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滞缓的海上风电越来越接近起飞的“风口”。在业内看来,随着技术创新和海上风电成本下降,海上风电将不再是“无利可图”。而在海上风电技术发展日渐成熟的大背景下,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的大型化被认为是降低海上风电成本的途径之一。
海上风电过去几年的慢速发展,仿佛使得大家都憋着一口气——未来要加快发展。在煤炭、石油、光伏,以及陆上风电等一次能源出现过剩的情况下,海上风电犹如一个尚未开掘的宝藏,成为能源产业投资新“风口”。从“十二五”到“十三五”,中国海上风电经历了由缓慢到提速的发展转变。
当前,我国海上风电正处于起步阶段。进入“十三五”以来,在政策引导下,我国风电布局将逐渐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转移,海上风电迎来发展机遇。随着电价政策的明确,建设成本的持续优化以及配套产业的日渐成熟,可观的市场规模和前景可期的海上风电正在吸引各路资本纷纷布局。
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凭借海风资源的稳定性和大发电功率的特点,近年来正在世界各地飞速发展。公开资料显示,海上风电的发电时间长,设备利用率比陆上风电高了一倍,且有一定规律性,有利于峰谷的调配,相比之下,陆上风电很难调节。
同时,来自中国网此前报道消息称,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调查数据,我国5米到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70米以上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基于此,海上风电可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不仅可以满足东部用电需求,陆、海风电相结合,更会加快我国绿色发电的步伐。可以看出,海上风电是我国发电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底,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根据2017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对非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依旧保持之前水平。中国风能协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积装机容量163万千瓦,这也意味着未来四年海上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不会低于30%。
而在未来几年,这种建设速度将继续保持。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各省(市)已积极规划长期海上风电发展目标,目前确定的规划总容量超过56GW。业界预测,按照目前海上风电的发展势头,2020年将会超过目标规模。当前国内海上风电的融资情况很好,甚至一些海外的投资机构都在想积极地进入中国的海上风电。
随着海上电价政策的明确,建设成本的持续优化以及配套产业的日渐成熟,我国海上风电在“十三五”期间迎来加速发展期。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更复杂,安装、运营、维修成本要更高。然而随着技术的成熟,规模的扩大,加之更大的风能储量和更高的风能质量,海上风电相较于陆上风电,可能拥有更大的成本下降空间以及发展空间。目前海上风电规模化应用条件初具,但还有海上机组技术与可靠性、海上风电场设计、海上风电工程等多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海上风机规模越来越大,推出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单机容量增长速度以及风场规模增大,规模化效应产生的单机前期成本及后期运营成本都将明显下降。“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研究8兆瓦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建立大型风电场群智能控制系统和运行管理体系,降低海上风电场的度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