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5500大卡现货动力煤市场价报超过740元/吨,过去两周内,煤炭价格始终稳定处于这样的价格水平。
这一天,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铁总”)副总经理李文新分别表态,这段时间铁路系统将优先保障煤炭物资的运输,确保下游发电企业的用煤需求。
这一表态距离一次联名上书不过一周的时间。1月22日,包括华电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简称“国电投)在内的四家央企电力集团将“一纸状书”告到了国家发改委。在这份名为《关于当前电煤保供形势严峻的紧急报告》的状书里,四家电力集团控诉,煤价过高已经将电力企业的发电业务置于严重亏损的境地。
2月1日,一位与联名上书一事密切相关的国电投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发改委已经作出反馈,但他没有透露发改委接下来还要针对此事做什么。
此前两天,中国神华发布预盈公告,2017年中国神华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52亿元,较2016年增长约225亿元,同比增长约99%。
2018年2月1日,就居高不下的煤价是否会引来新一轮电价的上调,发改委主管价格工作的一位官员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尚未听说上调电价的消息。”不过,上述发改人士随即表示:“上网电价有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起因“电告煤”
四大电力集团在《关于当前电煤保供形势严峻的紧急报告》中称,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现在已经上涨到了740元/吨左右,比2017年年初水平大幅上涨了130元/吨。眼下正值迎峰度冬时段,各大发电集团全力以赴提库存,但由于供应不足,全国统调电厂库存水平快速、大幅下降,保供风险急剧增大。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历史显示,从2016年7月开始,国内煤炭价格开启上涨通道,到当年10月达到年内高点,此后一直到2017年底,煤炭价格始终在高位徘徊。
四家电力公司在上书给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中称:2017年以来,受到需求超预期、产能置换滞后、入港汽车禁运、铁路运力紧张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年煤价绝大部分时间运行在600元/吨以上的红色区域。
除了痛陈煤价高之外,四大电力集团还控诉了东北两家铁路局的运费提价行为,并表示:“在国家倡导降低成本、降低中间物流成本的大环境下,哈尔滨和沈阳两大铁路局在迎峰度冬保供的关键时点上调运价是非常不合时宜的。”它们希望国家发改委对上述行为进行约束。根据四大电力集团的表述,目前发电厂跨区调运煤炭采购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比高达50%左右。
1月29日,一位来自华电集团市场部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以华电为例,2017年以来该集团煤电板块的经营形势的确比较严峻,出现了颇为严重的亏损。与神华的巨额利润呈现巨大反差的是,华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电能源的2017年业绩预告表示,当年亏损预计约为10亿元,亏损的原因中,煤炭采购成本因价格上涨提高了11亿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1月31日的发布会上表示:近期部分电厂用煤紧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需求快速增长。今年1月,按照调度口径国内发电量增长接近21%,扣除春节的不可比因素,发电量增长速度也有15%左右,这显著增加了对煤炭需求。另一个原因,则是近一个时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运输带来的影响。针对部分电厂存煤减少情况,发改委、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平均存煤在15天左右的合理范围。近期,发改委和铁总一起专门制定了针对部分电厂存煤低于7天的措施。现在已经排查出26个存煤低于7天的电厂,铁路部门会重点予以保障,确保电厂存煤在安全范围内。
1月26日,铁路总公司所属18家铁路局集团公司又与50家大型企业签署了年度运量运能互保协议。这样的运量运能互保协议几乎每年都会签署,签署的企业则多数来自于煤炭、钢铁、水泥、粮食这样的大宗商品企业。
调整的煤电联动
寒冬、煤价高涨、煤电企业矛盾爆发,一位长期工作于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人士表示,这样的场景早已不止一次地出现。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煤炭市场逐渐放开之后,电煤开始实现价格双轨制——一方面,每年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会签订一定数量的采购合同,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锁定一年的供应量;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电煤遵循市场定价,随行就市。与此同时,电价则始终是政府定价。国家发改委为了平衡煤电矛盾,则专门设计了煤电联动机制。
此后冬季用电高峰来临时,双方矛盾加剧的现象屡有发生。2012年,煤炭价格在经历长达二十多年的逐步上涨态势后进入下行通道。当年12月底,国务院发布《深化电煤市场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宣布自2013年起取消重点电煤合同,推行了二十多年的“电煤价格双轨制”终结。
所谓“重点电煤合同”,又称为“煤炭长协”,是指为了应对煤炭价格的快速上涨,减轻发电企业的经营压力,发改委牵头联合煤炭行业与发电行业每年签订购销合同,强制煤炭行业以优惠价格向电力公司保证供应一定数量的煤炭。
彼时,这一举动被认为是中国电煤市场化改革迎来“破冰”,在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中国煤电行业或将迎来更加良性的发展,也将为电力市场化改革做出铺垫。甚至,因为长协一直与铁路运输计划挂钩,计划外的非重点合同煤运输要实行自行筹措运力,电煤价格并轨还被认为将倒逼阻力重重的铁路运力改革。
但在这件事上,历史出现了戏剧性的反复:2016年新一轮煤炭去产能计划启动,煤炭价格在当年年中开始一路急剧上涨,当年11月,在发改委牵头下,煤、电企业再次坐到了一起,签定了量价均有约束的长协,长协再次回到历史的舞台
2017年,煤炭去产能计划进入严格执行的第二年,煤炭价格在全年大部分时间中高位运行。当年11月,发改委再次出手,出台《关于推进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对长协的量价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包括前述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人士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长协在眼下执行起来并不容易,但长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平抑煤价的作用。
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建立以来,由于电煤价格上涨,2004年-2011年曾连续7次上调燃煤机组上网电价,并相应提高工商业销售电价。2013年以来,电煤价格持续走低,又连续4次下调上网电价,共下调每千瓦时7.44分钱。
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完善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完善后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规定,依据向社会公布的中国电煤价格指数和上一年度煤电企业供电标准煤耗,测算煤电标杆上网电价。每期电煤价格按照上一年11月至当年10月电煤价格平均数确定。
2017年1月,国内煤炭价格在经历了2016年下半年的飙涨之后,价格依然徘徊于市场认为的“高位”。适逢《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定价办法(试行)》印发,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当时的煤价表示:“根据煤电价格联动计算公式测算,2017年煤电标杆上网电价全国平均应上涨每千瓦时0.18分钱。由于联动机制规定,标杆上网电价调整水平不足每千瓦时0.20分钱时,当年不调整,调价金额纳入下一周期累计计算。据此,2017年1月1日全国煤电标杆上网电价将不作调整。”
就这样,电价在煤价全年“高位运行”的2017年没有做出调整。不过,上述发改委负责人在当时同时表示,发改委将密切跟踪电煤价格走势,继续采取释放先进产能、调配铁路运力、推动签订长协、稳定市场预期等措施,推动电煤价格尽快合理回归。
2018年2月1日,就居高不下的煤价是否会引来新一轮电价的上调,发改委主管价格工作的一位官员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尚未听说上调电价的消息。”不过,上述发改人士随即表示:“上网电价有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重回长协
2018年1月11日,在发改委、国资委、行业协会等的见证下,国家能源集团和大唐集团、国投电力、浙能集团、粤电集团、江苏国信、申能股份等6家国内重点电力企业签订了2018年电煤三年长协合同。
这已经是长协回归的第二年。2016年11月,同样是在发改委的牵头之下,国内煤炭龙头企业与重点电力企业重新坐到了一起,签订了量、价双重约束的煤炭长协。彼时也正是煤炭价格在经历了过去4年时间的下滑后首次重返高位的时候。
华电能源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7年,该上市公司仅煤炭采购成本就增加了11亿元。而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高煤价使得全国煤电行业电煤采购成本同比提高2000亿元左右。
在前述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人士看来,于2016年年末相继完成的煤炭长协,还是在一定程度抑制了过去一年煤炭价格的过快上涨态势。如果不是长协的保底,2017年的煤价很可能会窜得更高。
2017年11月,发改委再次出手,印发《关于推进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这一专门针对长协的文件,对价格机制和签订量都做出了更加细化和明确的要求。
在国家能源集团的长协签署仪式上,该集团总经理凌文说:“煤炭三年长协在以往年度长协基础上做出重大改进,有利于在全行业形成规范有序的煤炭供应体系。”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跃年则说:“签订三年期中长期合同对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和价格平稳,促进煤炭电力行业及下游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签约,对于改善煤炭市场秩序,进一步推进直供直销,引导更多煤炭、电力企业签订三年期中长期合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7年11月21日,2018年度全国煤炭交易大会在秦皇岛举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会上表示:“鼓励早签、多签、实签中长期合同,规模以上煤炭、发电企业集团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75%以上”。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则在会上就当下的煤炭行业形势分析说:“国内小煤矿陆续关闭,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供应的主体。”王显政透露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全国已建成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多处,产量比重占全国的75%以上,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59处,产能近8亿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