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死亡之海”之称的新疆罗布泊边缘,哈密南部戈壁深处,新疆地区第一个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煤电项目正吸引着行业内外关注的目光。
在这里
火电厂燃煤锅炉大比例燃用高钠煤不结焦并达到设计指标和环保排放要求,世界性难题被攻克,中国工业大奖揽入囊中,树立了全国火电建设项目的里程碑。
在这里
火电机组智能控制系统首次应用于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实现了启动准备到机组并网、升负荷、解列、停机全过程智能控制,获得2017年度电力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这里
国电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龙源工程)作为电厂的总承包方,尽情释放其专业化优势,抓好管理协调和设计优化,该项目获得了9大类60项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项。
向《中国电力报》记者介绍这些煤电建设亮点的,是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龙源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彩云。这个获得“2016~201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项目正是李彩云和他的团队倾心打造的——国电哈密大南湖煤电一体化2×66万千瓦工程(简称哈密大南湖煤电)。
“这放在东部都是一流的电厂”
“这放在东部都是一流的电厂。”当亲眼看到哈密大南湖煤电现场高标准管理的情景时,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尤京感慨道。他没想到在西部沙漠腹地这么特殊的条件下,竟然建设了如此高质量的精品工程。这背后是龙源工程人攻坚克难的日日夜夜。
哈密大南湖煤电是国家首批核准的“疆电外送”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重要配套电源项目。早在2013年4月份,龙源工程就走进了这片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困难、生活条件艰苦的戈壁腹地,承担起电站总承包任务,开始了一场长久的拓荒之旅。
“一开始,劳动力的组织可以说是工程最难的。周围个别工程施工现场曾经出现跑过八批人的事情。”李彩云向《中国电力报》记者介绍道。
由于工地位于新疆哈密南部戈壁腹地,距离最近的村庄也要60多公里,现场寸草不生,在施工前期连手机信号和基站都没有,工程人员白天进项目工地也需要拿着GPS定位仪,天黑前必须出来,否则沙尘暴一起,肯定迷路。这对工程施工劳动力组织、物资采购、运输等都带来巨大挑战。
除了无信号,在茫茫戈壁滩,黄沙滚滚,飞石蔽日,无路、无水、无电、无人烟更是常态,时刻困扰着龙源工程人。广袤大漠,刺骨寒风与蔽日风沙,让人难以驻足;缺乏淡水,一吨水的成本甚至可以高达百元;温差极大,全年昼夜温差平均在20摄氏度左右,7、8月份最高地表温度达63摄氏度。
李彩云告诉记者,工程建设期间,龙源工程积极倡导和谐工地文化,精诚协作,在荒漠戈壁营造家的氛围,针对资源协调、气候异常、人心不稳等问题统一组织、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自工程开工后,工期紧,任务重,龙源工程哈密项目部全力以赴驻守工地,与戈壁为伴,与黄沙为友。因业务繁忙而疏于陪伴家人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他们却无怨无悔。
大到创优目标、规划的设计,小到汽机、锅炉上的每一颗螺丝、每一道焊口,哈密项目工程创优工作办公室刘主任都紧抓不放、盯住细节,为了工作他错过了女儿的高考。
项目部张经理全程参与到项目达标投产和创优工作中,每天跑现场,结合专家对工程达标投产和创优中提出的问题清单,监督并协调每一项工作的进程。离不开项目所在地,他未能见到老父亲最后一面,这位微胖的四川汉子留下了愧疚的眼泪。
“我们宁可少挣钱也要把工程做好”
“设计优化不是省钱的代名词。我们提倡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和能价比高的施工单位,真正从工程质量出发对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协调和设计优化。”李彩云向《中国电力报》记者阐释了精细管理的理念。
在李彩云看来,省钱不是工程建设的第一要素,质量、安全才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