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产业招商是推动我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时代所趋,是抢抓机遇促进后发赶超的迫切需要。今年初,我省正式印发《贵州省2018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方案》,以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新进步,做大产业、做强企业,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长期可持续发展。
上半年,我市新引进到位资金1423.05亿元,新引进项目692个,新引进项目开工率达98.55%;通过大力实施“千企引进”工程,引进企业为159家,完成省下达180家任务的88.33%,招商引资工作各项指标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过半”。
数据的背后,是我市各级各部门加强产业研究实现错位发展,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实效,强化服务支撑推进项目落地的结果。即日起,本报开设“投资贵阳 产业大招商 项目调研行”栏目,报道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营商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快实现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大突破的亮点与做法。
盛夏时节,驱车来到开阳县高寨乡杠寨村,沿山路盘旋而上,行至山顶,就会看到一座座白色风机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绵延数十公里,蔚为壮观。从风电场变电站向四周望去,鳞次栉比的楼房及附近的河流尽收眼底。极目远眺,无限风光令人心旷神怡。难以想象,五个月时间,这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2018年1月,中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投资建设的高寨风电场项目破土开工。据介绍,高寨风电场20台风机单机容量为2.0兆瓦,总装机容量共40兆瓦,预计年上网电量为7796万千瓦时,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1949小时,容量系数为0.223。
今年5月,20台风机整体投运,创造了贵阳新能源产业项目推进的新速度。“项目建设速度也创造了中广核项目建设的‘新速度’。”中广核贵州开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福祥感慨道。同样规模的项目,建设时间往往需要一年左右。
这样的建设速度,体现了贵阳市实施大招商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和体制机制改革,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取得的成效。
唯有绿色发展才能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瞄准这个方向,此前,开阳县多方奔走,与中广核对接,希望引进风电项目。“2014年,我们来开阳考察时,就被凉爽的气候吸引了。当地政府也十分支持,提供了多个地方供我们选择。经过考察,我们最终选择了高寨乡。”赵福祥说。
“过去,我们建设一个风电场,从测风期各项手续审批,再到动工方案、林地许可证申请等一系列工作搞完,至少需要几个月。在贵阳,我们提供好相关手续后,只花了一个月左右就办理完成。”赵福祥边走边说。
然而,开阳高寨风电场项目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项目初始阶段,因地处高寒地区,清洁生活用水缺乏。加之项目建设处于攻坚阶段,下山取水耗时又麻烦,喝水成为一个难题。”赵福祥说。得知这个问题后,开阳县水务局及高寨乡便开始帮助施工方在山上打井,解决了施工人员的饮水难题。
迎着清风,朝一号风机处走去,十多分钟后,便看到一座80米高的巨型大风车,3片60米长的叶片迎风旋转。风机下方,丝毫不见施工的痕迹。
“建设一个风机,至少需要300平方米以上的土地。虽说早期会对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我们建设完成后,会对土地进行复垦。除了风机台的位置,其余地方都是绿地景观。”赵福祥说。经过不懈努力,施工后的“伤疤”正在一点点愈合,生态修复已是初见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风电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寨乡经发办主任顾和建感触颇深。“高寨乡虽然生态好,但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相对薄弱。风电场建起来后,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中广核还出资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顾和建说,我们还计划依托风电项目打造一些旅游拓展项目,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风电场附近的村民便是最先受益的一批。由于杠寨村地处海拔较高的山丘,村户较为分散,上山的路仅有一条狭窄的泥巴路,村民出行十分不利。“以前,我们出门到乡镇上赶场,走小路都要花半个小时以上,由于山路狭窄,带点农产品出去卖都很难。”62岁的杠寨村村民卢仕林说。
“正是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设风电场的同时,将这个问题考虑进去。”赵福祥说。就这样,一条4.5米宽的进山道路建了起来。
“有了进山路,汽车都能开进山。乡里正打算依托风电项目发展生态旅游,我修建了两层楼房,打算开个农家乐,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对于未来的好日子,卢仕林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