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制订的《青浦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中,把教育信息化确定为青浦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三个平台(教育信息化平台、教育国际化平台、教育综合性服务平台)之一,“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各项教育要素的现代化相互匹配,相互促进,带动教育的整体现代化”,明确了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技术支撑、手段支撑和方法支撑,是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推动力。
一、教育信息化基本建设和成果
(一)硬件环境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2004年起,青浦区教育局在前几年大量投入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又投入2000多万为全面推进二期课改、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在“一网四室”和“三网合一”基础上,小学一二年级、初中预备班全部配上投影机和实物展示台。
(二)互动通道在全市19个区县中具有率先优势
2005年起所有中小学都具备公网IP地址,具有国际域名,为实现“四通”(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社区通)提供了超一流的互动通道。这在全市19个区县中率先实现。构建了“青浦教育网”、“政务公开网”、“青浦实验网”、“青浦教研网”和“各校门户网”五大网络架构,组成了内网共享互动、外网互联互通的青浦教育城域网体系。
(三)资源建设以 “强队伍,优课堂”为核心形成本土特色
一学年来我们积极关注本区及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将本区及基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教育教学动态2000多条及时地在本区简讯、校园动态上登载,提供给教师共享。
并在党建园地等栏目中发布文章80余篇,保持中国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网站发布文章207篇,提供给基层党员参考学习。
建设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旨的“教育视频课例”网站。这个专题网站集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实践反思、资源共享等功能,可以多角度地应用,以满足研究者和实践者不同的需求。目前,已有100余节视频课例,涉及语数外、理化生、音体美等各学科,在青浦区教育门户网站上供世界各地点击浏览,也为基层学校教师培训提供了教研的资源。本学年完成了参加全国、市评比的小学数学、自然常识视频课例制作,其中一个已获奖。完成市级评比课、新课程培训课例30余节,其中多节在各条线获奖。少儿专题节目《我们的发现》获市文广影视局唯一的少儿节目精品奖。
(四)电脑作品数量与质量实现明显提高
我区参加市第六届电脑作品制作,全市19个一等奖中我区获得3个一等奖,处于全市领先地位;2004年暑期电脑作品展示,我区数量第一,质量第二。华新小学、商榻小学在市教育信息化年鉴上得到表扬。成功开发电脑作品上传平台,举办青浦区第四届电脑作品展,征集作品3000多件,数量和质量比前几届都有明显提高。获得全国优秀课件奖一个(青中)、学生优秀作品奖一个(华新小学)。
(五)应用推进从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涌现典型经验
青浦一中的“有效利用课堂实录──加快新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建立学科信息员制度加快学科资源网建设”;
华新小学的“持之以恒抓好学生电脑兴趣组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信息技能”;
青浦高级中学的“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质量,有效抓好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徐泾中学的“构建校园信息管理平台,加快管理步伐”;
佳禾小学的“构筑家校联系平台,提升学校品牌”;
商榻小学的“充分发挥三网合一功能,开阔学生视野”;
实验中学的“发挥名优教师作用,切实抓好语文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庆华小学的“将《WQ》课程置于网络环境下不断生成、拓展”;
豫英实验学校的“全员参与,建设数字校园”、“以机器人制作为载体,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等,已经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初显端倪。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一)比较突出的四个问题
回顾所做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我们在“拼命”应用走向科学应用的历程中,确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我们觉得我们所涉及到的全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从务实推进的角度思考,从持续快速发展的角度思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我们从师生书面问卷调查、实地检查和网络BBS情况分析,下面几个问题比较突出:
1、应用不充分。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尝试,根据数据调查,经常进行的所占比例为24%。
2、可用资源不够。在进行网上办公或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调查结果显示网速太慢,资源太少,占比分别为68%和37.33%
3、围绕“强队伍,优课堂”,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在网上共享不够。
4、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数据显示,校长重视教育信息化占比54%。学校信息主管、技术主管的人员素质不高和得到关怀的认可度偏低。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八点建议
上述情况是整个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通病,不单是青浦的不足。谁先关注,谁先想方设法解决,那谁就会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上处于领先地位。为此我们必须整合群体力量,凝聚集体智慧,重在领导深入,关注全局协调,做到步步到位,确保实际效果。根据调查分析后,特提出八点建议和做法:
1、校长的信息化行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直接动力
希望我们的校长要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谋划和指导信息技术教育;切实增强抓好信息技术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对于一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校长起着关键作用。校长应当亲自领导和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并带头应用好信息技术。
具体才能深入,深入才能更具体。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件工作是可以深入具体地实施的:
(1)在已经具有公网IP地址和国际域名的条件下,开辟“社区通”平台,让学校直接面向社区、面向家庭;
(2)倡导学科教学实践“整合”的各种途径,特别是改变只有信息科技和阅读课才进电脑房的现状,使“教学通”充分发挥教学优势;
(3)倡导教师用好上海教育资源库的教学资源,要求校级以上骨干教师要在校园网站上提供共享资源;
(4)加强管理,提高电脑使用效率。对工作时间内用电脑打游戏、看电影的现象及时制止,提出严肃批评。
2、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只指信息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教师,是现代化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学校应当首先确立“教师发展为本是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的办学理念,引导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研究实践教育教学工作”,构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动文化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带领广大教师走一条研究之路、探索之路,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入常态阶段和实作阶段,促使更多的教师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名优教师。
(1)按照教育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和上海市教委“培训通”要求,分步实施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
在“十五”培训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校长(园长)教师的信息素养。2005学年起开始分别培训校长(园长)、技术主管、信息主管、骨干及一线教师,在培训中增强意识,使教师信息化技能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基本完成教师培训网络的建设。依托上海教师教育网,通过面授或网络教学、组班或个人自习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校长和教师培训及应用推进的机制,形成以项目带动学习的新的培训模式,全面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网络教育的课程建设。
(2)切实抓好学校信息技术主管、信息主管的队伍建设。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提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就是要使基层学校的信息技术主管的人员素质有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和人事科合作联合开办了国家认证的网络中级培训,全区63名教师通过了认证,取得了中级证书。各校应在“想得出,学得精,做得来,叫得应,办得快,干得好”上做文章,围绕“以理性解决问题,凭实力赢得成功”,切实抓好信息技术主管队伍的建设,确保学校局域网的畅通、学校网站内容的丰富。
3、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顾峰局长在《坚持内涵发展 加快青浦教育现代化步伐》中指出:“要构建现代的、共享的区域教育网络平台。教育信息化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要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群的建设,搭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研究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传播机制,拓展教学时空,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信息互动。”
为此,必须围绕培养高素质新型信息技术人才,全面推进教育理论、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创新,积极谋求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进步、新发展。《关于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指导意见》指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一个长期推进过程,既要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要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倡导信息化环境中师生的互动学习。要从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做起,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并存并用。”
(1)在实施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创建信息化学习平台,把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学习工具。
我们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共享,在合作中发展,而做到这些,要突破时空限制,惟有借助网络优势。对此,可以充分利用“一网四室”和“三网合一”设施,以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子课题作为校本教研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可以通过区域性的网站建设中心组、课件制作协作组和网络畅通协作组,促使新理念、新教学和新技术的有机结合,鼓励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和信息技术爱好者的互助合作;可以定期开展活动,借助虚实相谐,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层次和专业水准。
(2)在信息化环境中提升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创新和实践能力。
要让学生随时能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上获得资源、工具、方法和指导,建构认知、发展个性,促进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氛围。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把握信息技术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把握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把握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剖析典型,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注重交流,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共享联盟。
(3)在信息化环境下将名优教师的优质资源及时转化成为本土化的优质网络资源。
发挥名优教师的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课堂教学的优势,这是引领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建峰填谷”、均衡优质发展教育的极佳通途。区教育门户网站要为每一位区级名优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
我们希望名优教师大胆尝试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成果提供到网站上供教师共享。
4、创建“青浦教育论坛”,丰富校本研修内涵,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为了引导网上教研,丰富校本教研的内涵和质量,建立“青浦教育论坛”,这是教师研修、网络教研、研讨问题的重要阵地。引导教师、教研组通过论坛组织网上教研、评课活动,及时有效的交流能够凸现校本教研活动的鲜明特色。论坛上开辟的“班主任心声专栏”,以班级建设研究为专题,吸引年级组长、班主任、生活教师和科任老师共同参与,成为共同研究班级建设的交流平台。特别是系列主题班会研究的网上研讨,可以充分体现集体智慧的优势和作用。
5、继续完善“青浦教育视频网站”,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信息平台
各校应该安排人员及时提供学校教师的优秀视频课例和相关文本,充实“视频课例网站”,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教师进修学院将依托基层学校提供的素材,组织力量筛选、整合、提炼,制作一批容量大、质量高、有特色的视频课例,构建区级课例资源库,供全区实时共享。区教育局将适时进行“视频课例”的评选。
6、开展网络技能比赛,夯实学生发展的基础
学校应通过经常性举办学生电脑网络技能比赛,为学生提供成功舞台,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夯实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础。
今年下半年将举行第五届师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要求各校认真组织好活动,今年的活动以网上展评与现场展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师学生可以在网络写作、作品创作、操作技能等方面展示个人才华。与此同时,还可邀请学生担任裁判工作,让其从中得到锻炼,通过学生裁判和参赛选手的具体表现来影响并引导其他同学投入到正确的网络学习当中。
7、创建班级网站,积极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适时推进班级网站的建设,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的舞台。把班级网站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时,能充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进来,极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师生可以利用班级网站开展网上主题班会、家庭作业和阅读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生活上的交流,以及经验上的共享,同时学科老师、家长也能够参与进来。通过班级网站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班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建设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把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吸引到真正的学习上来。
8、信息化设施的有效使用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力保障
我区教育部门领导要求全区中小学走在现代化教育的最前沿,按照总体规划、整体布局、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围绕“硬件具有先进性:配备与使用并重条件与人员适应;软件具有丰富性:软件与硬件同步 数量与质量协调”,要认真落实信息化设备的有效使用,确保信息设备的效益最大化。
要在学校经费的筹划上加以安排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投入。尤其要辩证看待费用的“多支出”,目前不少信息化设施设备已经过了保修期,有的学校网络中心没有或者不使用空调,致使设备在高温中运转而损坏,结果必须支付高额的维修费用,在此再一次提醒领导要注意这个问题。
要在使用管理上形成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班子,定期对信息技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对信息设施进行登记维护,严防流失损坏。
要在“校校通”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和“社区通”,达到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达到学校管理信息化,达到教师备课电子化,达到主流教学媒体化,达到资源共享立体化,达到家校联系网络化,达到设施保障可控化。
──全面实现“管理通”:100%的小学、初中、高中实现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80%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
──基本实现“教学通”:60%以上的学科建成与二期课改配套的数字化教学核心资源库,各学科基本上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开通并不断完善“视频课例”网站,逐步形成集研究、培训、远程教学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受益的特色网站。
──基本实现“培训通”:60%以上的教师培训课程能利用网络进行。
──初步实现“社区通”:通过三网合一(即天网、地网和人网)的公共平台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系统公共平台的基础,通过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终身教育系统公共平台进行社会化学习,建设“学习型城市”。30%以上的中小学生能利用网络在家庭或社区进行学习、交流,50%以上的入园幼儿家庭能通过互连网络接受育儿指导。
今天,当我们以现代教育的视角来审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时,特别注意:学习要虚心,理念常更新;技术求学精,整合靠创新;规划要用心,过程要细心;实作有慧心,常抓有恒心。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心将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抓好抓实,攀登教育信息化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薛留根 郁坤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一日
(一)硬件环境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2004年起,青浦区教育局在前几年大量投入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又投入2000多万为全面推进二期课改、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在“一网四室”和“三网合一”基础上,小学一二年级、初中预备班全部配上投影机和实物展示台。
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 | 学生用计算机总数: | 7683台 |
小学生使用:2967台 | 小学生人均1:9.54 | |
初中生使用:3156台 | 初中生人均1:8.21 | |
高中生使用:1560台 | 高中生人均1:5.11 | |
教师用计算机总数: | 2279台 | |
幼儿教师使用:118台 | 幼儿教师人均1:4.65 | |
小学教师使用:820台 | 小学教师人均1:2.24 | |
初中教师使用:898台 | 初中教师人均1:2.26 | |
高中教师使用:443台 | 高中教师人均1:1.62 |
(二)互动通道在全市19个区县中具有率先优势
2005年起所有中小学都具备公网IP地址,具有国际域名,为实现“四通”(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社区通)提供了超一流的互动通道。这在全市19个区县中率先实现。构建了“青浦教育网”、“政务公开网”、“青浦实验网”、“青浦教研网”和“各校门户网”五大网络架构,组成了内网共享互动、外网互联互通的青浦教育城域网体系。
(三)资源建设以 “强队伍,优课堂”为核心形成本土特色
一学年来我们积极关注本区及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将本区及基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教育教学动态2000多条及时地在本区简讯、校园动态上登载,提供给教师共享。
并在党建园地等栏目中发布文章80余篇,保持中国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网站发布文章207篇,提供给基层党员参考学习。
建设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旨的“教育视频课例”网站。这个专题网站集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实践反思、资源共享等功能,可以多角度地应用,以满足研究者和实践者不同的需求。目前,已有100余节视频课例,涉及语数外、理化生、音体美等各学科,在青浦区教育门户网站上供世界各地点击浏览,也为基层学校教师培训提供了教研的资源。本学年完成了参加全国、市评比的小学数学、自然常识视频课例制作,其中一个已获奖。完成市级评比课、新课程培训课例30余节,其中多节在各条线获奖。少儿专题节目《我们的发现》获市文广影视局唯一的少儿节目精品奖。
(四)电脑作品数量与质量实现明显提高
我区参加市第六届电脑作品制作,全市19个一等奖中我区获得3个一等奖,处于全市领先地位;2004年暑期电脑作品展示,我区数量第一,质量第二。华新小学、商榻小学在市教育信息化年鉴上得到表扬。成功开发电脑作品上传平台,举办青浦区第四届电脑作品展,征集作品3000多件,数量和质量比前几届都有明显提高。获得全国优秀课件奖一个(青中)、学生优秀作品奖一个(华新小学)。
(五)应用推进从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涌现典型经验
青浦一中的“有效利用课堂实录──加快新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建立学科信息员制度加快学科资源网建设”;
华新小学的“持之以恒抓好学生电脑兴趣组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信息技能”;
青浦高级中学的“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质量,有效抓好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徐泾中学的“构建校园信息管理平台,加快管理步伐”;
佳禾小学的“构筑家校联系平台,提升学校品牌”;
商榻小学的“充分发挥三网合一功能,开阔学生视野”;
实验中学的“发挥名优教师作用,切实抓好语文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庆华小学的“将《WQ》课程置于网络环境下不断生成、拓展”;
豫英实验学校的“全员参与,建设数字校园”、“以机器人制作为载体,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等,已经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初显端倪。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一)比较突出的四个问题
回顾所做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我们在“拼命”应用走向科学应用的历程中,确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我们觉得我们所涉及到的全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从务实推进的角度思考,从持续快速发展的角度思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我们从师生书面问卷调查、实地检查和网络BBS情况分析,下面几个问题比较突出:
1、应用不充分。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尝试,根据数据调查,经常进行的所占比例为24%。
2、可用资源不够。在进行网上办公或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调查结果显示网速太慢,资源太少,占比分别为68%和37.33%
3、围绕“强队伍,优课堂”,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在网上共享不够。
4、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数据显示,校长重视教育信息化占比54%。学校信息主管、技术主管的人员素质不高和得到关怀的认可度偏低。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八点建议
上述情况是整个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通病,不单是青浦的不足。谁先关注,谁先想方设法解决,那谁就会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上处于领先地位。为此我们必须整合群体力量,凝聚集体智慧,重在领导深入,关注全局协调,做到步步到位,确保实际效果。根据调查分析后,特提出八点建议和做法:
1、校长的信息化行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直接动力
希望我们的校长要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谋划和指导信息技术教育;切实增强抓好信息技术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对于一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校长起着关键作用。校长应当亲自领导和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并带头应用好信息技术。
具体才能深入,深入才能更具体。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件工作是可以深入具体地实施的:
(1)在已经具有公网IP地址和国际域名的条件下,开辟“社区通”平台,让学校直接面向社区、面向家庭;
(2)倡导学科教学实践“整合”的各种途径,特别是改变只有信息科技和阅读课才进电脑房的现状,使“教学通”充分发挥教学优势;
(3)倡导教师用好上海教育资源库的教学资源,要求校级以上骨干教师要在校园网站上提供共享资源;
(4)加强管理,提高电脑使用效率。对工作时间内用电脑打游戏、看电影的现象及时制止,提出严肃批评。
2、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只指信息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教师,是现代化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学校应当首先确立“教师发展为本是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的办学理念,引导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研究实践教育教学工作”,构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动文化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带领广大教师走一条研究之路、探索之路,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入常态阶段和实作阶段,促使更多的教师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名优教师。
(1)按照教育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和上海市教委“培训通”要求,分步实施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
在“十五”培训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校长(园长)教师的信息素养。2005学年起开始分别培训校长(园长)、技术主管、信息主管、骨干及一线教师,在培训中增强意识,使教师信息化技能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基本完成教师培训网络的建设。依托上海教师教育网,通过面授或网络教学、组班或个人自习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校长和教师培训及应用推进的机制,形成以项目带动学习的新的培训模式,全面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网络教育的课程建设。
(2)切实抓好学校信息技术主管、信息主管的队伍建设。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提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就是要使基层学校的信息技术主管的人员素质有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和人事科合作联合开办了国家认证的网络中级培训,全区63名教师通过了认证,取得了中级证书。各校应在“想得出,学得精,做得来,叫得应,办得快,干得好”上做文章,围绕“以理性解决问题,凭实力赢得成功”,切实抓好信息技术主管队伍的建设,确保学校局域网的畅通、学校网站内容的丰富。
3、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顾峰局长在《坚持内涵发展 加快青浦教育现代化步伐》中指出:“要构建现代的、共享的区域教育网络平台。教育信息化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要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群的建设,搭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研究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传播机制,拓展教学时空,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信息互动。”
为此,必须围绕培养高素质新型信息技术人才,全面推进教育理论、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创新,积极谋求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进步、新发展。《关于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指导意见》指出:“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一个长期推进过程,既要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要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倡导信息化环境中师生的互动学习。要从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做起,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并存并用。”
(1)在实施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创建信息化学习平台,把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学习工具。
我们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共享,在合作中发展,而做到这些,要突破时空限制,惟有借助网络优势。对此,可以充分利用“一网四室”和“三网合一”设施,以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子课题作为校本教研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可以通过区域性的网站建设中心组、课件制作协作组和网络畅通协作组,促使新理念、新教学和新技术的有机结合,鼓励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和信息技术爱好者的互助合作;可以定期开展活动,借助虚实相谐,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层次和专业水准。
(2)在信息化环境中提升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创新和实践能力。
要让学生随时能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上获得资源、工具、方法和指导,建构认知、发展个性,促进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氛围。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把握信息技术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把握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把握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剖析典型,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注重交流,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共享联盟。
(3)在信息化环境下将名优教师的优质资源及时转化成为本土化的优质网络资源。
发挥名优教师的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课堂教学的优势,这是引领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建峰填谷”、均衡优质发展教育的极佳通途。区教育门户网站要为每一位区级名优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
我们希望名优教师大胆尝试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成果提供到网站上供教师共享。
4、创建“青浦教育论坛”,丰富校本研修内涵,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为了引导网上教研,丰富校本教研的内涵和质量,建立“青浦教育论坛”,这是教师研修、网络教研、研讨问题的重要阵地。引导教师、教研组通过论坛组织网上教研、评课活动,及时有效的交流能够凸现校本教研活动的鲜明特色。论坛上开辟的“班主任心声专栏”,以班级建设研究为专题,吸引年级组长、班主任、生活教师和科任老师共同参与,成为共同研究班级建设的交流平台。特别是系列主题班会研究的网上研讨,可以充分体现集体智慧的优势和作用。
5、继续完善“青浦教育视频网站”,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信息平台
各校应该安排人员及时提供学校教师的优秀视频课例和相关文本,充实“视频课例网站”,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教师进修学院将依托基层学校提供的素材,组织力量筛选、整合、提炼,制作一批容量大、质量高、有特色的视频课例,构建区级课例资源库,供全区实时共享。区教育局将适时进行“视频课例”的评选。
6、开展网络技能比赛,夯实学生发展的基础
学校应通过经常性举办学生电脑网络技能比赛,为学生提供成功舞台,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夯实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础。
今年下半年将举行第五届师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要求各校认真组织好活动,今年的活动以网上展评与现场展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师学生可以在网络写作、作品创作、操作技能等方面展示个人才华。与此同时,还可邀请学生担任裁判工作,让其从中得到锻炼,通过学生裁判和参赛选手的具体表现来影响并引导其他同学投入到正确的网络学习当中。
7、创建班级网站,积极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适时推进班级网站的建设,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的舞台。把班级网站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时,能充分调动全班同学参与进来,极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师生可以利用班级网站开展网上主题班会、家庭作业和阅读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生活上的交流,以及经验上的共享,同时学科老师、家长也能够参与进来。通过班级网站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班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建设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把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吸引到真正的学习上来。
8、信息化设施的有效使用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力保障
我区教育部门领导要求全区中小学走在现代化教育的最前沿,按照总体规划、整体布局、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围绕“硬件具有先进性:配备与使用并重条件与人员适应;软件具有丰富性:软件与硬件同步 数量与质量协调”,要认真落实信息化设备的有效使用,确保信息设备的效益最大化。
要在学校经费的筹划上加以安排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投入。尤其要辩证看待费用的“多支出”,目前不少信息化设施设备已经过了保修期,有的学校网络中心没有或者不使用空调,致使设备在高温中运转而损坏,结果必须支付高额的维修费用,在此再一次提醒领导要注意这个问题。
要在使用管理上形成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班子,定期对信息技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对信息设施进行登记维护,严防流失损坏。
要在“校校通”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和“社区通”,达到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达到学校管理信息化,达到教师备课电子化,达到主流教学媒体化,达到资源共享立体化,达到家校联系网络化,达到设施保障可控化。
──全面实现“管理通”:100%的小学、初中、高中实现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80%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
──基本实现“教学通”:60%以上的学科建成与二期课改配套的数字化教学核心资源库,各学科基本上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开通并不断完善“视频课例”网站,逐步形成集研究、培训、远程教学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受益的特色网站。
──基本实现“培训通”:60%以上的教师培训课程能利用网络进行。
──初步实现“社区通”:通过三网合一(即天网、地网和人网)的公共平台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系统公共平台的基础,通过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终身教育系统公共平台进行社会化学习,建设“学习型城市”。30%以上的中小学生能利用网络在家庭或社区进行学习、交流,50%以上的入园幼儿家庭能通过互连网络接受育儿指导。
今天,当我们以现代教育的视角来审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时,特别注意:学习要虚心,理念常更新;技术求学精,整合靠创新;规划要用心,过程要细心;实作有慧心,常抓有恒心。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心将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抓好抓实,攀登教育信息化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薛留根 郁坤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一日
2005-09-26 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