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前,中国第一座水电站——装机容量480千瓦的石龙坝水电站,在云南昆明海口镇螳螂川上游诞生,开启了中国现代水电建设的里程。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云南与四川交界处具备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天然条件,已建成并全部投产的大型水电站,包括溪洛渡、向家坝水、小湾、糯扎渡等。
今天,在滇川交界的金沙江上,有两座千万千瓦级巨型水电站正悄然崛起,这就是由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参与承建的乌东德水电站和白鹤滩水电站,两者相距约182公里。
作为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前两个梯级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和白鹤滩水电站建成投运后,总装机规模达2620万千瓦,在金沙江上,将崛起一个世界级的清洁能源基地,为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建造智能大坝,让每一方混凝土会“说话”
据了解,目前乌东德和白鹤滩两座水电站均已完成工程截流,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乌东德水电站预计2020年7月实现首台机组发电,单机容量为85万千瓦,白鹤滩水电站预计2021年7月实现首台机组发电,单机容量为100万千瓦,均超过三峡水电站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单机容量。
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乌东德施工局局长张建山介绍:“我们的大坝是一个数据化的智能大坝。”在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大数据、智能化科技越来越普遍地运用,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截至今年7月,乌东德施工局获得授权专利72项,白鹤滩施工局获得授权专利52项,各类科技奖项均有数十项。
乌东德大坝地处干热型河谷,环境温度高,为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升,目前采用的智能通水系统可自动采集每一仓的混凝土温度、通水流量等实时信息,实现智能控制通水过程,避免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风险。“我们要建造智能的大坝,让每一方混凝土都会说话。”张建山说。
在白鹤滩,为保持滑模施工过程中滑模平台的平稳上升和垂直度,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白鹤滩施工局研发了“滑模平台姿态监控系统”,将平台倾斜风险控制在刚出现的时候,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和安全风险。在地下厂房洞室群,则摒弃了传统射流风机通风的布置方法,采用瑞典进口风机在洞外抽取新鲜空气,通过风筒输送至各工作面。
具有世界在建跨度最大的地下厂房的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曾于去年发生围岩问题,面对紧急状况,为及时解决问题,白鹤滩施工局局长龚世柒说:“施工局党员干部成立了‘党员突击队’,逐一排除安全隐患,实时监测并及时对洞室墙体进行支护加固,最终解决了难题,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以工匠精神,打造与世界级水电站匹配的工程质量
为保障工程质量,尤其是加强对隐蔽工程施工过程的管控,乌东德水电站和白鹤滩水电站均实施了对关键工序、重点部位进行影像拍摄、收集、建档、保存,确保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可检查、追溯;结合过程清量、联合完工清量闭合及灌浆防伪码周核查制度,加强施工过程管控。
“质量是工程的灵魂,我们要以工匠精神,打造与世界级水电站相匹配的质量。”乌东德施工局混凝土工程处负责人赵贤安举例说,为打造泄洪洞衬砌混凝土“镜面工程”,在各部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局严格按照“一仓一总结,三仓定标准,五仓固工艺”开展工作,质量甚至超过预期目标。
今年3月,经过金沙江水冲刷3年的乌东德左岸导流隧洞,抽排“见底”,内实外光的整体形象再次呈现在建设者眼中,标志着导流隧洞工程建设质量优良,顺利通过了洪水“检验”。
白鹤滩施工局质量保证部负责人郑功林说,为充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局还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根据国家相关施工标准,严格执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有质量偏差,立即进行纠偏,对重复出现的问题,严厉追责。
随着施工推进,白鹤滩施工局不断创新质量工艺,对底板基岩面标准化样架造孔、锚索施工、锚杆无损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推陈出新,探索出不少保质量、高效率、节成本的施工技能。据了解,该施工局历年来多次获评葛洲坝集团优秀QC小组荣誉,斩获了5项中国电力企业协会行业级优秀成果奖。
承担责任使命,成为构筑长江生态屏障的重要一环
乌东德水电站和白鹤滩水电站,也担当起构筑长江生态屏障的重要一环,承担着涵养、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大责任。据介绍,这两座水电站在历次的环保部督查、川滇两省环保执法检查中,以良好的环保管理举措,实现了环保“零”投诉。
走访两水电站发现,无论在室外还是在地下厂房,空气没有很刺鼻的味道,随时都能看见高压喷枪与洒水车配合洒水降尘。
“我们不能吃子孙饭,工程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乌东德施工局副局长袁瑞卿介绍,为减少粉尘污染,改善工区环境,施工局研发了大跨度洒水降尘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设立了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中水循环利用;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划定固定区域统一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护库区珍稀植物和古树,在白鹤滩水电站业主营地后面,有一片占地面积约8.82万平方米的植物园,一棵棵从工程区和库区移栽过来的参天古树绿意盎然,继续发挥着保护干热河谷地区陆生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在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修复的另一个体现,在高边坡治理上。据了解,目前,乌东德水电站自然边坡治理面积总量达130万平方米,施工内容包括块体锚固、局部系统治理和坡面截水等。“以前没有植被的,现在有了植被,以前没有绿色的,现在有了绿色。”张建山说,随着水电站的建设和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在乌东德打造一个水电文化主题的旅游景店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