在“互联网+”智慧能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新能源微电网、并网型微电网储能技术等领域,仍按试点先行的模式,通过试点项目建设来探路和试错、示范。政府正在致力于从管理、机制、模式等层面推动发展新兴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

而对以重资产为主的能源企业来说,融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新业态与以往所有时期的转型都不一样,原来的转型主要是能源结构调整和技术产业升级,实际上是在旧有格局中进行的。而席卷全球的这次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打破的是旧有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服务模式,这是一场能源生态的巨变,唯有进行基因改造才能得以生存。

基因改造不是动手术,决不是靠修修补补就能实现的,需要由内而外的细胞重组,需要从上到下的协调一致,才能产生驱动新产业的新动能。现在,不但是能源企业,资本市场和行业外都被激发出极大热情,意欲在“互联网+”“能源+”模式上树起自己的旗帜,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是,客观来说我国能源新业态的成长土壤相对贫瘠,主要表现在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信息和能源关键技术还不成熟,影响到产业的融合、经济性和能效;而长久以来能源从供到用的单向传导使专业化能源服务发展缓慢。因而,在起步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形下,能源新业态的培育需要从机制建设、产业融合、商业模式上多下功夫。

一是加强对各类能源新业态的归一化顶层设计。目前对于“互联网+”智慧能源、多能互补、储能等各种业态分项制定文件,实质上这些新业态有同质化的特征,在试点申报时很多项目可以同时满足。但由于各有各的规定,容易造成试点项目推进中标准和规范不统一。建议从顶层设计层面统筹各能源品类、各新业态的协调发展,为培育新型能源体系做好政策指引。

二是要真正做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互联网+”绝不仅仅是牵强地把互联网技术叠加在能源行业之上,而是通过融合使能源的生产、传输、使用进入新的模式,是通过融合重塑能源行业的组织基因和商业模式,进入供需互动的高级能源利用形态。

三是要创新能源新业态的商业模式。目前,大部分新业态的示范项目缺少清晰的商业模式,盈利主要靠政策补贴,这必将难以维持长久。除了要跳出固有思维,以互联网思维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外,更重要的是要立足服务,从提升用户体验出发寻找模式创新之钥。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