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能源革命的攻坚阶段,为了完成相关约束性指标和战略安排,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必须在“十三五”实现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的转变。面对一系列发展中的需求和难题,唯有通过体制机制、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的方式才能有效回应和解决。因此,如何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已是时代赋予“风电人”的使命。历史上,中国风电从零起步,正是通过对国外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完善产业体系,无论是装机量还是发电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当前,要继续保持全球引领的优势,就必须在“再创新”上下大功夫。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国际化、定制化、智能化、互联化和服务化日益明朗,这将成为我国风电下一个阶段发展的主线,而提升技术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将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法宝。
随着产业发展的“东进”,无论是中东南部低风速地区,还是海上区域,复杂的风能资源环境都对风电机组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企业根据不同环境和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差异化配置,比如,在同一风电场的不同机位点配置不同的塔筒高度、风轮直径以及控制策略,最大限度提升风能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企业必须提升基于定制化的设计和生产能力。不仅如此,风电后市场作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蕴藏着更大的市场和更多样的商业模式,众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加大在风电场服务模式和软件开发方面的投入,这都将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当今,互联网已渗透到风电的各个环节,并深刻地改变着行业。借助先进的传感器、高速的传输线路和大容量数据存储装置等,可以在微观选址中实现低成本、快速、精准寻找最优质的风能资源,风电运行中则实现了设备的智能监测和智能控制,大大提高了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我们注意到一些风电企业将互联网创新基因与产业需求相结合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远景能源作为一家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正是通过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融入风电产品中,在获得良好市场反响的同时,实现了快速发展。未来互联网带来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功能还会不断发展和成熟,行业唯有深度融入其中才是创新的题中之义。
伴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更需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协同创新就尤为关键。现在,世界上的风能、太阳能利用大国都在加大公共试验平台的建设,推动那些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周期长的关键共性技术发展,这些技术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产业质量、产业效率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这也是实现产业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企业不断适应新形式、新需求而加速创新的同时,国家也应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不断创新,使可再生能源电力获得高于其他能源品种的竞争力,既是行业发展的出路,也是能源转型的方向。
原标题:卷首语 | 用创新回应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