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和1994年7月,我两次来到西藏羊湖和查龙水电工程工地采访,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原武警水电官兵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科学进取的“羊湖精神”和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官兵们克服严重缺氧带来的痛苦,住帐篷,睡地铺。由于高海拔导致沸点降低,官兵们经常连一顿熟饭都吃不上。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推着手推车,架着风钻,进行着繁忙而艰苦的施工建设。
玉珠峰下,施工人员对高空线路进行验收。
羊湖电站引水隧洞是电站施工难度最大、施工条件最恶劣的分项工程。长达5600多米的引水隧洞要穿越海拔近6000米的甘巴拉山,洞内缺氧率在60%以上,在隧洞内火柴因缺氧点不着火。甘巴拉山岩层破碎、透水性强,频繁的塌方随时都可能夺去官兵的生命。
采访结束后,我分别在《中国电力报》刊发了《穿越甘巴拉》和《挑战查龙》两组专题图片,报道了武警水电官兵在“世界屋脊”建设水电工程的感人事迹。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矗立着50多座雪峰,散落着1000多个大小湖泊,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但过去的西藏却是严重缺电的地区,“点酥油灯照明,烧牛粪做饭”是藏族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西藏政府十分重视西藏水电能源建设。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批武警水电官兵进军西藏,开始了他们在生命禁区建设电站,为藏族百姓送光明、谋福祉的漫漫征程。
1989年年底,西藏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始建设。羊卓雍湖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浪卡子县境内,是西藏高原的三大圣湖之一。它距拉萨100余公里,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海拔4400米。羊湖电站是引湖水穿过分水岭甘巴拉山到雅鲁藏布江南岸,利用羊卓雍湖与雅鲁藏布江之间840米落差建设而成。它的引水隧洞长5600多米,是当时我国海拔最高、水头最高、隧洞最长的抽水蓄能电站,也是当时西藏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能源基地。
经过8年多建设,这一电站终于竣工。电站安装了4台抽水蓄能机组,总装机容量9万千瓦,另外还预留了一台2.25万千瓦的常规发电机组位置,年发电量8409万千瓦时,是西藏当时最大的能源基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
羊湖电站所发电力可以送到拉萨、山南和日喀则3个地区,主要担负拉萨电网、拉泽电网乃至藏中电网的调峰、调频任务,尤其是在拉萨电网用电高峰时供电。负荷低谷时的多余电量抽水蓄能,明显缓解了拉萨地区缺电局面,使拉萨电网由此增加两倍以上的电力,并使西藏电站总装机容量首次突破30万千瓦。羊湖电站对藏中电网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2011年7月,在进藏采访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期间,我又一次来到羊湖电厂(已更名为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厂)。2004年完成5号机组扩建后,电厂又增加发电出力2.25万千瓦,对保障电力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羊湖电站竣工后,又有直孔、老虎嘴、旁多、多布、藏木等20多项大小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在解决好西藏各族群众用电难题的基础上,为国家实现藏电外送的重大战略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电站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2014年11月投产的藏木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1万千瓦,成为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1997年投产时还是西藏最大的羊湖电站,如今已成为“小弟弟”。
羊湖电站竣工前,拉萨乃至藏中的用电,主要靠增加地热发电来解决。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西藏电力工业不断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地热、太阳能多种能源补充的电源格局。
随着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和川藏联网输变电工程的投运,特别是藏中联网工程竣工后,将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缺电问题。
藏中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复杂、很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输变电工程,是继青藏电力联网、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之后,又一项超高海拔、超大高差输变电工程。藏中联网工程的建设,实现了青藏联网工程与川藏联网工程的互联,标志着西藏500千伏电网主网架将初步形成,西藏电网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超高压时代。对于满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扩大电网覆盖范围,促进西藏清洁能源开发外送,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我们也憧憬着西藏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