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售电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吃差价”。通过“低买高卖”,实现利润。“低买”主要靠中长期市场上的博弈技术,或者依靠对发电厂商的谈判能力;“高卖”主要靠对客户的直接营销能力(比如打广告或拉关系)。看起来似乎不需要对电力系统本身有什么深刻把握,仅偏差考核要求售电公司对于用户的用电规律有一定了解。然而,现货市场才是未来售电公司“体现水平”和“决定成败”的主要战场。
电力现货市场的波动往往非常剧烈,也就是说电量的“进价”不到“实时”都无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对售电这个业务而言,售电公司要想继续实现“低买高卖”就非常困难了。估计在电力现货市场这个舞台,又有不少主角要黯然离场。
貌似小编又在给大家泼冷水了。别着急,小编其实是来给大家送福利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售电公司如果想成为这个舞台的“最佳主角”,还是要继续实现“低买高卖”。如何实现呢?
要实现低买,就必须对多个时间尺度上的电力供需、输电阻塞情况,煤价以及天气等影响供需的外部因素有精准的判断。
要实现高卖,就必须更好的摸清甚至引导客户的用电行为(例如通过分时电价,使其对动态变化的电价做出反应),结合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来制定出有吸引力的套餐,成为电力用户的“金牌管家”,为客户优化电费支出总量,规避电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除了自身要把功底练好,还可以考虑转移风险,比如引入天气保险等金融衍生品。
原标题:售电公司与现货市场:主角与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