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纬在苗栗外海完成国内首两支离岸风力发电示范机。
上纬成功在苗栗外海架起两座风机,吸引了国际企业前仆后继地来台湾投资离岸风电。但董事长蔡朝阳以过来人的身分呼吁,国產化绝对必要,但供应商也要有永续经营的坚定决心。
走进上纬国际投资控股公司台北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具风车,以及洁净能源发电面板上不断变动的数字:即时发电量7950KW(瓩),累积发电量22.500万度(GWh),二氧化碳减排量约等于35座大安森林公园1年的吸收量。
面板上显示的,是上纬在苗栗竹南外海两座离岸风机即时的发电资讯。上纬旗下的海洋风电公司,2013年取得政府风电离岸系统示范奖励的资格,在几番波折延宕后,终于在一六年10月成功完成两座示范风机吊装,装置容量为8MW(百万瓦),一七年拿下台湾首张离岸风电执照。
为了找有认证的吊索 施工团队等1个月每天蒸发上千万
一七年间,包括丹麦国有的丹能风力(现为沃旭能源)更和麦格理资本共同入股海洋风电。麦格理资本指出,从这两座风机可看出上纬在风场的开发、制造和经营管理能力,也证实台湾本土企业发展离岸风力发电,已达国际标竿。
现在看来风光,但上纬一路走来却非常辛苦。在建置风机的过程中,受限于天候状况,离岸风场每年只有4到10月可以施工,过程中只要有任何一个小零件故障,就可能造成工程停摆数日、甚至数月;上纬曾经为了找一个有认证许可的吊索,工程船和整个施工团队足足等了1个多月,期间每天的支出是1200万元,上纬董事长蔡朝阳苦笑着说,「那时烧钱的速度不只是失血,简直像是用水管在放血。」
当年上纬从生產高性能树脂做起,因为看到风机叶片的商机,一脚踏入风电领域;但蔡朝阳却没想到,这条没人走过的路,不论在法规、硬体等各方面都付之阙如,连社会舆论都不支持,这让蔡朝阳吃足了苦头,还缴出了天价的学费,原先估计建造成本是20多亿元,最后竟然花了40亿元的代价,整整多了一倍的费用。
光是顾问费估达3亿 品质到位还不够国际认证才是关键
在坚持国產化的条件下,上纬确实付出较大的学习成本;例如,过去台湾从未发展过离岸风电,上纬请教国外有相关经验的律师、会计师、第三方验证、海事工程认证等专家,因为希望对方也要同时指导台湾其他厂商,因此收费比一般谘询更贵,光是这些顾问费用估计就达3亿元。但上纬带着一起参与兴建离岸风电,例如中兴、光宇、世曦等工程顾问公司,以及台船、稳晋港湾、华城电机等,现在多变得灸手可热,同时也为上纬未来的离岸风电业务,建立起无可取代的协力团队。以光宇工程顾问公司为例,副总经理刘家昆指出,该公司○一年就开始从事陆域风场开发的环评工作,一一年更随着上纬共同投入离岸风场开发的环评,也因此从欧洲学到专业知识和技术,而且可以利用这两支风机实地演练,并应用在之后的环评计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