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冬天,全国多地天然气供应紧张。随着能源供给变革不断深入和节能环保战略持续推进,天然气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首选能源之一。在煤改气的助推下,天然气需求同比增速再次攀升至两位数。但与快速上涨的产能相对应的是,原料供给却呈现出“弹药不足”的尴尬困境。
供需持续上扬大势不改 天然气如何化解“气荒”难题
没有一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天然气短缺成为去年冬天各地的头等能源大事。但即便如此,无论是从体制机制,还是推广利用方面,2017年是我国天然气发展最快的一年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超过22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接近15%,且以超过338亿立方米的增长刷新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历史记录。
我国天然气消费主要可以分为工业燃料、城镇燃气、燃气发电、交通用气等类型。从下游需求来看,国内天然气消费量飞速扩张,很大程度上源于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力度加大,民用和工业终端“煤改气”超出业界预期。近年来,北方屡受“雾锁迷城”,作为北方雾霾的重要来源,散煤燃烧、清洁群暖成为整治的强调对向。自2013年起,“煤改气”开始渐次铺开,尤其在实现“大气十条”阶段性目标的收官之年,各地纷纷在去年加大“煤改气”力度。
2017年初,随着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持续打响蓝天保卫战,“煤改气”的实施范围已全面铺开。公开资料,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共有接近400万户完成煤改气和煤改电“双替代”改造任务,其中计划外改造78万户左右。而为保证华北地区供暖季的天然气供应,除河北、山西等地天然气供应紧张,重庆等南方多省也出现了供应困难的问题。
也正是需求的超常增长打破了供需平衡,直接导致需求侧超预期增长之际,供给侧原料减少的双重困境。正如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此次“两会”期间所指出的,“此次天然气一度供应紧张确实暴露了国内天然气产供销、储备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冬天然气缺口接近50亿立方米。
这一数字是此前“气荒”的数倍之余,而这还仅仅是承担国内7成天然气供应目标的中石油的缺口。迄今,国内拥有天然气开发资质的企业仅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陕西延长四家。截至目前,工业燃料、发电、化工三大板块的用气占比远超60%,仅是华北多地,重点城市工业“煤改气”工程替代燃煤锅炉接近.87万蒸吨,这部分的需求就达到每天4000万方。
包括塔里木、长庆、青海、川渝在内的四大主力气田每年均以超过6.84%的增速持续上涨,2017年已超过987亿立方米。但即便是这样的产能与需求增幅相较,仍然捉襟见肘。在这样的发展大背景下,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提升,预计从2016年的35%攀升至2050年的40%。除了产能缺口外,主要消费地区天然气调峰需求随消费量增长而快速加大,管网调峰短板也仍待补齐。
天然气供应紧张连带的是价格波动。为稳定天然气市场有序态势,从2017年起,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端”的基本原则,相关部门通过一系列新政与举措,推进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进程。随着LNG价格回归到正常水平,此轮气荒困难时期似乎已过去。但业内认为,天然气市场季节性供需矛盾仍将在2018年显现。与此前不同的是,在去年2300多亿方供应量的基础上快速发展的同时,2018年的天然气市场会更有规划、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