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风电后市场专题研讨会”,于2018年6月13-14日在上海市召开,本次会议主题"创新驱动 智慧未来",致力于探讨交流运行维护经验和创新服务,促进风电后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靖出席“第五届中国风电后市场专题研讨会”,并作题为“风电运维后市场思考”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
李靖:尊敬的杨理事长,各位嘉宾,我演讲的题目是风电运维后市场的思考,也是开发单位的一些考虑。
风电运维后市场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随着发电的规模越来越大,装机数越来越多,就一定催生庞大风电运维的后市场,而且将会是长期稳定而且具有活力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很明显也有些痛点的问题。
首先运维后市场秩序,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水平比较低。
痛点二,老旧设备故障率高,工控系统事件频发,大部件的故障比较突出,公共系统共享性,可替代性差,升级换代不容易。
痛点三,电价平价上网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同时我们的运维成本还要降本,压力非常大。
痛点四,开发商整机制造商和第三方的运营公司没有形成合力,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所以全产业链的质量意识、共享理念、整体成本优化的意识,在单一的制造商,单一的单位可能有优势,但总体来看怎么能够有体现。我们主要从投资开发、工程建设、生产运维、营销服务、员工素质等进行优化,新型信息技术为新能源运维后市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也为新能源建立一个高度安全、有保障、有包容的信息平台提供了多种选择机会,有效融入到新能源整体平台建设将是后运维市场的重要战略课题。什么样的信息化平台,是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化云平台,能够包罗万象,解决我们的问题呢,这是大家都在探索的过程。windows统治我们计算机的软件,统治20年,那下一个我们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是个什么样子?
简单介绍一下中广核新能源控股公司是中广核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风电、太阳能、水电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开发、工程建设、生产运维,自2007年成立以来,风电累计投运容量1130万千瓦,遍布27个省区,综合绩效排名国内前五。始终坚持一次把事情做好的价值观,践行三实两基企业文化共识,形成了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运维管理模式,针对行业痛点我们也在探索。
痛点一,后运维市场秩序混乱,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低,从核心运营、专业保障方面做了些探索。
我们从业务诊断的角度来看,对战略方向的把握能力还是欠缺的,内部运营监控管理是滞后的,数据决策的广度和深度是不足的,我相信相当的开发商也同样有这个问题,有很多数据在睡大觉,不是数据资产,是数据垃圾。在核心运营方面,市场运营难度加大,一些拓展工作日益繁杂,售电业务,电力结构,固定的电价不是上网的,成交日益市场化。进度效率低下,工程过程缺乏有力保障。集约管理程度不高,生产运维急需细节指导。新型业务支撑不足,公司市场思维亟待成型。专业保障方面主要是保障业务需要相对完善,精益化程度有待提高,这些都要通过有效的信息化平台来支撑,从业务的应用、数据的资产和IT建设方向进行推进。主要是优化整体信息平台的建设,挖掘数据资产,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建构,加强集约建设,特别对那些偏远地区有效的信息接入。
通过建立行业通用接口的服务标准和信息化平台,实行一个新能源、一个新面孔。中广核新能源标准化的信息系统采用一站式,通过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开发成果,逐步打通数据链、简化生产慢操作,最大限度降低核心系统运维难度。
制定信息化平台数据接口标准,打破信息化孤岛效应,各个信息系统将融合成为支撑新能源业务的一体化运营支持平台和预警决策平台。通过技术支撑、分析能力的提升采取多方位的应用,从人财物的全面管控,做到预测准确、预警到位。
推动建立设备运行维护、定期检查(试验)、设备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等行业标准和规范。并参与制定运维后市场服务能力评价、认证和考核体制机制。刚才都提到运维后市场能力的评价、认证和考核标准,我们也在尝试,从企业的角度,从开发的角度怎么让评价标准与机制能够践行,通过指标数据、数据分析、指标应用全链条、全过程的管理,使评价体系能有效地发挥、引领运维后市场向健康方向发展迈进。
痛点二,老旧设备问题,故障率高、共模质量事件频发、设备大部件故障突出、工控系统共享性、可替代性差。
比如说提高故障预警实时检测、预警结果的现场核查,预警准确性对照、厂商的及时跟踪,故障缺陷的自动分类分级,自动按照等级推送,建设预期工单的自动报警。整个工控系统首先推崇的是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是我们设备供应商需要解决的问题。老旧设备量很大的,还是要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来改善老旧设备故障排查难的问题。
随着国家新能源行业标准更新,老旧设备可能无法符合相应设备运行标准,同时故障率逐渐增加。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推动老旧设备治理管理标准建立。主要是通过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三个方面保证安全运行、稳定可靠、提质增效三个方面推动。特别是安全,绝大多数都是运维过程中设备提前预警,设备本来应该预警,当然也有经营管理不够,但主要还是设备的预警体制问题。针对设备整治过程当中的备件缺失和现场技术能力不足等情况,建立新能源产业统一物资互联网+平台,创新物资联储生态圈。从一线的现场到我们的厂家,到我们运输全过程,我们把它适当地努力朝生态圈建设,我们要打破开发商之间的壁垒,打破供应商之间的壁垒。想象一下,比如在内蒙古,我们就接近提供服务的话,我们的成本一定会大幅度降下来。
整合行业资源,整合各设备厂家后台技术支持子平台,逐步规范管理故障预警信息及相关作业。实现机组故障早期预警,降低重大失效风险和维修成本。上海电气也提到了,我们也在探索,把这个工作做实做透。
痛点三,新能源无补贴平价上网时代已经到来,运维成本压力巨大。
这提了两个课题,最佳的运维模式是什么?大家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最佳的运维模式?我们有开发商成立了运维公司,运维公司就是解题公司,成本最低吗?就我了解的一些情况,有些运维公司成本很高,我们如何找到一条最佳的风电运维模式,我们仍然在探索。第二个是运维成本如何最低?这个不是靠一家设备厂来做的,一定是靠整个业态一起来想办法,就像我们现在中美之间贸易战当中一个核心芯片,为什么芯片赶不上,不容易赶上,因为整个业态,以美国的核心技术加上全球发达国家,像日本、韩国等等构成的那个芯片的业态生态圈,你很难突破。我们努力在大件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平台,实现通分融合,通过智能运维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和可实时化的管理,使用云资产设备健康管理系统,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我们还是一个初步形的工作,改进精益化管理,质量提升的工作永远在路上。包括风光资源、前期管理、风险管理、集中监控系统、功率预测、预警系统、能效评估、备件联储系统、经营分析、售电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结合在一起,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做。
逐步筛选判别现有电站周边的气象采集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通道与国内外气象服务提供商获取气象及舆情信息。优化气象预测模型、提升预测的准确性,提高设备有效发电效率。功率预测性和发电量相关,但是海上风电跟人命相关,海上气象预测高度的准确性,人员安全性就非常相关联,要求要与气象管理结合。
规范国内外各个区域售电的网间结算、清算业务。同步考虑利用B2C结算业务,或与国内外快捷支付合作,降低公司运营财务成本。最终我们要实现财务管控、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的集中统一和最优化管理,这也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痛点四,三方没有形成合力的问题。
我们探索推动形成新能源生态圈中的安全、质量文化融合速度,信息化系统成为中广核新能源和所有合作伙伴的共享平台。
将数据垃圾盘活成为数据资产,促进新能源业务链条中各个企业深度融合,推动建立后运维市场质量文化、共享理念、整体成本优化意识,共同推动建立通用的服务和技术标准。打价格战是没有前途的,一定是降低我们中间的交易成本,全产业链、全行业成本最优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打价格战对我们带来的伤害,才能使我们这个产业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我们在数据共享方面努力消除信息壁垒,促进行业内各个专业信息化系统、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综合分析,形成跨专业、跨系统、专家协同的数据综合分析的应用需求大幅增长。数据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数据共享集成,高校的分析计算能力及统一的监测分析平台,一体化平台+微应用企业信息化架构模式。将来都是要在云端跑的,这种交易成本大幅度将来和巨量数据最优化的应用,会导致我们最优的设计、最优的制造、最优的运维,就会产生最好的效益。
共同推进后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共同提升企业间“安全、质量文化”的融合,实现“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目标。后市场的建议,建议行业推动建立质量文化、共享理念、整体成本优化意识。建议行业规范涵盖设计、设备、运营整体团队的保障性网络。建议行业建立分区域的现场问题快速响应机制,技术支持同盟和备件共享机制。建议行业推动建立设备运行维护、定期检查和运维考核机制。
谢谢大家!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