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起舞,正是目前风电产业的真实写照。政策利好频频下发,海上风电发展进入加速期,消纳情况有了明显好转,资本进驻带来的除了繁荣,更有暗涌。
“乘”风“兴”电,对于拥有绵长海岸线以及丰富的风能资源的我国来说,是新能源发展策略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8年7月30日,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于北京透露,上半年风电装机超1.7亿千瓦,弃风电量减少53亿千瓦时,弃风率同比下降5%。而且,有18个省、市、区没有弃风限电,总体弃风情况有了可见好转。
一方面,国家电网调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电力结构趋向于平稳过渡,类似于风电这样的清洁能源电力有了更多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就近消纳向着多元化产品输出方向发展,更贴近用户侧,电力外送基础建设更加完善,输送对象也有了范围性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风电市场迎来了更加稳定的长远发展基础,社会资本的介入让风电事业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交易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更大突破。
尤其是,曾经受限于资本、技术、装备等因素的海上风电,被推向了一个建设高峰期。业内研究显示,自2017年以来,东南沿海不少城市相继公开了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而截至2018年初,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规划总和已经超过1亿千瓦。
业界分析,未来3到5年内,都将是海上风电发展的强势期,相较陆上风电可塑性更高一些。再加上政策引导和鼓励,海上风电自身发展的优势,甚至不受电价下调影响,更是获得了不少资本的青睐。
据悉,一些上市公司纷纷出手,布局海上风电,国产风电设备替代进口产品的步伐也大大加快。在这一系列的利好之下,海上风电发展进入换挡提速期,并不那么出乎意料。
除了上文说到的电价政策倾斜,国内风电装备制造崛起外,各类项目频落地、技术进步和规模化扩容等都是海上风电备受瞩目的原因。受益于分支领域的蓬勃生机,风电整个行业散发着新活力,当然也意味着新挑战。
按照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大量参与者涌入无疑会加剧彼此的碰撞。从行业优化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良币驱劣的过程,也是构建一个成熟稳定、规范高效的风电市场所必经的过程。承压,是否会等来顺势起飞的结局,归根究底仍是一场硬实力的比拼。
因此,顺政策东风不意味着有捷径可走,真正融入风电产业市场化的变革,脱离“补贴”的襁褓,自立自强地赢得准入未来的通行证,才是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