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我国的风电装机量实现了“超英超美”,稳居全球装机量首位。伴随越来越多的风机出质保,风电后市场将释放出巨大的空间。在风电运维领域,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专业的运维人才短缺已成为风电后市场的一大痛点。
作为第三方运维的龙头企业,北京优利康达股份有限公司志在联合相关力量破解这一行业痛点。2017年10月17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拉开序幕,优利康达新能源培训学院亮相风能展,探讨新能源培训模式,共同破解行业难题。
风机存量大、增长快运维商机凸显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2年,我国风电行业新增装机台数分别是5132台、10129台、12904台、11409台和7872台。以风机3-5年的质保期来看,目前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风机超出质保期。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风电并网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新增风电并网容量601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1.54亿千瓦,风机存量超过10万台,投运设备存量的增多,催生了风电后市场的运维和技改。相关研究认为,预计2014年到2016年,每年将有约14GW-18GW风机质保到期;2017年和2018年,年增长规模将达到26GW和30GW。到2022年,将有累计约187GW的风机质保到期。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包括运维在内的中国风电服务市场总量可能高达1000亿元。
运维人才短缺 千亿市场面临痛点
我国风电行业仅仅处于初始阶段,工作岗位不稳定,不能有效的吸收具有专业才能大学生的目光,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工作条件差。另外,风电场设备较多,不仅需要专业才能,更需要长期的工作经验和积累,而许多风电场建在高山峻岭的偏远之地,恶劣的工作条件,让很多有着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的工作人员望而却步,最终导致越是偏远地区运维管理人才越稀缺,无法满足运维管理工作需求。风电运维领域面临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运维人才短缺、流失率高这些行业问题。
李精家表示:“风电行业在未来的五年内,将需要超过4万名的风电运维人员。而目前国内从事风电后市场运维的人员仅2万左右,这种情况导致了未来的四到五年内,对运维人员的需要将大幅增长。”由于种种原因,风电运行维护工程师的平均工作寿命为五年。这意味着100个工程师一年要流失20人左右,流失率非常高。
针对这一人才短缺现状,优利康达与包头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起决定成立优利康达新能源培训学院,旨在为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解决发展新能源产业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的可能。李精家表示:“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平台来帮助有意愿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去最快的、最接地气的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胜任行业的需求;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已经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提高工作能力,创造更好的收入,为企业解决更多的问题。”
依托多年经验打造风电运维“黄埔军校”
近年来,不少开发商和风电整机商陆续开办自己的培训学院,但也都存在自身短板。作为开发商,对风机的的特性不是特别专业和熟悉,作为制造商,培训机型很受限制。
“中国的风场分布很广,风机型号非常多,任何一个整机商想独立覆盖整个网络,提供及时的服务,难度都很大。”业内人士称。
作为中国唯一运维过15个品牌、20种机型的运维公司。从风电行业通用知识培训、风电运维规范性培训、风机故障消缺能力提升培训、风机通用专项培训到特定机型业务专项培训,优利康达拥有完整的技术培训体系。凭借在新能源服务领域近15年的深耕,培训培养了超过2000人的专业的工程师队伍,这15年的实践经营让优利康达积累了一套丰富的人员培养、人员发展、人员定位的体系。
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多数业主公司的运维团队人员技术有限,尚无法在过保质期后马上兼顾到所有风机的维修维护。优利康达通过系统化培训,规范化管控,标准化数据,专业化运维,实现数据驱动智能运维模式。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提升风机健康水平,延长风机寿命,提高风场效益,最大投资回报。
优利康达通过培训建立一支强大的技术专家团队,搭建满足业主需求的培训课程。
据悉,该学院具备基础教学功能、师资培养功能、行业培训功能、技能竞赛功能、资源整合功能、就业指导功能六大优势功能。它将建成将建成风电运维安全实操平台、风电机组电控系统实操平台、风电机械维修综合实训平台、风电液压控制实训平台、风电机组螺栓维护力矩实操平台、风电机组润滑维护实操平台、风电机组变频系统控制实操平台、风电机组轴对中维护实操平台以及光伏、变电站线路等十余个平台,同时能容纳500多人一起培训、实操,在行业内将处于领先优势。
除了培训理念、培训体系以及技术专家团队,优利康达根据十几年的积累,制定了现场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四个等级以及各个等级认定和晋升标准,对应等级匹配了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和考核标准,旨在为行业培养满足各种需要的各个层级的人才。
随着我国风电装机数量的不断增加,运行时间的增长,以及风电设备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未来风电设备运维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复杂,这更需要企业管理者及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开创风电企业未来新的征程。“未来,我们希望每年都能为这个行业培养2000或者更多的人才,为新能源运维领域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李精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