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对该网站的采纳和使用。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沉浸理论,分析了影响高校学生接受和使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因素。通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200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分析发现信息质量、感知有用性是影响学生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趣味性,没有发现感知趣味性对用户行为的作用。因此,网站管理者要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学习成绩并促进其使用,保障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成功。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技术接受;信息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1-0029-04
一、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1]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网站的建设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实行资源的共享,支持学生进行在线学习、自主探讨和协作讨论等。因此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
高校和各级教育部门提供了大量的资助经费用于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我国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几乎90%以上的高校都有了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但其在具体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网站资源大多是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ppt课件等;BBS、Blog等作为学生和教师互动的平台,在运行中几乎无人问津;多数网站的访问量很低。[2]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学生的接受和使用,但由于缺乏用户接受,精品课程网站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精品课程网站技术接受研究的理论基础
用户的态度是影响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学生对精品课程网站的态度和使用意愿有助于创建一个更好的网络教学环境。测量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行为因素。情感因素(如感知愉悦)、认知因素(如自我效能和感知有用性)都对行为因素(如使用精品课程网站的行为意愿)有正向的影响。[3]因此,研究学生使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影响因素可以借鉴不同学科的理论。
1.理性行为理论
许多学者研究了用户态度、意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建立了一些态度、意向和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其中尤以Fishbein和Ajzen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最为著名。[4]根据理性行为理论,个体的实际行为(actual Behavior,B)是由行为意愿(Behavioral Intention,BI)直接决定,而行为意愿又由个体对采取该行为的态度(Attitude toward behavior,A)和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SN)共同决定,即个体依靠理性的对特定事物的态度来做内部判断,依据社会的准则来权衡,在进行判断和权衡后才会形成接下来的行为。模型的基本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理性行为理论是一个通用的模型,它没有明确表明用什么信念来解释某一特定行为。也就是说,该理论模型中的信念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因此,在使用该理论模型时,研究人员应该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信念。该理论普遍用于解释各种人类行为,因此它也同样适用于用户对信息技术的行为的理解。该理论用于信息系统研究的一个有利方面,就是它提出任何因素只能通过对态度和主观准则的影响来间接影响系统使用行为,这就使人们对行为的合理产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5]虽然理性行为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的解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该理论严格的适用条件以及主观规范对接受行为的影响还没有在实证研究中取得一致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进一步修正和扩展。
2.技术接受模型
为了深入探讨信息技术的接受问题,Davis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吸收了期望理论模型、自我效能理论等相关理论中的合理内核,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TAM),模型如图2所示。[6]该模型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原来变量间的关系加以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简洁地来描述和解释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理性行为理论强调态度和主观规范共同影响行为意愿,意愿进而影响个体行为。而Davis认为,当行为是指对技术的接受行为时,态度比主观规范有更强的影响力,因而提出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PEOU)两个信念要素,并认为这两个信念决定用户对技术的态度,态度进而影响行为意愿,同时感知有用性也会对行为意愿产生直接影响。此外,根据以往对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归纳出一个外部变量的影响因素,认为它会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个信念产生影响。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技术接受;信息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1-0029-04
一、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1]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网站的建设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实行资源的共享,支持学生进行在线学习、自主探讨和协作讨论等。因此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
高校和各级教育部门提供了大量的资助经费用于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我国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几乎90%以上的高校都有了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但其在具体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网站资源大多是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ppt课件等;BBS、Blog等作为学生和教师互动的平台,在运行中几乎无人问津;多数网站的访问量很低。[2]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学生的接受和使用,但由于缺乏用户接受,精品课程网站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精品课程网站技术接受研究的理论基础
用户的态度是影响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学生对精品课程网站的态度和使用意愿有助于创建一个更好的网络教学环境。测量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行为因素。情感因素(如感知愉悦)、认知因素(如自我效能和感知有用性)都对行为因素(如使用精品课程网站的行为意愿)有正向的影响。[3]因此,研究学生使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影响因素可以借鉴不同学科的理论。
1.理性行为理论
许多学者研究了用户态度、意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建立了一些态度、意向和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其中尤以Fishbein和Ajzen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最为著名。[4]根据理性行为理论,个体的实际行为(actual Behavior,B)是由行为意愿(Behavioral Intention,BI)直接决定,而行为意愿又由个体对采取该行为的态度(Attitude toward behavior,A)和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SN)共同决定,即个体依靠理性的对特定事物的态度来做内部判断,依据社会的准则来权衡,在进行判断和权衡后才会形成接下来的行为。模型的基本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理性行为理论是一个通用的模型,它没有明确表明用什么信念来解释某一特定行为。也就是说,该理论模型中的信念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因此,在使用该理论模型时,研究人员应该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信念。该理论普遍用于解释各种人类行为,因此它也同样适用于用户对信息技术的行为的理解。该理论用于信息系统研究的一个有利方面,就是它提出任何因素只能通过对态度和主观准则的影响来间接影响系统使用行为,这就使人们对行为的合理产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5]虽然理性行为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的解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该理论严格的适用条件以及主观规范对接受行为的影响还没有在实证研究中取得一致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进一步修正和扩展。
2.技术接受模型
为了深入探讨信息技术的接受问题,Davis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吸收了期望理论模型、自我效能理论等相关理论中的合理内核,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TAM),模型如图2所示。[6]该模型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原来变量间的关系加以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简洁地来描述和解释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理性行为理论强调态度和主观规范共同影响行为意愿,意愿进而影响个体行为。而Davis认为,当行为是指对技术的接受行为时,态度比主观规范有更强的影响力,因而提出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PU)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PEOU)两个信念要素,并认为这两个信念决定用户对技术的态度,态度进而影响行为意愿,同时感知有用性也会对行为意愿产生直接影响。此外,根据以往对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归纳出一个外部变量的影响因素,认为它会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个信念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