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稳步推进风电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安排新开工建设规模约2500万千瓦,新增装机规模约2000万千瓦;扎实推进部分地区风电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规模约2000万千瓦。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8年度风电投资监测预警结果的通知》显示,限制风电投资建设的地区由“红六省”变为“红三省”,将内蒙古、黑龙江、宁夏三省从红色预警名单解禁。
(图片来源:互联网)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大力支持引导、弃风限电改善明显、解禁部分省份风电投资建设的限制等多重积极因素的推动下,我国风电发展迎来转机,新增装机空间有望回升。
风电新增装机回暖
业内专家认为,《指导意见》使用“稳步”二字推进风电发展,表明需要保持风电产业合理的年新增规模,以保障我国风电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今年1-2月风电发电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4.7%。
“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健康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规模才能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一方面,“红六省”风能资源是最优质的,适合建设大型风电场;另一方面,推进中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分散式风电、海上风电发展,为风电发展带来额外的新增量。
“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分散式风电发展受制、海上风电未进入规模化阶段,‘红六省’是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区域。”秦海岩认为,随着“红六省”逐步解禁,表明风电新增装机回暖,将对我国风电新增装机有直接提升作用。
“我国风电发展将会出现向“三北”地区回流的现象。”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马金儒认为,“红六省”变为“红三省”,解禁限制内蒙古、黑龙江、宁夏的风电项目建设规模,表明在多项政策推动、电网技术支持、国家电网积极配合、跨区域的调度和交易利好下,我国风电消纳问题得到改善,2017年弃风率同比下降6.7%。这将有效降低风电成本,提升风电项目的经济性,通过解禁红色预警名单以促进“三北”地区的风电项目建设,从而推动风电行业发展。
同时,马金儒还表示:“《指导意见》提出的保持年内新增装机在约2000万千瓦是比较合适的,可有利于保持风电产业合理、稳定的发展规模,也是支撑我国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此外,2017年,我国新增风电吊装容量达到1958万千瓦,新增并网风电装机仅1503万千瓦,较前几年有明显下滑。专家分析认为,国内风电2017年装机经历低谷后,风电产业发展已处在“十字路口”,这需要新增装机规模促进行业发展
风电开发加速“上山下海”
《指导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建设,探索推进上海深远海域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分散式风电发展。专家认为,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低风速风电和海上风电无疑是未来风电行业的发展重点,将会加快形成风电发展“上山下海”的生动局面。
秦海岩表示,在政策利好下,并基于目前分散式风点发展潜力及可操作性,我国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将继续作为风电发展的核心增量的区域。同时,分散式风电靠近负荷消纳的特点,成为风电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分散式风电增速有望提高。同时,随着海上电价政策的明确,建设成本持续优化以及配套产业日渐成熟等利好,海上风电将迎来加速发展期。
马金儒也表示:“分散式风电具有规模小、建设周期短、传输能耗低、就近消纳等优势,海上风电仍是一片未充分开发利用的蓝海,随着我国风电开发重心由‘三北’地区向中东部和南部地区转移,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有望成为未来风电装机新的增长点。
为尽快推进风电“上山下海”,马金儒认为,我国分散式风电发展滞后,主要根源在于配套政策不完善,各地分散式风电审批流程不明确简化,制约了其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发展最大的难点是建设成本较高、技术水平亟待提高。她建议,通过规范简化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建设审批手续、构建多元化社会资本投资渠道等手段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分散式风电有序发展。针对海上风电而言,应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上风电核心技术等,通过技术研发降低成本,从而加快布局发展海上风电。
“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是陆上风电投资成本的2倍,盈利空间十分有限。同时,设备研发能力滞后,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国产化程度不高。”秦海岩也表示,海上风电项目的设备要面对高湿度、高盐分干湿交替、浸渍等恶劣自然环境,同时运维受到气候条件影响明显,这就需要提高技术以及整个风电场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因此,应加强海上机组技术与可靠性、海上风电场设计、海上风电工程等多个方面技术研究。
秦海岩还表示,发展分散式风电可坚持“集中规划,批量核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思路和原则,通过土地入股、PPP模式等方式增加地方的参与度,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记者 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