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荒”这个词随着供暖季的过去逐渐淡出视线,也实在不愿提起,然而其带来的社会层面的压力却是无法逃避的。2018年究竟是会延续去年的严峻形势,还是会有新的情势出现,我们从近期的一系列动态中可以管中窥豹。
五分钟的LNG保供预售
4月18日,由中国海油所属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销售分公司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举办的国内首场液化天然气(LNG)船货保供预售专场交易圆满落幕,当天LNG预售交易共成交9万吨。
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获悉,当日挂出的9万吨LNG通过竞价全部成交,其中上午的6万吨(7月交货)成交价为3380元/吨——3390元/吨,最大单笔成交量1.2万吨,最小单笔成交量500吨。下午的3万吨(11月交货)以4200元/吨成交27950吨,以4210元/吨成交2050吨,最大单笔成交量1000吨。
据了解,天然气保供预售类似于中远期交易,主要对接现货贸易的年度合同和月度合同。一方面,预售可以提前对接上下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供需,锁定气量和价格,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渠道;另一方面,通过交易也可以发现价格,利用价格信号的提前释放,为企业和行业的生产经营和调峰安排留下充足应对时间。
按照交易规则,本次成交的LNG不能转手,同时为支持线上交易,中国海油将对7月交货的合约在线上成交价格的基础上给予每吨100元优惠。据悉,11月的船货价格比去年同期平均价格每吨低200元左右。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表示,为了平稳有序地实现冬季保供资源预售,积极为用户挖掘更优价、更优质资源,中海油积极发挥自身现货和中长协资源池优势,在交易中心平台上为用户冬季保供提供锁定资源渠道。一是落实国家市场化改革号召;二是提供市场化保供手段;三是进行天然气基础设施开放先期试点,这是一种可复制的接收站开放的市场化模式或者雏形,交易中心和中海油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推出更多合约进行试点,为今后进一步开放LNG接收站打下基础;四是为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直接的渠道。
中宇资讯分析师沙文波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此次进行的天然气预售交易,可以帮助一部分下游用户提前锁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天然气的采购量和采购价格,保证自身的货源供应,可以稳定自身的正常运行。尽量避免遭遇2017年冬季出现的供应短缺和价格非理性暴涨。
发改委:保供压力仍较大
发改委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了70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如何判断今年冬季天然气供需形势?又该如何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缺口?
4月27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就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赵辰昕今日表示,今年天然气需求总体的判断还将延续较快增长态势。预计进入冬季以后,天然气保供的压力仍然较大。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意见明确,供气企业到2020年要拥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到2020年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消费量的储气能力,城镇燃气企业到2020年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
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文件显示,目前,中国的天然气储备能力不到全国消费量的6%,而国际平均水平在15%以上,欧美、日韩等国家储备能力更高。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中国出现较大范围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暴露出了储备能力不足的“短板”。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说,今年供暖季“南气北送”将在去年供暖季基础上再新增一批供气能力。
由此可见,在对今冬保供形势预测的基础上,应对措施已经日渐成熟。无论是保障气源、LNG预售、储备建设还是调度能力,都在逐渐提高。或许今冬的形势不容乐观,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短板的暴露才让对策变得有的放矢。