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中国海装华能如东海上风电项目20台5MW机组全部完成调试并网;9月10日,
国内已建成的最大海上风电场——鲁能东台海上风电项目50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9月13日,
河北省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乐亭菩提岛海上风电场工程全面进入风机组装阶段,预计2018
年年底建成并网发电;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项目一期首批机组将于9月中旬正式并网发电。
中广核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在近日获得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力争今年底开工建设;粤电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在9月19日进入核准前公示阶段。
与被限制的陆上风电相比,从2016年开始,海上风电装机实现大幅度增长。但同时,海上风电是否会走陆上风电的老路也值得仔细考虑。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向记者指出,海上风电的消纳不需要担忧。陆上风电过剩是因为一开始走了弯路,“风电三峡”路线导致过于集中。而海上风电则需要集中来实现规模效益。而且海上风电的发电时间长,设备利用率比陆上风电高了一倍,且有一定规律性,有利于峰谷的调配,相比之下,陆上风电很难调节。
同时,随着绿证制度的完善,可再生能源将更有市场。
实际上,我国海上风电规划和建设速度从2016年就开始明显加速。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吊装量)154台,容量达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为历年之最;累计装机量达163万千瓦,居全球第三位。
而从招标量的角度看更为直接,金风科技投资者关系经理王蔚祺表示,2017年前6个月,国内风电设备合计招标15.3GW,同比增长7.1%。其中海上风电招标2.07GW,占全国招标量的13.5%、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
韩晓平认为,最核心的原因是近几年海上风电技术不断完善,装备更加先进,关键技术实现本土化。
的确,从最近的海上风电项目看,许多都被贴上了“首个”的标签。例如,中广核阳江南鹏岛项目是我国迄今为止一次性核准的单体最大容量海上风电项目。
中国海装华能如东海上风电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完成海上低电压穿越测试的机型、第一个获得设计认证和型式认证、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批量生产的海上风电机组。
鲁能东台海上风电项目创下了目前国内建成海上风电离岸距离最远、单位容量最大、海域情况最为复杂、电压等级最高等四个行业之最。
“装备方面,风机单机规模加大,另外,叶片的安全性也得到提升。海上风电最棘手的问题是需要抗击强风暴,以前的海上风机叶片容易被吹走,但经过今年夏天接踵而至的几次大风暴,问题明显改善。这发出了一个信号,海上风电技术愈加成熟,能够更有把握地拓展市场。” 韩晓平说。
另外,他还指出,国家海洋局、渔民等相关主体对于海上风电的接纳度也有提高。海上风电对于养殖并不构成直接的影响,而且可以减缓风暴,同时能够有所补贴,渔民开始慢慢接受。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 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 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 万千瓦以上。
虽然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统计,2016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占全球的11%,取代了丹麦,跃居第三位。但海上风电在风电整体装机容量中的占比只有0.7%,远低于英国、丹麦、德国的35.7%、25.8%和7.3%。
丹麦能源咨询公司MAKEConsulting数据预计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并于2020年超过国家能源局制定的相关目标。海上风电新增并网于2018年迈入吉瓦级,并于2020年达到6.1吉瓦,海上风电发展提速。
在500万千瓦的蓝图下,各地区海上风电项目开始竞速。目前东南沿海地区的各省(市)已规划的海上风电容量合计超过了56GW。江苏之后,福建、广东、山东等成为海上风电的后起之秀。
以福建省为例,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复函同意福建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福建省海上风电规划总规模1330万千瓦,包括福州、漳州、莆田、宁德和平潭所辖海域17个风电场。到2020年底,福建省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要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底要达到300万千瓦以上。即使从全国的海上风电配额来看也不小。
而且带动了整个产业链,规划风电机组年产能150万~180万千瓦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于今年7月30日开工建设,主体工程预计将在2018年12月全部建成。
海上风电的集中规划让人联想到此前陆上光电也经历过的抢上潮以及后续的消纳问题。
特别是福建省,因为核电厂厂址资源多,已经拥有了福清、宁德核电厂共8个在运核电机组,同时还有福清5号、6号核电机组在建,另外水电资源也比较丰富,本身已经存在消纳紧张。
不过,韩晓平向记者指出,海上风电不会重蹈陆上风电覆辙,“绿色证书制度将帮助可再生清洁能源消纳”。
国家推出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是保证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有效贯彻的配套措施,它将市场机制和鼓励政策有机的结合,使得各责任主体通过高效率和灵活的交易方式,用较低的履行成本来完成政府规定的配额。
韩晓平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有绿证的电就会成为香饽饽,根据整个电力市场供需关系进行调整。而且,这之后可能就不再需要市场补贴。“就像银行的隔夜拆借利率一样,借出的一方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绿证交易市场建立之后,问题将迎刃而解。”
而且,一位电力规划人士指出,海上风电规模目前较小,不会造成消纳的压力。
另一方面,就福建省本身来说,福建将成为未来中国最重要的清洁能源重镇,在中国整个区间能源结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国家能源局也考虑到消纳问题,在上述对于福建省的复函中,指出“国家能源局将抓紧组织开展福建海上风电消纳研究;规划实施中,要落实电力消纳市场,尽量避免弃风”。
相对于消纳问题,国家对于海上风电支持力度最大的环节在于电价,业界普遍认为,短时间内海上风电还需要靠电价补贴支持。
2014年6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海上风电价政策。政策规定,对非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潮间带0.75元/千瓦时(含税),近海0.85元/千瓦时(含税)。这使得海上风电项目的成本收益情况更加明确,据当时业内分析,其中近海和潮间带的内部收益率分别可以保证在12%和1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政策中提及的电价适用对象为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运的近海风电项目,指出2017年及以后投运的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将根据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和项目建设成本变化,结合特许权投标情况研究制定。
不过,根据2017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对非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依旧保持之前水平。
对于一直保持高额的电价补贴,韩晓平认为,实际上海上风电的总量不大,500万千瓦的规划,国家还是可以承受的,所以一直保持,主要作用在于引导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