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近20年的电力市场的改革和建立诠释了电的属性——它既是商品,又是公共服务产品。是商品(发电与售电)就需要市场和交易;是公共服务产品(输电和配电)就需要政府管制。纵观欧美和我国电力改革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东西方殊途同归,欧美的发展经验为我国电力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一阶段:
20世纪,从奢侈品到公共产品
电力工业兴起于 1875年,巴黎北火车站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电厂,为附近照明供电。在随后的电力史上,人类发明了两项关键技术:一是,大型发电机组的不断演化,逐步减低了发电成本;二是交流电变压器的发明,使电可以低损耗地长距离传输。这两项技术推动电力从仅服务于达官贵族的奢侈品,转变为工商业文明的引擎和照亮每个家庭的公共服务产品。
具体来讲,伴随欧洲各国大规模工业化的用电增长和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重建,电力作为公共产品的属性一再被加强,政府主导了电价调控和行业投资。欧洲电力模式也出现多样化。例如,德国拥有一个高度垄断的电力市场。意昂、巴登-符腾堡州能源公司、莱茵能源公司、大瀑布公司四大电力公司拥有了德国超过80%的电力装机。发电厂都是私有企业。1990年初,撒切尔政府对电力行业推行私有化改革。英国由国家的中央发电局逐步演化为6大发配售垂直一体化电力公司主导市场。欧洲其他国家的能源企业,如德国E.ON、RWE,法国EDF、GDF-Suez等控股了这些企业,外资逐渐成为英国电力市场上的主力军。1946年法国政府并购了许多私营中小电力企业,成立了类似电力工业部的法国电力公司(EDF)。EDF涵盖全法国电力的发、输、配、售业务,也包揽了电厂和电网的科技、规划、建设和运营。法国形成了一个高度集中的国有电力体制。
20 世纪,欧洲各国在体制上采用不同的模式(私有化、外资化、国有化等)寻找发展电力的资本,同时在技术上不断追求大机组高参数,彻底解决了欧洲电力供给问题。欧洲终于“吃饱饭”了。
第二阶段:
21世纪,从公共产品到商品
在“吃饱”的基础上,如何吃好是21世纪欧洲思考解决的主要问题。电力消费是否可以做到物美价廉?其中,物美是指低碳环保的发电方式和良好的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价廉是要求总体电价不断下降让利于社会,以及以电价的多样性(保障、分时、阶梯等)适合各类用户。
1991年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建立的欧盟和上世纪90年代欧洲电网的互联,在政治上和技术上都为电力商品改革夯实了基础。在欧盟1996年、2003年和2009年三个电力改革指令的要求下,西欧2014年基本上取消了电价管制。自上而下,西欧花费近20年时间将低效率的电力公共产品改革为高效环保的电力商品。
中国电力发展史与欧洲极为相似。英国人1882年建设的上海杨树浦电厂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上海电光公司,主要也是为上海官僚、富商家庭提供照明服务。1888年,北京紫禁城内,李鸿章将电灯作为贡品安装在慈禧太后的寝宫,是京城亮起的第一盏电灯。清宫廷1888年至1907年的20年间,先后在紫禁城、颐和园安装3台发电机(总装机50千瓦),均属清宫廷官用。
1949年全国电力装机达到185万千瓦。在此基础上,新中国采用了多种电力体制,从设立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到成立隶属国家计委的独立电力公司——华能集团,再到集资办电、 私人投资、利用外资,再到2002年的厂网分离和五大发电公司成立,我国基本上也沿用了欧洲的各种办电模式,旨在解决电力短缺问题。
2010年以后,我国逐渐出现全国电网互联、发电装机过剩的新局面。如今我国在“吃饱”后,也在思考如何“吃好”——如何实现物美价廉。
我国电力市场建设
可博采众长
仿效欧美,2017年浙江率先启动建立中国第一个电力商品自由交易市场。浙江电改路线博采众长,目标明确,拟用5-10年左右的时间(2017年—2022 年)在省内实现电力从公共产品到商品的转换,结束政府电价管制。
早于浙江20年,法国开始电改。从1996到2016年法国终结了所有用户的电价管制,实现了电力“自由飞翔”。围绕着法国电力市场的建立,法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电改配套工作 ,特别是对法电集团进行了拆分和改制,结束了其上下一体化的垄断地位。法国能监局对法国输电公司在网络阻塞、电网规划等方面提出监管要求,以保证市场电力交易的物流运输,同时对法国配电公司也不断追加其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确保用户自由交易来的电力在物理上是合格的商品。并且法国能监局对输电和配电过网费实施了数字公式化的调整机制,保证电力传输价格的合理合规,透明公开。
为了激活初期电力交易市场,政府要求法电的核电发电量按照成本价格出售给其竞争对手,形成多家卖方。为使其发电资产适应从计划发电到市场需求发电的转化,法电对运行维修、风险管理、市场营销等进行了内部管理流程的调整,并对各类发电资产实现优化组合,以提升市场的整体效益。对于产权相对分散、装机容量小的众多发电项目公司,许多电力市场化的政府鼓励他们委托一家能源贸易公司进行资产组合,抱团取暖。法电贸易公司在北美就管理着3000万千瓦的发电资产。
目前浙江电力市场改革,其基础条件好于当年的法国。欧美各国电力市场化的经验可以让浙江优中选优。
厂网分家已15年,独立的省电网公司承载着央企固有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并且已运转成熟。电力市场建立后,它必将从一个以买卖电及关联产业的盈利商家,变身为一个服务大众、保障电力运输和供电质量的“劳动楷模”。浙能(3200万千瓦装机)坐拥省内半壁江山,是省政府的一个能源臂膀,是政府功能的一个“衍生物”。如同法电,相信浙能会承担起转型期的牵引作用和应急保底功能,配合政府完成电改使命。浙江现行电价较高,用户期盼电改的到来。
(作者曾供职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部及国家有关部委,现就职于法国电力公司,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原标题:东西方电力体制改革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