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虽然此次的改革思路和措施未完全明晰,但是其指示方向的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在能源、通信这两个备受关注的领域,知情人士描述勾勒的路线图,或将推动这两个领域新一轮的改革。
第一部分能源领域
放开原油进口权
目前,国内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几乎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包圆,剩下的一点进口指标被“象征性”地分给其他公司。一直以来,各路资本尤其是民营企业不断呼吁放开石油天然气的进口权,允许其进入这个万亿级的市场去分一杯羹。内部人士表示今后将会放开对油源进口的限制。
油源放开十年一改
说来也巧,石油天然气进口权的逐步放开正好以十年为界限。最准确描述原油进口和使用权的名词是“原油进口配额及进口资质”,这个词来源于1993年外经贸部《关于原油、成品油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1994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改革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意见的通知》,这两份文件中明确了国营原油、成品油进口的渠道,当时还不涉及非国营原油进口配额和资质问题。
2002年起,根据入世的承诺,商务部开始每年下达非国营贸易配额,允许非国营贸易企业从事原油进口,并逐年增加配额。这就是所谓的“非国营原油进口配额和进口资质”。但是这些进口配额大部分都被有国营背景的企业拿走了。2003年,国营原油贸易企业取消了配额限制,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组织进口。而目前拥有非国营原油进口配额和资质的企业有43家。这也就是说,中石油、中石化等国企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口石油天然气,而43家非国有企业则需要按照给定的配额去进口。
放开已有实际动作
正好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今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在这份文件的第11条“积极扩大进口”下,对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工作做出了以下原则性指导意见:“本着有利于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赋予符合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标准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而最新的消息是,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正在就进一步放开原油、成品油进口权有关事宜进行研究,拟出台一份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案。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有关人士透露,商务部正在研究赋予进口原油企业资质条件的核准范围,油源放开的问题虽然目前还未完全落实,但确实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研究阶段。而从上个月开始,国家能源局也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听取全国工商联和部分民营石油企业对民间投资进入石油领域的意见和建议。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张跃指出,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适度降低条件,让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解读
民营油企仍需闯关
易贸研究中心常务副总钟健认为,相对而言,放开成品油进口的迫切性不强,而原油进口放宽的需求性较强。但是按照商务部现有的原油进口资质条件,进口商须有2年以上进口业绩采油资格申请。由于历年以来民营企业基本没有可能进口,所以这一条件基本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门槛。此次改革这一条件有可能会放宽。而在非国有企业中,有加工能力的地方炼油厂获得原油进口资质的可能性更大些。
石油行业资深人士王旻指出,放开原油进口权之后,民营油企仍需要闯过一道由中石油中石化把持着的关口。根据现行原油进口的政策,有三道关需要过,一是商务部的原油进口配额及进口资质,二是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的原油流向证明,三是两桶油的炼厂排产计划。最后一个是最致命的,因为原油进口到国内需要通过炼油厂加工为成品油,而自己拥有进口原油资质的两桶油又把持着国内超过80%的炼油能力,这意味着在最后一道关口上,两桶油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
拆分油气管网
据内部人士介绍,改革或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几家独立的油气管网公司,并建立对油气管网的政府监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