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网讯: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现代生物质能等技术应用和产业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发展。
“十五”期间,我国进入了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成长壮大,已经形成了全面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格局,各项举措带动了技术不断的创新突破和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转,很多产业得到了积极推广和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小风电等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已经从之前的技术空白冲到了产业化规模中来,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水电建设大中小并举,开发建设速度显著加快;通过采取特许权招标等措施,积极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
2)以送电到乡和解决无电人口生活用电为契机,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小型风电,推动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
3)围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
4)通过市场推动,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
5)以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为先导,积极推动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开发利用。
风电规模化发展蓄势待发赶超国外
从165千瓦到1.64亿千瓦的装机容量,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头10年,就是试验研究、示范先行,可以称为“青铜时代”。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末到2006年,就是商业开发、积累能量,可以称为“白银时代”。第三个阶段从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开始,风电产业进入大范围开发、规模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这样迅猛的发展趋势来分析,借助法律和政策东风,风电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进军电力圈。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我国的风电市场,国际社会预计,我国能在2020年以后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安装国家和最大的风电设备供应国家。根据各方专家的估计,到2020年,我国的风电装机有可能达到1-1.2亿千瓦。总之,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电力需求充足,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风电市场之一。
风光发电技术推进设备制造国产化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机械制造技术小白到国产设备制造专家,一路走来经历了进口风机的垄断偷袭,导致中国风电产业化发展举步维艰。以致于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发和技术创新,通过国家相继启动多次特许权招标,风电开发逐步由“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风电场在规模化开发过程中,土地开发、电网架设、配套设施的集约化利用带来了建设成本的下降;风电大规模开发也促进了广大业主的投资热情。拥有着自己的国产化设备制造技术,不用再看他人眼色行事,自己真正拽在手中的才是自己的,别人也拿不走。
从没有技术基础,没有相关政策扶持,也没有商业化风电场;到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开发经验,鼓励风电发展的政策雏形,出现了商业化开发、公司化运作的崭新体制;再到风电产业的崛起和可持续健康发展阶段,我国光伏设备国产化也在加速之中。
凭借在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丰富的技术积累,我国在光伏设备制造领域很快实现突破。经过多年发展,国产设备技术能力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本土光伏设备不仅满足了国内大规模开发的需求,同时广泛出口海外,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设备生产国。
克服困难活出自己的“风光”
“十二五”以来,光伏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近5年来装机容量平均增长率达到82%,其中2017年新增5306万千瓦,超过2016年以前的装机容量总和。
“十一五”期间,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瓶颈,局部地区消纳和送出出现困难。2010年以后,“三北”地区弃风、弃光问题开始显现,项目核准难度加大,经济效益出现下滑。
面对限电困局,风电产业开发重点开始向中、东、南部地区转移。与“三北”地区相比,内陆低风速、山区高海拔地区风资源条件、风电场建设条件相对较差。能否开拓新的风电市场,决定了风电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三五”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开始进军海上。海上风电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截至2017年底,我国海上风电投产容量达278万千瓦,仅次于英国和德国排在世界第三位。到2020年底,预计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500万至600万千瓦,超额完成国家发展规划。
取得如此迅猛的发展规模,得益于设备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10年来光伏发电造价下降了90%。截至2017年底,我国投产集中式光伏1005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966万千瓦,实现了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发展,活出了自己的“风光”。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力市场也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作用日益显现,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增加,可再生能源将由替代电源逐步转变为主力电源,将继续为建设环保美丽的中国作出重大有利的贡献。
(大云网售电商学院:曹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