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应方
共有43家参与报价,总申报电量为314885万千瓦时,其中38家成交,成交的供应方平均申报价差-358.5376厘/千瓦时,其中最高成交申报价差为-51.3厘/千瓦时,最低成交申报价差为-450厘/千瓦时。
2、需求方
共有114家参与报价,总申报电量为249121万千瓦时。其中大用户5家,申报电量740万千瓦时;售电公司109家,申报电量248381万千瓦时。需求方成交112家,成交的电量为248057万千瓦时。需求方平均申报价差-0.1777厘/千瓦时,其中最高成交申报价差为0厘/千瓦时,最低成交申报价差为-45.0厘/千瓦时。
3、成交概况
总成交电量为248057.0614万千瓦时。供应方边际成交申报价差-51.3厘/千瓦时, 需求方边际成交申报价差-45.0厘/千瓦时, 统一出清价差为-48.15厘/千瓦时。
市场供需比为1.26:1,基本接近年度供需比1.25:1。需求方成交电量超过总申报电量的99%以上,未成交电量1064万千瓦时。

4、历史成交概况
5月份集中交易市场供需比为1.48:1,需求方申报电量全部成交,成交电量为248124万千瓦时,统一出清价差为-45厘/千瓦时。

5、历史成交对比
需求方:从6月份集中竞价的初始结果出清趋势图可以看出,需求方把98%的电量采用天花板报价方式,剩余2%的电量用来拉低出清价差。需求方报价策略与5月份如出一辙,用最后2%的申报电量使需求方价差出现直线行下降趋势,从而在保证成交量的同时迅速拉低成交价差。采用天花板报价的需求方或不在乎价只求保证量,或把希望寄托于市场行为下衍生出的献身探底的售电公司或者市场中存在的“探险家”。
与5月份相比,6月份更多的供应方的采用地板价的报价策略,一方面原因或是由于“自2017年6月起,顶峰电量结算价格不再使用政府核定的上网电价(含税),结算价格另行确定”,另一方面可能是供应方在之前的竞价过程中变得更加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