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崛起“风电长廊”———国家电投集团桂林生产运营中心高山风电开发建设侧记
截至目前,桂林风电项目规划容量达到164万千瓦,其中已投产50万千瓦,在建和核准待建共51万千瓦,前期项目63万千瓦,2020年将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风电集群。
金紫山风电场33万千瓦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5万吨以上,减少烟尘排放17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2万吨。
重峦叠嶂,沟壑是远古沉淀的皱纹。桂林地处广西东北部,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山岭连绵,沟谷相间。大自然的馈赠使越城岭山脉和海洋山山脉中间形成了一条东北-西南向的狭长通道,被称为“湘桂走廊”,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要塞,也是南北气流运行的通道,还是冷空气入桂的主要途径。桂林处在“湘桂走廊”的南端,风能资源丰富。
在资源、兴安等县的高山上,随着一个个高耸入云的“大风车”星罗棋布,桂林一个又一个高山风电场或竣工发电,或全面推进建设,或进入审批阶段。国家电投集团充分利用“湘桂走廊”风能丰富的特点,全面参与高山风电开发建设。2016年12月,国家电投集团桂林生产运营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成为南方电网公司首个批准调度权限的新能源集控中心。截至目前,桂林风电项目规划容量达到164万千瓦,其中已投产50万千瓦,在建和核准待建共51万千瓦,前期项目63万千瓦,2020年将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风电集群。一个“风电长廊”正在桂北崛起。
结束广西无风电历史
“针对凝冰现象这种特殊的气候特点,我们改进了升压站的选型,预制舱式的升压站,地铁车厢那么大,在防腐、防潮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有效地抵御了紫外线、潮湿、凝冰等现象对设备的影响。”
纷飞的天绒覆盖住大地的冰冻,呼啸的狂风带来彻骨的寒冷,浓浓的迷雾遮蔽前行的视线,雷暴轰鸣敲打着不眠的征程……
2010年8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的一个风电项目在气候冷暖无常、瞬息万变的金紫山脉倏然展开。
金紫山风电场位于广西资源县瓜里乡和车田苗族乡接壤处海拔约1300米至1800多米的金紫山上,规划装机总容量为99兆瓦,分两期共规划安装66台1500千瓦发电机组,属于生产运行气候较好,但建设气候极差的项目。
海拔1300米以上,地形开阔,多为天然草场山地地形,冷暖气流流动几乎没有阻隔,常有大风天气,蕴藏较丰富的风能资源。同时,风场内山大沟深、点多面广、山高险峻等特殊的地理条件使风场建设环境十分艰苦。山顶常有大风、浓雾、雷暴和雨雪、冰冻天气,占全年四分之三以上天数,特别是每年都会出现近百天的凝冰、凝露小气候现象,常常导致无法正常施工。
“桂林地区是冷热气候的交汇处,受山脉地理走向的影响,温差变化快,另一方面金紫山海拔高,气候变化大,纵向上又形成了一种温差变化。这种‘双冰箱’效应使得风电场长时间受到凝露、凝冰现象的影响。”国家电投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党委书记张成刚解释道。
此外,金紫山风电场经常遭受恶劣天气不同程度的侵袭,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路基不实之处较多,遭受雨雪频袭的道路时常发生塌方,导致大件设备及各种施工材料无法正常运输,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恶劣的自然条件没有击垮工程建设者们攻坚克难、战冰斗雪的决心,风电场干部职工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开出一剂剂破除顽瘴痼疾的良方。
“针对凝冰现象这种特殊的气候特点,我们改进了升压站的选型,预制舱式的升压站,地铁车厢那么大,在防腐、防潮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有效地抵御了紫外线、潮湿、凝冰等现象对设备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集团公司‘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目标。”张成刚说。
据了解,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会优先将剥离表层的腐殖土收集起来,开挖的土渣运到弃渣场,后期采用填土造地技术,实现循环再利用。
金紫山风电场是广西的第一个风电场,结束了广西无风电的历史,在广西能源开发利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将成为华南最大风电项目集群
为建设优质工程项目,兴安风电公司在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等四方面作了大量探索,进行了多种尝试,在一个又一个技术攻关节点的清晰标注下,在一份又一份因地制宜措施的护航保障下,扎实稳健建设攻关。
在冲破重重难关后,2010年9月和2011年9月,金紫山风电场一、二期工程先后动工;2011年9月一期工程投产,到2012年11月,两期项目全面投 产。
国家电投就此播下了广西风电发展的“火种”,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
2012年4月,兴安风电公司在广西兴安县注册成立,积极开展兴安片区优质风电资源开发的前期工作,并加快推进新项目核准。
预计到2018年末,70万千瓦风电项目可全部实现建成投产,届时将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风电项目集群。
长期以来,为建设优质工程项目,兴安风电公司在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等四方面作了大量探索,进行了多种尝试,在一个又一个技术攻关节点的清晰标注下,在一份又一份因地制宜措施的护航保障下,扎实稳健建设攻关。
成立工程质量实验室,对进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工艺进行了实时监测和监督,对现场浇筑混凝土随机抽样检查,对建设质量进行有 效控制。
实施“环氧树脂加金刚砂灌浆”加固处理,对风机基础环锚板与混凝土脱空区密实回填,增强填充材料耐磨性,提高风机运行可靠性。
引进有安全监测资质的单位,对现场风机基础进行安全监测,保证风机安全运行。
针对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后与基础环之间产生收缩缝隙,导致风机后期运行晃动的问题,增加限位锚固钢筋来消除设计缺陷。
结合高山风电冬季遭遇凝冰的实际,采用多回集电线路同沟敷设的方式节约施工成本,提高电缆试验和运行后消缺效率。
……
环环相扣的项目推进链条和保障规划举措的实施落地,使兴安风电公司在高山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定制化发展之路。
多重利好和谐共生
风电场的开发建设运营为资源县实施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发挥了示范效应,也为当地贯彻落实“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和精准扶贫找到了一条出路。
巍巍山脉,寄托了风电开发的绿色梦想。无论是漓江江边的竹筏古巷,还是山间栈道的绿茵芬芳,在桂林这片深沉的土地上,都固守着和谐共生的的美好愿望。在这里,现代工业和蓝天碧草完美地融合。
资源县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和高山湿地,风光无限,但苦于交通不便使得旅游产业发展缓慢。近年来,已投产的金紫山风电场其清洁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契合了生态美的桂林山水,时尚动感的现代化风电机群在纯美的“十里平坦”高山草场上星罗棋布,与远古走来的八角寨等自然美景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成为当地迅速崛起的旅游名片。
此外,金紫山风电场33万千瓦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5万吨以上,减少烟尘排放17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2万吨。当地人也因风电建设而间接得到了就业机会。
资源县的十万古田项目和马家项目位于偏远的车田乡、河口乡、瓜里乡,这些区域受山区地形和高海拔影响交通闭塞,很多山脊人迹罕至,当地群众从村庄出发到达这些地方单程要走四、五个小时,发展生产极不便利。
待项目建成后,一百多千米的风电场道路与山村道路相连,极大地方便了山村之间、山村与外界的交通。人迹罕至的山区路路相通,群众通过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这些山地开展林木、药材、土特产种植开发,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脱贫致富发展。
风电场的开发建设运营为资源县实施能源开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发挥了示范效应,也为当地贯彻落实“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和精准扶贫找到了一条出路。
桂林高山风电的故事仍在继续演绎,新的目标开启新的征程。万物无言,唯有山间的风呼啸而过,扇叶转动,吹过这里的寂寞和繁华。
原标题:特别关注丨国家电投:桂北崛起“风电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