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近期印发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严格控制弃风限电严重地区新增并网项目”,“对弃风率超过20%的省份暂停安排新建风电规模”。
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张正陵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弃风弃光”现象恶化的共性原因包括:新能源开发与市场不匹配、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不足、电源结构不合理、政策机制不健全等,迄今未有根本改观。
张正陵介绍,我国新能源装机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而用电负荷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但“三北”地区负荷需求小,消纳市场容量有限。加之近年来各类电源持续快速增长,总体供大于求。
现有输送新能源的通道能力只有3696万千瓦,占三北地区新能源装机比重22%。“三北”地区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仅建成了±800千伏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新能源难以更大范围消纳。
我国“三北”地区火电占比达到70%,而抽水蓄能、燃气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不足4%,东北仅为1.5%。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
我国力长期以来按省域平衡,跨省跨区输送需要国家层面规划明确。大型水电基地(如三峡)一般在建设之初就明确了外送方向和消纳份额,保障消纳。但目前我国缺乏针对大型新能源基地消纳送出的规划,也尚未建立促进跨省跨区消纳新能源的市场化机制。在目前用电需求不足,装机过剩的情况下,各省消纳外省新能源的意愿不强。
在共性原因之外,目前弃风电量居前的甘肃、新疆和东北地区,又“各家有各家的难处”。
张正陵分析,新疆的主要问题,在于高耗能自备电厂挤占消纳空间。自备电厂现占据新疆售电市场的50%以上,新能源消纳不到10%。受利益驱使,许多公用电厂也积极筹转自备,以摆脱统一调度。
“甘肃的问题是新能源发展过快。”张正陵表示。甘肃电网常年负荷在八九百万千瓦,最大也仅1300万千瓦,可新能源装机就超过2000万千瓦,自身消纳不了,送出能力又不足。±800千伏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计划2017年投产,比酒泉风电基地建设滞后2-3年。
东北地区的问题在于采暖期、大风期和枯水期“三期重合”。张正陵解释,东北地区火电机组中,供热机组占比高,吉林供热机组比例达到73%,冬季采暖季,保供热和新能源消纳的矛盾非常突出。据统计,2016年60%的弃风发生在供暖期,低谷弃风电量又占总弃风的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