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目标长路漫漫
我们在2010年的时候,曾经给海上风电定了一个我们认为不算很激进的目标——大概到2015年建成500万千瓦,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可能还是远远没有办法达到的。
在中国,一般的规划,都是习惯超额完成。现在差距这么大,大家也能感觉到,在海上风电领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编者按:海上风电目前已投产的装机容量只有40万千瓦左右。)
但是在这里必须说一件事情,我们对于海上风电仍然寄予非常大的期望。因为对于沿海的省份来说,他们清洁能源的来源非常匮乏,海上风电将是他们非常重要的清洁能源电力来源。
“其实心里也没底”
为了促进海上风电的发展,今年6月份制定了一个阶段性的海上风电电价,大家也都清楚,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运的近海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很多人觉得这个定价偏低,它实际上也反映了我们对于海上风电的谨慎的态度。
对于开发商和施工企业,可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消息。就是近期国家能源局最终还是要尽快的落实并开启一个海上风电的建设方案,这个规模可能在10GW左右。这次在市场准入这块,我们没有设置门槛,只要是愿意干的项目,只要在用海上没有冲突的,原则上我们都会积极支持。
但是对于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比如,2015年底,就是十二五的结束的时间,以及2016年底,还有2020年,究竟能够完成多少的安装量,我们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心里还没有底。
海上风电的对手是陆上风电?
现在实际上面临一个选择。跟欧洲相比,欧洲现在很大程度上,陆上风电在地域上已经趋于饱和了,所以海上风电是他们非常重要的选择。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实际上,陆上风电的发展潜力很大,而且需要的补贴更少。所以对我们在未来的规划中间,就需要有一个权衡。
海上风电对手是陆上风电?
成本决定蛋糕能做多大
所以我们现在,比较关心的一件事情。我相信到现在为止,大家已经不再怀疑能不能把风机竖在海上了,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究竟能够把成本做到多么低的程度。
我们沿海做过一个初步的风资源的评测,大概技术可开发量超过了5亿千瓦。但是成本下降的速度,决定了海上风电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
别低估后期运维费用
现在海上风电的施工成本大概占总开发成本的1/3,这部分也是现在的技术难点,我们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真正参与进来。
就前期和一些企业的沟通来看,我个人认为,开发企业普遍低估了后期运行维护的难度和费用。我与一些国外的企业交流过,也去参观过丹麦、荷兰、英国的海上风电厂。从国外项目的情况看,他们普遍的后期运行维护的费用大概要占到全部投资的20%到1/3。而我们从现有的经济性测算的结果看,对这块的费用的估计可能是有个低估的倾向。
当然,我们也希望大家最后能实现一个比较低的安装和运行维护的成本,这就需要有一个比较快速的技术进步。
欧洲在海上风电这部分确实比我们起步要早好几年,而且我们现在也担心,国内一旦海上风电建设进入集中建设期,国内的施工能力、施工企业的装备和数量,能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降低成本是最终目的
最近也有很多的国际的企业来拜访我们,表示了对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高度的兴趣。我们可以说,中国政府对海上风电领域的对外合作,一直是持一个比较开放的态度的。实际上,之前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合作的范例,比如龙源振华的打桩锤就是从荷兰买的。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需要加强相互的合作和借鉴。当然主要还是中国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不得不提出来的一点是,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情况。
这个特殊情况是,中国海上风电的海况、施工条件,都和欧洲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也衷心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在这一块加强务实的合作,去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真正把这块技术完善起来,成本降下来。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中国企业进入欧洲是好事
很多外国朋友也提出希望中国企业拓展欧洲的市场。我也替中国的企业呼吁一下。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欧洲的市场开发程度,我不认为比中国市场更加开放。虽然他们更多的是用一些软的壁垒,比如认证认可的一些壁垒,导致很多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存在很大的困难。但实际上,中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设备制造企业,如果能够比较好的在欧洲市场扎根的话,对欧洲的海上风电价格的下降也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我们知道,欧洲的一些大企业对政府的游说能力比较强,也希望他们能把我们的诉求带过去。
欧洲制定了非常好的能源发展的战略,可能未来可再生能源在欧洲的能源供应中会起到主体的作用,而中国也在努力的追赶。所以我也希望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海上风电领域,大家能一块把蛋糕做大,这个对这个行业所有的企业都是一个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