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将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成果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凸显出文化建设对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地位。
核安全文化是文化在核行业的集中体现,着重强调“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安全的重要作用,是确保核安全的灵魂。核安全文化具有鲜明核行业特性,同时又很好地满足了核行业特需,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之与质量保证和经验反馈并列为保证核安全的3个基本要素。与其他行业相比,核安全事关国家安危、人民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大国地位,核行业始终强调安全第一,确保安全是所有核行业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核安全文化走过30年
自1984年至今,中国核安全文化经历了30年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安全意识,到引入国际安全文化理念,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全行业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核安全文化建设方法,形成了既接轨国际、又聚焦中国实践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成果,为保障核能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不断探索中,核电企业借鉴国际经验开展核安全文化专项学习,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一套贯穿核安全文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参照国际标准开展核安全文化评估,聚焦共性问题,推广良好实践,并结合发生的运行事件不断反馈优化,促使核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核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对监管经验的总结,确定了“独立、公开、法治、理性、有效”的核安全监管原则,形成了“坚持文化引领”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重要经验,并通过监督检查、规章制度建设以及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措施,有效促进核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深入。
核安全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核能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进入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指出“中国将坚持培育和发展核安全文化”。
在核安全观的指引下,国家核安全局联合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为引领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导,凝聚了核安全文化建设力量。随后国家核安全局组织了覆盖全行业的核安全文化宣贯推进专项行动,广泛宣传核安全文化理念,消除安全隐患,形成有指导、有推动、有实施的核安全文化推进路线图。
通过全局性的引领带动工作,中国核安全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核安全文化建设主体扩充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三方,核安全文化推广也由核电厂、核设备领域,扩充至核技术利用以及核燃料循环领域,影响对象也由行业从业人员、研究人员扩展至社会公众,营造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建设氛围。
行业各单位纷纷制定核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建立核安全文化专门负责机构,培养专业人员,形成一大批核安全文化评估、培训专家。单位内部主要领导率先带头垂范,管理人员积极践行,全员立足自身岗位主动学习实践,全行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违法违规事件逐步减少。同时,各单位核安全文化建设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涌现,核安全文化专项训练营、领导论坛,防人因失误工具、视频教程、人员行为分析系统,每日安全信息学习活动等举措层出不穷,有效促进了核安全文化理念落地生根。
全行业积极探索、认真践行核安全文化,彰显了全行业对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核安全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更促使核安全事业进一步得到创新和发展。
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丰硕的成果离不开行业各单位的主动实践,但在我国现有体制机制下,核安全文化要成为行业灵魂,有效支撑行业安全发展,更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推动。为此,核安全监管部门积极作为,着力完善顶层设计,着力全面统筹,着力强化督促指导,推动核安全文化由点向面延伸,由面向纵深发展,引导推动力度持续加大。
将核安全文化写入《核安全法》,明确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能源主管部门以及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要求;继《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之后,面向全行业发布《核安全文化特征》,细化核安全文化建设要求;根据不同领域特点,明确分领域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提高工作针对性;坚持分类实施,组织开展核安全文化评估、检查,针对人因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及“回头看”;面向全行业组织核安全文化良好实践总结推广活动,促进经验交流和实践推广;面向全行业及核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多层次、全范围的培训交流,深化核安全文化认知。
同时,核安全监管部门也高度重视自身核安全文化建设,以“核安全文化建设年”为契机,自上而下开展了核安全文化的学习和讨论,加强内部管理体系建设,引导督促系统内部将核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推动核安全文化融入监管工作中。
核安全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
通过30年的核安全文化培育,我国在核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全行业核安全文化水平有效提升。然而,文化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核安全文化的培育探索,不仅要在建设方法上下功夫,还需要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与面临的形势任务、存在不足和发展阶段相匹配,久久为功,才能够有效发挥核安全文化对于安全的保障作用。
当前我国核能事业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安全,国际社会以及社会公众更加关注安全,“一带一路”和核电“走出去”战略实施,更加强调安全,核能发展在面临广阔舞台的同时,也对核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7年9月,核安全领域的顶层法律《核安全法》正式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有效推进了核安全法治进程,对我国核能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第九条中明确规定了政府以及企业相关核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将核安全文化培育的软约束固化为法律规定的硬约束,更加突出了核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核安全的重要性。
全行业要将贯彻落实《核安全法》,提升全员法治意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核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核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员对核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法规制度执行,推动行业自律,提振全社会核安全信心,提升核安全水平。同时,进一步聚焦核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共性难点开展重点研究,探索利用核安全文化专门机构、专业队伍,将核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实践、质量保证体系紧密结合,并与企业自身特点有机融合的方法;寻找核安全文化建设向承包商、供货商延伸的方式等。
国家核安全局将以《核安全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核安全法治建设,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管理体系,落实《核安全法》要求,推动建立核安全文化培育机制,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着力当好倡导者;根据核电厂及研究堆、核设备、核技术利用以及核燃料循环领域特点,分领域推动核安全文化评估,强化培训交流,反馈良好实践,加大成果推广和应用力度,着力当好推动者;将监督检查与核安全文化建设相结合,推动监督检查中深层次问题的解决,着力当好监督者;把核安全文化充分渗透到日常监管、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监管队伍建设中,持续提高监管水平,着力当好示范者。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在核行业践行核安全文化,就是文化强国在核行业的生动体现。当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培育核安全文化,让核安全文化真正成为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信仰,成为全行业的自觉行动,成为确保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发展的坚实屏障。
落实核安全文化首要就是将核安全文化与领导决策有机融合,在决策过程中,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安全环保责任制落实,并将干部任用与安全业绩密切挂钩,提高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主任张金涛
真正的核安全,是组织或个人发自内心对“核”的敬畏,反映的是一种“核安全高于一切”的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出来的行为。 ——中广核集团安全质量副总监黄小桁
核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必须注重仪式感,通过强烈的仪式感和参与感,让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及员工更加有责任、有意识地参与核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体现公司重视核安全的态度和立场,引导员工在内心塑造核安全文化理念,并提升核安全文化素养,增强核安全责任意识。——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宏
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核安全宣传普及教育,将核安全文化要求融入我们的生产、经营、科研和管理的各环节。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始终坚持以核安全文化为引领,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好项目建设及后续的安全稳定运行工作。——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曦
核安全文化建设是永无止境的,永远在路上,要勇于创新探索、率先垂范,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核安全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让核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张立强
核安全文化建设是“苦旅”,与企业方方面面灵肉一体,核安全文化建设成本不大但受益颇高,外部看核安全文化更依据组织行为表现而非宣传标语,核安全文化建设永无止境。 ——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副总工蔡振
对于我们核电建设者来说,“核安全文化”就是对核安全的执着和坚守,我深知我们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是一份对国家、对社会沉甸甸的责任,确保我焊接的每一道焊缝达到核安全的标准,不放过任何一个质量缺陷,更不会把任何的安全隐患留到核电运行期间,一次把事情做对。——中核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焊工(大国工匠)未晓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