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桦近日在论坛表示,核电在改善环境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对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形成很好的补充。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难得的歷史机遇。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核电)董事长陈桦近日在论坛上表示,核电建设是高科技和高端製造业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对中国能源产业提升和结构调整有重大意义;同时“一带一路”为中国核电行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发展时机,强调核电可发挥“国家名片”的重要作用。
陈桦介绍,现时世界核工业的发展呈现明显分化态势,一方面传统发达国家市场趋于饱和、技术优势趋于削弱;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核电市场需求广阔、技术进步加速,同时核电产业逐步与市场接轨,资本运作、经营管理及业务多元化在公司的日常运作中,佔比逐渐变大。
坚持安全至上夯实发展基础
面对上述新变化,陈桦认为,应从三方面来探讨。首先,是坚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推动环境改善、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他说,满足全球能源需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人类未来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其中发展核电就是解决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满足能源需求的必然选择。
他进一步解释,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在改善环境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中国目前大部分电力依靠煤炭生产,核电作为一种稳定的清洁能源,能可靠地供应基本负荷电力,并对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形成很好的补充。此外,核电建设涉及基建、电气、控制、材料、化工等方方面面,符合中国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的要求。
其次,是坚持安全至上,夯实核电事业发展基础。陈桦认为,公众对发展核电的顾虑主要源于对安全的不信任,强调中国核电将视安全为“事业的生命线、企业的生存线、员工的幸福线”,会通过建立先进的核安全理念体系、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技术创新和培育核安全文化等多措施,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藉技术创新研行业经济性
最后,是以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引擎,加强对核电经济性的研究。陈桦称,除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外,核电发展是否具经济性,是决定市场份额和核电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但他坦言,在安全性大幅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建设成本增长和经济性下降的矛盾。
他以建设一座双机组百万千瓦核电站为例,“一次性投资超过400亿元,建设周期长达六年,当中设备佔总成本40%,资金成本也佔10%,建成后若要运营60年,还将带来1000亿以上的投入。”他说。这个例子,带出了中国核电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为此,中国核电通过优化运行、提高设备可靠性、减少库存、集中採购等举措,主动适应,应势而动。
自1985年秦山核电站开工至今,中国核电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核电运营商之一。目前,中国核电拥有在役核电机组17台、在建核电机组8台、总资产规模超过3000亿元。
陈桦总结说,“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中国产业走出世界,也要求我们共同探讨研究如何做大做好这个“蛋糕”,强调会“紧扣新矛盾,瞄准新目标,踏上新征程,无愧新时代!”
原标题:中国核电:“一带一路”为“闯出去”创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